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麦贤生专利>正文

一种折合式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56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合式自行车车架,由上管、中管、下管等构成,其特征是:上、中、下三管通过三个销连接起来,即每个管的一头与另一管的中段用销连接,具体接法是:上管的后端与中管的中段连接,中管的下端与下管的中段连接,下管的前端与上管的中段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车架的结构领域。现有的可折合的自行车车架,多存在折合后,即收小后,体积过大,展开、折合过程复杂等弱点,难以找到一种特别满意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改进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展开、折合快速方便,结构简单,折合后有极小体积的车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附图说明图1中,车架部分主要包括三管上管6,中管12,下管8,三销销7,销10,销15,此外还包括滑套14,五通9,首管4等组成。三管通过三销依次把每一管的一端与另一管的中段(不一定是中点)连接起来、具体连接顺序是上管后端与中管中段连接,中管下端与下管中段连接,下管前端与上管中段连接,具体连接方法是如中管与下管的连接,中管下端有一横孔,下管中段上左右各有一铁片,铁片上有一孔,销10通过这些孔把中管与下管连接起来,销7处的连接方法与上述是相同的,销15处的连接方法有些不同此处有滑套14,铁片不与中管为一体,而与滑套为一体,滑套空套在中管上,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上下滑动的。图2所示,中管呈阶梯状,上小下大,图1时滑套处于最下位置,此处的中管外径稍大,与滑套为紧密配合,滑套处于其它位置时,中管外径均是稍小,两者间是有较大间隙的松配合,这样可以使得折合过程更顺畅,同时也可以降低整个车架各配合件的精度要求。由于滑套的上下移动会带动上管的移动,上管的移动又会带动下管移动,当滑套由最下位置变为最上位置时,整个车架由图1的展开使用状态变为图2的折合状态。此外,为达到较好的折合效果,必要的一些要求或设置有一、销7到前轮轴心O1和后轮轴心O2的距离相等或接近。二、下管的弯曲度要与上管、首管、前叉所形成的角度、形状相配合。三、立管16在靠近首管上端的位置设有一折叠器,这样立管上段就可折了。四、支撑杆3,为在折合时整车能站稳而设置,如图1、图2所示在包装或一些不必站稳的情况下有更小的整车体积,支撑杆也可做成可折的。五、车把要做成可折的。六、7、10、15,三销中部分或全部是有一定倾斜的,即不是与纵向垂直,与横向平行,这样才可以使得折合后前后轮左右偏开、左右重合。七、后轮装于下管的后端,八、五通设于下管的前段。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展开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折合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合状态时的纵向示意图(从后方看)。图中,1车把,2折叠器,3支撑杆,4首管,5前轮,6上管,7销,8下管,9五通,10销,11后轮,12中管,13坐包,14滑套,15销,16立管,O1前轮轴心,O2后轮轴心。由图1展开使用状态变为图2的折合状态,一般分三步完成一、打开折叠器2上的快拆开关,二、拉动滑套上移,三、把车把折起来。此种结构的车架在其折合后由于立管进行了折合,故前轮已不能象使用状态时那样能左右摆动,折合后前后轮只可转动而不可摆动,因此,可以作手推车使用,这样在折合后移动、携带更为方便。由上述可知,通过这样的车架结构,达到了展开、折合快速方便,折合后有极小的体积,是一种新颖、实用的折合式自行车车架。权利要求1.一种折合式自行车车架,由上管、中管、下管等构成,其特征是上、中、下三管通过三个销连接起来,即每个管的一头与另一管的中段用销连接,具体接法是上管的后端与中管的中段连接,中管的下端与下管的中段连接,下管的前端与上管的中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是上管后端与中管中段的连接是通过滑套实现的,即上管后端通过销与滑套连接,滑套空套在中管上,在一定范围内可上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是三个销中全部或部分是倾斜的非一般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是中管呈上小下大的阶梯状,滑套只有在最下位置时是紧密配合,其它位置时是有间隙的松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是后轮装于下管的后端,五通设于下管的前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是有一支撑杆与折叠器上部相接,二者之间是一体或可折合。全文摘要一种折合式自行车车架,由上管、中管、下管等构成,上、中、下三管通过三个销连接起来,即每个管的一头与另一管的中段用销连接,具体连接方法是上管的后端与中管的中段连接,中管的下端与下管的中段连接,下管的前端与上管的中段连接,是一种展开、折合快速方便,结构简单,折合后有极小体积的车架。文档编号B62K15/00GK1511753SQ20031010113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麦贤生 申请人:麦贤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贤生
申请(专利权)人:麦贤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