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859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包括电动车主体,在电动车主体上设置有厢体,在厢体上设置有厢门,所述厢体上设置有登车踏板结构,该登车踏板结构设置在厢体内部与厢门相邻的位置处,登车踏板结构主要由底座、连接轴、转动结构以及定位结构组成。上述转动结构包括摆臂与踏板,摆臂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轴上,在摆臂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扭力弹簧,踏板设置在两个摆臂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该踏板可沿固定点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工作效率低、强度大以及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更好的保护了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蹬车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在厢式电动车上使用的设置在车门位置的辅助登车踏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厢式电动车的侧门在上下时非常不方便。相对于传统厢式运输车,厢式电动车的货厢下以裙边替代侧面防护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安装在底盘两侧的电池。当人员需要从侧门上下时,相比于传统厢式运输车,厢式电动车并没有提供辅助人员上下的设备,如侧面防护栏。因此,人员从厢式电动车侧门上下时非常困难。目前人员从厢式电动车侧门进入需要使用手臂辅助攀爬进入或是需要借助板凳、箱子等外物辅助进入。通过攀爬进入时,登车人员需要先将货物放于货厢底板上,再用手臂辅助攀爬进入货厢,最后弯腰抬起货物进行堆放,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的劳动强度,还很使得人员在过程中发生磕碰,损害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或者弄脏甚至磨损其衣服。如果重复多次,会耗费登车人员大量体力,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强度,使得人员更容易疲惫。若借助外物进入,首先寻找或者放置调整外物均需要时间,因此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外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难以确定,由于物品自身的原因很可能会造成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工作效率低、强度大以及安全系数低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更好的保护了人员的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包括电动车主体,在电动车主体上设置有厢体,在厢体上设置有厢门,所述厢体上设置有登车踏板结构,该登车踏板结构设置在厢体内部与厢门相邻的位置处,登车踏板结构主要由底座、连接轴、转动结构以及定位结构组成。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与厢体以及厢门平行设置,底座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轴的左右两侧,底座与连接轴转动相连。进一步的,上述转动结构包括摆臂与踏板,摆臂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轴上,在摆臂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扭力弹簧,踏板设置在两个摆臂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该踏板可沿连接点进行转动。再进一步的,上述定位结构主要由插销以及与该插销配合的卡扣组成,插销固定在连接轴上,卡扣上还设置有弹簧与定位片,定位片固定在厢体上,弹簧设置在卡扣与定位片之间,卡扣下端设置有卡轴,该卡轴贯穿定位片。另外,所述连接轴上还设置有转柄,该转柄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的侧面,在该转柄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一个与该转柄相垂直的把手。作为优选,所述卡扣上还设置有拉栓。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卡扣上还设置有推杆,在推杆远离卡扣的一端还设置有推片,该推片呈圆弧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能够很好的对转臂进行固定,避免了使用过程中转臂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2)本技术上设置有转柄,转柄能够更好的扳动转臂,降低了其使用难度;(3)本技术上设置有拉栓,该拉栓能够降低转臂收起的难度,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灵活;(4)本技术设置有推杆与推片,通过推杆能够很好的在厢体内部进行收起转臂的操作,在推杆的端部设置弧形的推片能够更加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脚尖完成转臂的收起工作,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5)本技术降低了进出厢体的难度,提高了货物搬运的效率,同时还能更好的提高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连接轴;3、摆臂;4、踏板;5、厢体;6、厢门;7、转柄;8、把手;9、拉栓;10、卡扣;11、弹簧;12、定位片;13、插销;14、推杆;15、推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包括电动车主体,在电动车主体上设置有厢体5,在厢体5上设置有厢门6,所述厢体5上设置有登车踏板结构,该登车踏板结构设置在厢体5内部与厢门6相邻的位置处,登车踏板结构主要由底座1、连接轴2、转动结构以及定位结构组成。所述连接轴2与厢体5以及厢门6平行设置,底座I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轴2的左右两侧,底座I与连接轴2转动相连。上述转动结构包括摆臂3与踏板4,摆臂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轴2上,在摆臂3与底座I之间还设置有扭力弹簧,踏板4设置在两个摆臂3远离连接轴2的一端,该踏板4可沿连接点进行转动。使用时仅需将摆臂放下工作人员即可踩着踏板进出厢体,降低了进出厢体的难度,提高了货物搬运的效率,同时还能更好的提高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上述定位结构主要由插销13以及与该插销13配合的卡扣10组成,插销13固定在连接轴2上,卡扣10上还设置有弹簧11与定位片12,定位片12固定在厢体5上,弹簧11设置在卡扣10与定位片12之间,卡扣10下端设置有卡轴,该卡轴贯穿定位片12。所述连接轴2上还设置有转柄7,该转柄7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2的侧面,在该转柄7的另一端还设置有一个与该转柄7相垂直的把手8。所述卡扣10上还设置有拉栓9。所述拉拴9在安装完成后处在靠近厢门6 —侧。通过定位结构能够很好的对转臂进行固定,避免了使用过程中转臂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通过转柄能够更好的扳动转臂,降低了其使用难度。另外通过拉栓能够降低转臂收起的难度,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灵活。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卡扣10上设置有推杆14,在推杆14远离卡扣10的一端还设置有推片15,该推片15成圆弧形。通过推杆能够很好的在厢体内部进行收起转臂的操作,在推杆的端部设置弧形的推片能够更加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脚尖完成转臂的收起工作。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不同点在于,卡扣10上同时设置有拉栓与推杆。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技术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技术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包括电动车主体,在电动车主体上设置有厢体(5),在厢体(5)上设置有厢门(6),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5)上设置有登车踏板结构,该登车踏板结构设置在厢体(5)内部与厢门(6)相邻的位置处,登车踏板结构主要由底座(I)、连接轴(2 )、转动结构以及定位结构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与厢体(5)以及厢门(6)平行设置,底座(I)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轴(2)的左右两侧,底座(I)与连接轴(2)转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摆臂(3 )与踏板(4 ),摆臂(3 )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轴(2 )上,在摆臂(3)与底座(I)之间还设置有扭力弹簧,踏板(4)设置在两个摆臂(3)远离连接轴(2)的一端,该踏板(4)可沿连接点进行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主要由插销(13)以及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厢式电动车的侧门辅助登车踏板结构,包括电动车主体,在电动车主体上设置有厢体(5),在厢体(5)上设置有厢门(6),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5)上设置有登车踏板结构,该登车踏板结构设置在厢体(5)内部与厢门(6)相邻的位置处,登车踏板结构主要由底座(1)、连接轴(2)、转动结构以及定位结构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艺黄长海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