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981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和整平层,所述的格构层分为上中下三层,层间错缝布置,通过铆孔和铆钉固定各个格构层。其特征在于,格构层由格构和自密实混凝土形成,设置于沥青面层之下;格构采用钢筋网格并套有橡胶隔板;整平层以灰土或级配砂砾构成,设置于格构层之下,厚度为15cm。所述格构层的三层各为20cm厚,网格与车道等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承载能力不低于半刚性基层,并能防止反射裂缝出现的复合式路面基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路面基层,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半刚性基层作为路面基层。其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能够提供较高的路面承载能力。与柔性基层相比,其下路基土垂直压应力、其上沥青面层层底弯拉应力均有所减小。但由于半刚性材料收缩性大的特点,基层容易开裂并最终会反射到沥青面层上,使半刚性基层产生收缩裂缝,半刚性基层的这种收缩裂缝很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所谓反射裂缝,是指较高强度的半刚性基层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干缩、温度裂缝的产生,改变应力分布,从而导致其上沥青面层开裂的现象。并最终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开裂,从而大大地缩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绝大部分的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仍很难解决。由于半刚性基层在出现裂缝后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其分布不能通过弹性层状理论来分析。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发现,行车荷载引起的剪切破坏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裂缝的存在,半刚性基层的整体强度降低,而且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处于复杂的三维应力状态。车辆通过不连续的板体时,沥青面层中由于裂缝两侧相邻板块产生竖向位移差,而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这种剪切应力导致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为了克服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问题,先是提出一种砌块式基层方案,层间错缝布置。砌块间虽然有接缝,但由于错缝布置,接缝两侧相邻砌块不产生竖向位移差,可以防止沥青面层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避免产生反射裂缝。但很快发现,这些砌块很难通过机械化砌筑施工,生产率大打折扣,如何保证一定的平整度也是这种砌块式基层面临的难题。在否决砌块式基层方案之后,本技术最后确定了一种防止反射分裂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和整平层,并由格构和自密实混凝土形成格构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防止反射裂缝出现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这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和整平层,所述的格构层分为上中下三层,层间错缝布置,所述格构层的上中下三层通过铆孔和铆钉固定。上述格构层设置于沥青面层之下,格构层的上中下三层均为自密实混凝土,各层的自密实混凝土的上下面均夹设有格构,格构采用钢筋网格并套有橡胶隔板;所述整平层以灰土或级配砂砾构成,设置于格构层之下。上述整平层厚度为15cm。上述自密实混凝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上述格构层的三层各为20cm厚,网格与车道等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整平层相当于一般公路路面结构下的垫层,用灰土和级配砂砾等相对松散的垫层材料,既可满足一定的平整度,又能有效的排出所述复合式基层的积水,并阻隔路基腐蚀性物质侵蚀基层,防止钢筋锈蚀。本技术所述的整平层设置在路基之上,防止路基土向上挤入基层,隔离地下毛细水上升,改善格构层水环境和温度环境,为格构层提供平整的施工及受力条件。本技术使用钢筋网格将混凝土分隔成多块、应用可变形的橡胶隔板有助于减小温度应力,防止开裂。混凝土具有抗压不抗拉的特点,利用钢筋网格8抗拉强度高的特点改善了基层承载能力。同时,钢筋网格8又将被分隔的混凝土 4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本技术所述的格构层的上中下三层错缝布置,减小温度应力,消除竖向位移差,从而防止反射裂缝现象的出现。整平层为格构层提供了良好的施工条件、受力条件以及排水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是格构层及错缝示意图。在附图1、2、3中:1_格构层,2-整平层,3-格构,4-自密实混凝土,5_沥青面层,6-铆孔,7-铆钉,8-钢筋网格,9-橡胶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1、2、3对本技术做出了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复合式路面基层,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I和整平层2,所述的格构层I分为上中下三层,层间错缝布置,通过铆孔6和铆钉7固定各个格构层I。格构层I由格构3和自密实混凝土 4形成,设置于沥青面层5之下;格构3采用钢筋网格8并套有橡胶隔板9 ;所述整平层2以灰土或级配砂烁构成,设置于格构层I之下,厚度为15cm。格构层I的三层各为20cm厚,网格与车道等宽。先施工整平层2,整平层2预留或钻设铆孔6,在整平层2上架设下层格构3,将铆钉7钻入铆孔6,使格构3与整平层2牢固结合。向格构钢筋网格8中浇筑自密实混凝土4(由于流动性较好,可省去振捣密实等工艺)直至与网格8顶齐平,用叶片式、圆盘式抹面机或者刮尺等工具提浆整平,并使用真空脱水机进行脱水。使用人工拉毛尺耙或者压槽器处理混凝土 4表面,增加其表面构造,目的是加强层间摩擦和粘结。养生28d(由于掺加粉煤灰,具体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使混凝土 4中的水分充分反应和蒸发,减少干缩量。养生完成后施工中层格构3,通过铆钉7和铆孔6架设于下层格构3之上,自密实混凝土 4的浇筑、整平、脱水、表面处理、养生等工艺与前述相同。养生28d后继续施工上层格构3,架设方法及自密实混凝土 4的施工方法与中层格构层I相同。【主权项】1.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I)和整平层(2),所述的格构层(I)分为上中下三层,层间错缝布置,所述格构层(I)的上中下三层通过铆孔(6)和铆钉(7)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层(I)设置于沥青面层(5)之下,格构层(I)的上中下三层均为自密实混凝土(4),各层的自密实混凝土(4)的上下面均夹设有格构(3),格构(3)采用钢筋网格(8)并套有橡胶隔板(9);所述整平层(2)以灰土或级配砂砾构成,设置于格构层(I)之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层(2)厚度为15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4),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层(I)的三层各为20cm厚,网格与车道等宽。【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和整平层,所述的格构层分为上中下三层,层间错缝布置,通过铆孔和铆钉固定各个格构层。其特征在于,格构层由格构和自密实混凝土形成,设置于沥青面层之下;格构采用钢筋网格并套有橡胶隔板;整平层以灰土或级配砂砾构成,设置于格构层之下,厚度为15cm。所述格构层的三层各为20cm厚,网格与车道等宽。本技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承载能力不低于半刚性基层,并能防止反射裂缝出现的复合式路面基层。【IPC分类】E01C3-00【公开号】CN204509923【申请号】CN201520141265【专利技术人】陈忠达, 张震, 张晨, 常艳婷, 周子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反射裂缝的复合式路面基层结构,由上向下分别包括格构层(1)和整平层(2),所述的格构层(1)分为上中下三层,层间错缝布置,所述格构层(1)的上中下三层通过铆孔(6)和铆钉(7)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达张震张晨常艳婷周子刚刘田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