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中华专利>正文

便携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2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的便携式自行车,它的座垫和手把与车架之间各有因人而异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可与装物箱车架、前后伸缩车架、少年儿童车架配合,骑行时可将座垫和手把的高低处于少年儿童至成人各自要求的工作状态。上述装物箱车架有装物腔,是融为一体的装物箱同骑行车架配合构成,使用时处于装物、骑行两种工作状态并存。本车采用小飞轮,虽车轮小,速度同样快,又采用伸缩结构,体积小,重约4kg。(*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是由座垫、手把、脚蹬、轮子和车架组成的便携式自行车。技术公开说明书专利号ZL952287 19.6公开了一种旅行折拆硬箱式自行车。该自行车可折叠拆装易于存放和携带,但硬箱是货架(衣架)的改进,类似现有三轮车的货斗。整车车架仍然停留在现有车架形状。折拆后该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随身携带旅行有所不便,还有一车不具备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专利技术申请号86.103945公开了一种箱式折叠旅游自行车,有折合体积小、拆装方便、便于携带的优点,但重量较重;折合后该车的体积形状可成为“箱式”,但不是提供可装物品有装物空腔的箱体,虽按该车基本结构可产多种规格的单车,但它一车还是满足不了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还有目前社会上的自行车,座垫与车架之间,手把与前叉主杆之间也可伸缩调节,但调节的距离极有限,大人车因车架高、座垫、手把降不下,而少年儿童不能骑;少年儿童车虽然车架、轮子距离这些能适应大人骑,因座垫、手把升不高,而大人不能骑,还有在调节时松开螺钉后套接头还存在自然卡固伸缩杆的缺点,上下调节很不方便,从根本上局限于成人车归成人骑,少年儿童车归少年儿童骑,一车满足不了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实用性好的便携式自行车,它一车就可满足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本技术还提供其中有一种车架既是骑行受力架又是装载物品的装物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在车架与座垫之间、前叉主杆与手把之间,各设置了一个因人而异调节机构。主要由座垫和手把的伸缩杆、与它们配合的套接头和带有松杆块的手动螺栓组成。带有松杆块的手动螺栓有双重功能,骑行时能迫合套接头固牢伸缩杆,合缩和调节时通过松杆块又能相反力张开套接头宽松伸缩杆,使其座垫和手把能自如合缩或上下调节,调至低位时,由于配合的车架比较低,适应少年儿童骑,调至高位时,由于调节机构的伸缩杆的调节距离很大,适应成人骑,从而达到了一车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的目的。上述的车架可以多种形式与因人而异调节机构配合实施。先述一种装物箱车架,可以由前轮车架与后轮装物箱主架伸缩套连接组成;也可以整车车架构成装物箱车架,两者都运用装物箱的框壁体形式及设置必要的支梁作为车架。该车架是融为一体的装物箱同骑行车架配合构成,它既有装物的空腔,又是骑行的受力车架,使其在使用时处于装物,骑行两种工作状态并存。设置在装物箱车架上的轮子、链、牙轮、轴、伸缩杆这些运动部件是装配在周边,与装物空腔之间有隔离层将其隔离,这样该车骑行、合缩和调节与空腔装物之间相互不受影响,同时因人而异调节机构得到顺利配合,从而达到既适应少年儿童至成人骑行又供装物品的目的;次述一种普通伸缩车架,由一个后轮主架与一个前轮支架伸缩套连接组成。合缩时前轮支架可缩进后轮主架里,骑行时可伸展到要求的距离内固定。再配合因人而异调节机构,来达到一车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再述一种普通车架,它就是现有少年儿童车车架,由于高度和长度取其适应少年儿童至成人折中的距离,配合因人而异调节机构后就能达到一车满足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的目的。由于上述一种车架采用装物箱车架,既能装物品又能骑行,在外出旅行、学习、上班解决了徒步辛劳又消除了携拿物品之苦,随身携带时既干净又美观。又由于采用因人而异调节机构后,该车从少年儿童至成人都可取其骑行,可免除购买少年儿童车。还由于该车采用袖珍小飞轮,虽然车轮比较小,速度能和一般自行车一样,如大街上的滑板、滑冰鞋轮子比该车轮子小的多、速度很快一样。由于该车轮子小,座垫、手把都运用大幅度伸缩的形式,车架体积小、重量极轻。