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潮湖专利>正文

自行车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63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避震器,其主要包括一避震结构、一调整装置、一固定钢筒和一连接固定钢筒及上盖为一体之套环,该避震结构主要包含一固设在上盖之多角心轴和一套置在多角心轴上之弹性体;该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容设在该固定钢筒内并得转动之心轴,该心轴一端螺设有一调整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行车避震器组装过程简单、能提高使用者骑乘之舒适度,且可依使用者之身材不同来达到适当之调整。(*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器
技术介绍
于现今一般之自行车结构,愈来愈重视功能性之区分,不仅有越野及道路版之区分,更有依不同之道路而专门设计之专属自行车,愈来愈专业化,然而,由于现在人们愈来愈重视骑乘自行车之舒适性,故相对的影响自行车舒适性的避震器就显得相当重要。现今一般之避震器结构,大都是以搭配弹簧来达到避震之效果,进而提升优良之舒适性,其工作原理是在避震管外包覆一弹簧,主要是利用弹簧弹性伸缩之原理,来达到避震之效果,当自行车经过较震荡之路面时,避震器可优先接收到从轮胎传来的抖动反应而挤压弹簧,通过弹簧之弹性挤压来吸收从轮胎传来之震动,并生成弹力与振动力相互抵消,如此传回至使用者时,其振动力量则会降到最低,而达到避震效果;但,使用弹簧搭配而成之现有的避震器,其仍有许多缺点存在,其如后说明之一、现有的避震器在工作时,其弹簧之弹性软硬会直接影响到自行车行驶之舒适性,因弹簧之弹力不同,会生成″软″和″硬″之感受,无法做一均衡之调整,弹性较软之弹簧骑乘之操控较不易掌控,而相对的弹性较硬之弹簧则会因路面感受度较大而无法生成舒适感;二、其现有的避震器组装不易,其制作过程相当繁复,因其避震管组装完成后,需再以弹簧套设于现有的避震器的避震管上,并还需弹簧之长度做一调整设置,实为麻烦,又,其容易生成公差也是一主要缺失,因避震管是由两管体相互套设成一活动装置,容易生成间隙之情形,且弹簧之韧度也难以控制,当若遭受较大之外力震动或是挤压,容易使其结构崩裂,故其隐藏严重之危险性;三、现有的避震器最大之缺点在于无法依使用者之体重以及路面之状况而可适时地做一软、硬调整,故使用者仅能单单依靠一种弹簧所组成之避震器,去做行驶骑乘,相对的其舒适感也有所局限,而无法使其做一适时调整,故可说现有的避震器功能有限,如此证明现有的避震器实有改良之必要,而可有更佳之进步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自行车避震器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过程简单且能提高使用者骑乘之舒适度的自行车避震器。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器,其主要包括一避震结构和一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钢筒和一连接固定钢筒及上盖为一体之套环,该避震结构主要包含一固设在上盖之多角心轴和一套置在多角心轴上之弹性体;该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容设在该固定钢筒内并得转动之心轴,该心轴一端螺设有一调整块。该调整块上端设有供弹性体靠顶的垫片。该调整块设有一相对应多角心轴的角孔。该弹性体为优力胶。该多角心轴是六角形心轴。该心轴外缘形成有一环沟,该环沟上套设有一胶环。该固定钢筒底端套设有一防尘胶套。该固定钢筒内设有一优力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器,其组装过程简单,主要是以一调整装置与固定钢筒相互将避震结构套设其中,组合方式简单容易,不仅可省略了制作流程之时间,且更可避免因制作公差而带来之危险;二、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器省去了现有的避震器弹簧之设计,其可解决现有的避震器的弹簧软、硬不同,而对使用者骑乘之舒适度也不同,而使使用者因身材大小之关系,或路面状况之不同,而影响到骑乘自行车之舒适感,省去了弹簧之设计便可避免以上情形之发生;三、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器可由调整装置之心轴通过六角心轴之牵引优力胶形成一活动空间,如此可调整避震器吸收不同之震动之程度,而达到适时调整避震器的软硬度功效,当使用者骑乘自行车时,便可依自己身材或路面状况适时调整避震器的软、硬程度,而达到最佳之骑乘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动作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另一实施例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另一实施例动作