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杜淑姿专利>正文

折叠自行车的隐藏式折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34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自行车的隐藏式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管两对应端各设有一折叠盒,两折叠盒由一两端各具有枢接孔的连结座利用轴销枢接于折叠盒内,再利用一可隐藏于折叠盒内的快拆组将两折叠盒快速锁合或打开。(*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特别是指一种位于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管的两对应端各设有一折叠盒可供必要时作一折叠收合,且外型美观、折叠操作简单,同时具有极佳锁扣与连结强度的折叠构造。
技术介绍
折叠式自行车,顾名思义,即是具有折叠收合功能,且折叠后体积小,无论携带或收纳运送均极为便利,因此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中,早期折叠式自行车,如图1、2所示,主要是在自行车车架的上管10或上、下管10间各设置一折叠结构20,该折叠结构20包括两结合座21、一枢转轴22及一快拆组23,该两结合座21分别焊固于上管10或上、下管10的二折叠端上,该枢转轴22穿伸枢接于两结合座21一侧边,使两结合座21可以该枢转轴22为轴心作一枢转折叠,另该快拆组23装置于两结合座21另一侧,可供两结合座21并接时锁扣固定,使该折叠结构20具有自行车折叠收合功效;但,该折叠结构20的缺点在于1折叠结构的座体两侧,相对于上、下管管径而言,呈外突状,以利于相互枢接与快拆组的安装搭配,故整体造型相当突兀,影响美观性。2外突的折叠结构,由于位处上、下管的中段,因此在骑乘踩踏时,骑乘人员腿部膝盖等处,均可能与其碰触而受伤,从而影响骑乘安全。如图3所示,是另一种习用的自行车折叠结构,其利用折叠管30两折叠端对接处一侧设一枢转轴31,另侧并接形成一凹陷部32,再于凹陷部32上装置一锁扣40所组成;其中,如图4所示,该锁扣40包含有一钩掣座41、一枢接座42、一扳手43及一扣钩44,且该钩掣座41与枢接座42分别螺固于凹陷部32两相对并接侧,同时扳手43与枢接座42相互枢设,扳手43一端与扣钩44适当连结,使该扳手43受内压扳扣或外压松扣时,即可连动控制扣钩44与钩掣座41相互勾持或松扣,使两折叠端可作一稳固衔接,或利用一侧枢转轴31作一折叠动作。但该折叠结构利用折叠端的凹陷部,配合锁扣装置,虽可有效减少外露程度,提高造型美感,但美中不足的是,其枢接轴仍采用外露设计,而形成极大的视觉破坏;其次,一般自行车骑乘过程中,车身摇晃与震动无可避免,因此该折叠结构锁扣装置的枢接座与钩掣座,仅利用一般螺锁件将其螺锁固定于两折叠端的凹陷部,其连结强度明显不足,且容易受到摇晃与震动的影响,有松脱掉落的可能;再次,其相互螺锁对接处均采用薄板体设计,其强度明显不足,在受力时容易产生变形断裂,而严重影响骑乘的安全性;最后,该折叠结构在骑乘中若受到不特定的侧向力作用,其将作用于各螺锁件或受螺锁的机件上,若该折叠结构的锁扣强度不足,也容易受到损坏,而影响骑乘安全性。因此,如何针对上述折叠结构的缺点,在兼顾造型美感、操作使用便利与结构强度佳等优点的情况下,创作出另一种折叠结构,将是相关业者与消费者所殷切期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设计人有鉴于此,依靠长期对于各种自行车折叠结构的研究及融合贯通,创作出一种折叠自行车的隐藏式折叠结构,本技术外型美观、折叠操作简单,同时具有极佳的锁扣与连结强度。本技术主要是在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管两对应端各设有一折叠盒,两折叠盒由一两端各具有枢接孔的连结座利用轴销枢接于折叠盒内,再利用一可隐藏于折叠盒内的快拆组将两折叠盒快速锁合或打开。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折叠自行车的隐藏式折叠结构,可达到下列功效1.具有美观造型与安全骑乘性由于本技术折叠构造各构件都不外露出折叠管外缘面,故较习用部份构件外突的情况,具有更佳的美观造型,同时骑乘者也较不致碰触折叠构造而受伤,所以更具有骑乘安全性。2.锁扣连结结构稳固由于本技术的两折叠盒均与折叠管的两折叠端采用套接焊固设计,故接合结构强度高,可确保两折叠盒的枢转折叠,以及两折叠盒的稳固嵌扣连结,同时用以锁固两折叠盒的快拆组,在两折叠盒枢转成相对状时,其扳压体可紧密扣合于折叠盒容置凹槽内的U形固定座上,故也可有效避免快拆组在骑乘过程中产生松锁的情况,从而可确保骑乘的安全牢固性。