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一个实施方式的成车外形图和合缩外形图;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式自行车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座垫、手把调节机构、手把合缩机构示意图;图4是属于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变换方式示意图;图5是脚蹬合缩和拆装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所示本车的两个结构形式属于图2与图6座垫或手把调节机构的相互交换;图8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三个实施方式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四个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0所示本车的两个结构形式属于图8与图9座垫或手把调节机构的相互交换;图11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五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六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3所示本车的两个结构形式属于图5与图6座垫或手把调节机构的相互交换;图14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七个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便携式自行车第八个实施方式示意图;图16是因人而异调节机构采用的其它形式示意图;图1是本车第一个实施方式为后轮装物箱主架与前轮支架伸缩套连接,座垫、手把、脚蹬展开成车的外形图和合缩后的外形图。图2是属于图1所示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主体示意图,一个具有松紧和机械强度的单杆套接头4被固定连接在后轮装物箱主架10上方,单杆套接4如图3所示带有松杆块17的有相当杠杆力的手动螺栓19,骑行时能迫合固杆基块20和母螺固定块18迫使单杆套接头4固牢座垫7的伸缩单杆3;调节或合缩时通过松杆块17的作用有反力张开固杆基块20和母螺固定块18,迫使单杆套接头4宽松伸缩单杆3;其母螺固定块18有一空腔,母螺可进出此空腔,放于空内便被前后左右固定,另一种母螺固定块作用完全相同,如图4所示母螺固定块18与母螺为一体;套接头4下方连接一个套管,使伸缩杆3调节或合缩时与装物空腔8隔离,这样组成了一个自如任意调节机构。手把1与前叉主杆12,之间给出上述同样的一个自如任意调节机构,套接头4下方是前叉主杆12合缩或调节时的伸缩单杆3位于前叉主杆12的空腔内。为了适应少年儿童至成人都能骑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车架比较低,而座垫7的伸缩杆的长度很长;还有前轮比较小,增加前叉主杆12空腔长度来增加手把1的伸缩杆3调节长度。这样座垫7和手把1在上述调节机构的作用下调节距离都很大,调节幅度在本车最低高度的1至1.8倍范围内变化。座垫和手把从低位直至高位的调节满足了少年儿童至成人都可骑行。为了在骑行和合缩时都能装物品,本实施方式中后轮装物箱主架10是一个框壁体构成,设置必要的支梁,形成既是装物箱,又是一个后轮主车架。后轮16可以一个轮也可以两轮。前轮支架5是强度很好的多杆伸缩车梁和一个装配前叉主杆的套筒组成,后轮装物箱主架10与前轮支架5通过轨道钉15伸缩套连接,可方便地合缩或伸展。后轮装物箱主架有一个手动固定螺6与前轮支架5多个母螺孔13分别对应,起到前后车架的固定作用。框壁体可以用不锈钢片壳或注塑壳与必要的支梁配合而成,也可以车架框支梁同壁体注塑合成。设计在后轮装物箱主架10上的伸缩车梁、轮子、链、牙轮、轴、伸缩杆这些运动部件都装配在周边,都用隔离壁,套管、封罩与装物空腔8隔离开,这样该车在骑行、合缩和调节时与装物空腔8的装物相互都不受影响,共同组成了一个可骑行又有装物空腔8的装物箱车架。为了便于携带,伸缩杆与手把1连接如图3所示是由一个套接头2带有松杆块22的手动螺栓2 1能方便地迫合或张开固杆基块25和母螺固定块24使手把1在套接头2内固牢或宽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由座垫、手把、脚蹬、轮子和车架组成的便携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它的车架与座垫(7)之间,前叉主杆(12)与手把(1)之间,各有一个因人而异调节机构,该因人而异调节机构可以与上述车架是一种装物箱车架、一种前后伸缩车架、一种少年儿童车架配合,骑行时可将座垫(7)和手把(1)的高低处于少年儿童至成人各自要求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中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