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组装应用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自行车避震器,其主要包括一避震结构、调整装置及一固定钢筒30及套环31所组成请参看图1及图2所示,该避震结构是指一优力胶14、一六角心轴12、一螺帽13及一上盖11所组合而成,其主要是先将六角心轴12穿透螺帽13于上盖11螺固固定之,再将六角心轴12之另一端穿通于优力胶14容置于调整装置内;该调整装置是由一心轴21、一调整块22、一垫片23、一胶环24、一防尘胶套25及一塑胶圈26所组合而成,其组合方式是先将调整块22及垫片23螺固于心轴21底端212,而心轴21之底部设有一环沟211,可将一胶环24套固于其中,而一塑胶圈26是环设在固定钢筒30内部,以利心轴21旋转时提供一柔性之缓冲效用,而固定钢筒30底端形成有一卡沟以供防尘胶套2 5套卡,进而达到防水、防尘功效;然后将心轴21穿推出其固定钢筒30内,使心轴21与固定钢筒30成一可活动旋转关系,再将避震结构之六角心轴12之另一端穿设于心轴21内,使优力胶14抵顶调整装置之调整块22内,最后再将一套环31套设于上盖11螺纹111锁固固定之,而使上盖11及固定钢筒30形成一稳固之关系。请再参看本技术的图3和图4所示,是为本技术的动作剖面图,当体形较大之骑乘者骑乘自行车时,使用者可依自我身材或路面状况不同而以″逆时针″旋转调整方式旋转心轴21,而螺设在心轴21上之调整块22受限于六角心轴12之相对枢卡设计,使得调整块22仅具上、下位移之功效,当心轴21原地逆转时,与心轴21采用同向螺牙设计之调整块22会朝向上盖11方向位移,并迫使优力胶14压缩变形如图4所示,使得优力胶14之弹性系数得以提高,除了可承受身材较高大之使用者支撑乘载外,更可应付较崎岖之路面,且该结构设计可给予使用者清楚之路感操纵及适时提供较舒适之乘坐感;反之,身材较为矮小之骑乘者,则依上述调整方式,采以心轴21之″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可令调整块22做一向下之顺向位移,使优力胶14之压缩变形量缩减,即可令身材较小者骑乘时不会因优力胶14之弹性系数过大,而生成骑乘不适感。请再参看图5和图6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其是在于心轴21本体内,再增设一优力胶14,该优力胶14设于心轴21本体内,可使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的避震能力及吸震能力相对提高;当未调整调整装置时,心轴内之优力胶14受挤压而使其生成较高之弹性系数,另,当调整调整装置旋转调整时,因调整块22向上推移,使心轴21内之优力胶14弹性系数减少而固定钢筒30内之优力胶14弹性系数增强,如此使该自行车避震器的弹性系数范围增加许多,如此可达到使用者有更多避震器系数调整选择;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功效,故举以下优点说明之,请参照图7所示一、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其最主要之特征是在于无弹簧之设计,其可避免组装之繁复程序,使制作流程更加顺畅外,另更可降低制作成本,以获取更高之利润;二、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其另一主要之特征是以优力胶14代替避震器的弹簧结构,其避免了弹簧公差之生成,其耐用度是远高过现有的之弹簧设计,且结构坚固,不会因外力之影响,而改变其本身之刚性结构;三、本技术自行车避震器除了以优力胶14代替弹簧为避震结构外,本技术的避震器更可提供″可调″之功效,让使用者可因本身之身材或是路面之不同而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避震器,其主要包括一避震结构和一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钢筒和一连接固定钢筒及上盖为一体之套环,该避震结构主要包含一固设在上盖之多角心轴和一套置在多角心轴上之弹性体;该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容设在该固定钢筒内并得转动之心轴,该心轴一端螺设有一调整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避震器,其主要包括一避震结构和一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钢筒和一连接固定钢筒及上盖为一体之套环,该避震结构主要包含一固设在上盖之多角心轴和一套置在多角心轴上之弹性体;该调整装置包括有一容设在该固定钢筒内并得转动之心轴,该心轴一端螺设有一调整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块上端设有供弹性体靠顶的垫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块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潮湖
申请(专利权)人:陈潮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