3.操作简易快速由于本技术的两折叠盒间,利用隐藏于折叠盒内的快拆组将两折叠盒锁合或打开,故整体操作极为简单快速,且任何人均可轻易操作,而具有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自行车折叠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习用自行车折叠结构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习用另一自行车折叠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习用另一折叠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折叠构造的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折叠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折叠构造并接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折叠构造并接状态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折叠构造的松锁动作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折叠构造的枢转折叠动作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折叠构造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折叠构造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号说明)10…上、下管 20…折叠结构21…结合座22…枢转轴23…快拆组30…折叠管31…枢转轴32…凹陷部40…锁扣 41…钩掣座42…枢接座43…扳手44…扣钩 50…折叠管51…折叠端510…缺口 52…折叠端 520…缺口60…折叠结构 61…折叠盒610…容置凹槽6101…螺孔611…座体6110…枢接槽6111…凹口 6112…插槽6113…梯形状凹槽 6114…套接部62…折叠盒 620…容量凹槽621…座体6210…枢接槽6211…凹口 6212…梯形状凸块6213…套接部 63…连结座630…枢接孔 64…轴销65…快拆组 651…扳压体6510…偏心凸缘 6511…扣槽6512…沟槽 652…锁扣杆6520…衬套 6521…压缩弹簧6522…套管 6523…螺帽653…轴栓66…U形固定座660…枢耳6601…横向长枢孔661…弹性扣片62…底板6621…定位凸片 662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8所示,本技术折叠自行车的隐藏式折叠结构60,主要是在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管50两对应端各设有一折叠盒61、62,其中一折叠盒61内设有容量凹槽610供一快拆组65容置,容置凹槽610的枢接端成型为与折叠管50形状相同的座体611,该座体611的一侧设有枢接槽6110供一两端各具有枢接孔630的连结座63利用一轴销64枢接于座体611内,座体611的外侧端则设有一供快拆组65锁扣杆652容置的凹口6111;而另一折叠盒62与上述折叠盒61呈相对状,其容置凹槽620的枢接端也成型为与折叠管50形状相同的座体621,该座体621的一侧枢接槽6210则与连结座63另一端枢接孔630同样以一轴销64枢接于座体621内,座体621的外侧端也设有一相对供快拆组65锁扣杆652容置的凹口6211;而当两折叠盒61、62一侧的枢接槽6110、6210与连结座63枢接后,该连结座63恰好容置于枢接槽6110、6210内,且不突出两折叠盒61、62外;另两折叠盒61、62枢接的相对端则由一快拆组65锁扣固定,该快拆组65由一具有偏心凸缘6510的扳压体651枢接一锁扣杆652组成,其中该扳压体651的两侧适当处凹设有扣槽6511,而偏心凸缘6510的中段处开设成沟槽6612供由轴栓653枢接的扳压体651与锁扣杆652扳转,该锁扣杆652上依序套置一衬套6520、一压缩弹簧6521、一套管6522后再于尾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杜淑姿
申请(专利权)人:蔡杜淑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