一种可电动脚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55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及脚踏两用自行车。该车将曲柄轴与车座连线与水平方向间形成的角度,设计为30度~60度,车座宽大有靠背,因而背靠着还能加力;另将电瓶组件置放在车座靠背后,使车体的重心后移,减少前部负重,提高骑行的速度,并使主梁前部及下部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增大了安装脚踏板的长度范围,结合可开合式的脚踏板更避免了车架前部过宽而使两腿骑时过于分开而造成的骑行不便和不雅观现象。(*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可电动助力及脚踏两用自行车。传统的自行车曲柄脚蹬在车座下方,曲柄轴与车座连线和水平方向之间形成一个90度直角三角形,为了减少臀部与车座的摩擦,车座只能制成近似三角形,而人体的全部重量只能靠股沟这一点部位支撑,如长久骑行或长时间骑行,必然会对身体的某些部位造成损伤。另外,现有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往往将电瓶组合设置在三角主梁的前部,使主梁较宽,骑行时,因其占据空间较大,而使置放脚的踏板过于短小,且两腿须过于分开,既费劲又不够雅观,且车体前部较重,妨碍骑行速度。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骑行方式,提供一种骑坐舒适且骑行省力、雅观、安全的可电动脚踏自行车。本技术在结构上主要包括车龙头、立管、连接车体前后部份的主梁、脚蹬曲柄、车座、减震器及后轮支架,其特征是脚蹬曲柄中轴与车座前缘的连线与水平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30度~60度,所述车座为宽座体,其底座安装在所述主梁的后段上方。所述脚蹬曲柄中轴与车座的连线与水平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最好为45度;所述车座的靠背的反面安装有电瓶组件;所述车座的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带前后滑槽的角铁,两销轴分别穿过所述滑槽,且两端由螺丝固定,所述后销轴并穿过后减震器上端的销孔而与该减震器固定连接;所述车座座垫与水平方向间的前倾斜角度为0度~10度;所述车座座垫与水平方向间的前倾斜角度最好为9度;所述主梁的弯折底部装设有可开合的对称分布的两踏板架,踏板固定在该踏板架上,该两踏板架分别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主梁上,且该两踏板架分别与两复位弹簧相连,两复位弹簧通过一手动轴线连接至车龙头的手柄;所述主梁的弯折底部还装设有支撑件,所述踏板架通过铰链与该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立管上还设有固定托架,储物箱固定在该托架上。本技术按人体工学理论深化设计,将曲柄轴与车座连线与水平方向间形成的角度,由90度变为30度~60度,人坐在宽体车座上宽大舒适,背靠着还能加力,车座靠背后的电瓶组合使车体的重心后移,减少前部负重,对提高骑行的速度极为有利,并使主梁前部及下部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便于安装活动踏板;同时也避免了电瓶组合放在车架前面而两腿骑时过于分开。由于这种结构可将车座位置降低许多,所以重心低,提高了车的安全系数,也降低了风阻,上下车很方便,特别适合老年人及各种层次的人骑行。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功能,现列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车座部份的后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踏板部份当踏板打开时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踏板部份当踏板收拢时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车龙头1、立管2,连接车体前后部份的主梁3,脚蹬曲柄7、车座8、减震器13及后轮支架15,其车座8的底座安装在所述主梁3的后段上方,其脚蹬曲柄(7)中轴与车座(8)的前缘的连线与水平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α设计为45度,从而在横向上拉开了脚蹬曲柄与车座之间的距离,这样便可将车座(8)设计为宽体沙发座椅,增大人体与车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骑行者的舒适感,且该座椅可装设靠背81,骑行者背靠着还能加力,而且该靠背81的反面还安装有电瓶组件12,改变以往电瓶组件的前置式安装方式,保证主梁前下部有足够的长度,便于安装活动脚踏板,并使骑行者两腿不必跨很开,既省劲又雅观。为了保证骑行和电动助力两种情况下的舒适感,在所述主梁3的弯折底部装设有可开合的对称分布的两活动踏板架63,踏板6固定在该踏板架上,所述两踏板架63分别通过铰链61与主梁3活动连接,且该两踏板架还分别与两复位弹簧62相连,两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一拉杆64相连,该拉杆64通过一手动轴线9与车龙头1的手柄101连接。在电动助力时,骑行者不必蹬脚蹬,只需稍用力紧握手柄,通过手动轴线9将拉杆64下拉,拉杆64将下拉力通过复位弹簧62作用于踏板架63,使踏板打开,脚可踏在打开的踏板上而轻松靠电动助力行进;当双脚离开踏板,复位弹簧62可将踏板架63自动恢复扣合状态,此时可以自如地用脚蹬骑。此外,为了保护主梁3,还可加工一支撑件65套装在主梁3的弯折底部,然后踏板架63通过铰链61与所述支撑件相连,同样实现上述功能。为了符合不同高度的骑行者对车座高度及倾斜角度的的需求,在车座8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带对称分布的前后滑槽141、142的角铁14,将销轴10和11分别穿过所述滑槽141和142,调整到适当位置后,如车座8与水平面间的前倾斜角度β为9度时,将所述销轴两端由螺丝固定,销轴11并穿过减震器13上端的销孔而与该减震器13同时固定连接。另外立管1上还焊有储物箱5的固定托架4,用以固定储物箱,避免储物箱随龙头左右摇摆晃动。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因而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细部的变化,均应归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电动脚踏自行车,包括车龙头(1)、立管(2),连接车体前后部份的主梁(3),脚蹬曲柄(7)、车座(8)、减震器(13)及后轮支架(15),其特征是脚蹬曲柄中轴(7)与车座(8)前缘的连线与水平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α为30度~60度,所述车座(8)为宽座体,其底座安装在所述主梁(3)的后段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电动脚踏自行车,包括车龙头(1)、立管(2),连接车体前后部份的主梁(3),脚蹬曲柄(7)、车座(8)、减震器(13)及后轮支架(15),其特征是脚蹬曲柄中轴(7)与车座(8)前缘的连线与水平方向所形成的夹角α为30度~60度,所述车座(8)为宽座体,其底座安装在所述主梁(3)的后段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动脚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角为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动脚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座(8)的靠背(81)的反面安装有电瓶组件(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动脚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8)底座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带前后滑槽(141)、(142)的角铁(14),销轴(10)和(11)分别穿过所述滑槽(141)和(142),该两销轴两端由螺丝固定,销轴(11)并穿过后轮支架(13)的销孔而与该后轮支架(1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电动脚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思得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