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226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2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属于铅酸蓄电池汇流排铸焊夹具技术领域。该夹具包括定板、夹紧块、换型模块(3)、齿轮轴(4)、支承轴(5)、夹板、气缸组件、旋转接头组件、框架侧板(9)、齿轮轴底板(10)、支承轴底板(11)、导向轴(12)、翻转限位块(13),其中齿轮轴底板10、支承轴底板11、框架侧板9共同组成夹具主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低铸焊夹具成本,多种型号电池的铸焊夹具只用一种铸焊夹具主框架及对应的换型模块即可实现,有效的降低了夹具生产、采购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属于铅酸蓄电池汇流排铸焊夹具

技术介绍
2V单体铅酸蓄电池如图1所示属于铅酸电池中的一种,该种电池结构在牵引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上广泛应用。每个电池由一个极群组构成,每个极群组由数片正、负极板交错叠加而成,通过对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极耳熔合形成正汇流排、负汇流排。现有的2V单体铅酸蓄电池生产设备中,主要采用人工烧焊工艺,其特点为采用人工火焰烧熔铅条至烧焊模具中冷却成汇流排。该工艺产品质量和操作工技术水平有较大关系,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很难满足职业健康和环保要求。该工艺逐渐被汇流排铸焊工艺取代,全自动汇流排铸焊设备也成为主要的铅酸蓄电池生产设备。在全自动汇流排铸焊设备中,需要一种铸焊夹具,实现对极群组进行精确压缩、翻转,并且该种铸焊夹具能适用于多种铅酸电池的换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该夹具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电池的铸焊,并能实现翻转,可以对电池壳进行定位,且结构简单,换型方便,可以有效降低夹具的成本。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包括定板、夹紧块、齿轮轴、支承轴、夹板、气缸组件、旋转接头组件、框架侧板、齿轮轴底板、支承轴底板、导向轴、翻转限位块,其中框架侧板一端插入齿轮轴底板的卡槽内,框架侧板另一端插入支承轴底板的卡槽内,框架侧板、齿轮轴底板、支承轴底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为“ 口 ”形框架;导向轴穿过定板,夹板和夹紧块与“ 口 ”形框架连接,形成“目”形框架;齿轮轴、支承轴、翻转限位块与“目”形框架连接形成框架主体;第一气缸组件安装在齿轮轴底板上,第二气缸组件安装在支承轴底板上;第一夹板与第一气缸组件相连接,第二夹板与第二气缸组件相连接;齿轮轴和支承轴同轴心;齿轮轴与翻转转限位块安装在齿轮轴底板上;支承轴安装在支承轴底板上;导向轴依次穿过支承轴底板的导向轴通孔、第二夹板的导向构件安装孔、第二夹紧块的通孔、第二定板的通孔、第一定板的通孔、第一夹紧块的通孔、第一夹板的导向构件安装孔,与安装在齿轮轴底板的导向轴沉孔连接;第一旋转接头组件与齿轮轴连接,第二旋转接头组件与支承轴连接;第一旋转接头组件通过管路与第一气缸组件连接,第二旋转接头组件通过管路与第二气缸组件连接;第一夹紧块与第一定板的凸台刚性接触,第二定板的凸台与第二夹紧块刚性接触; 还包括有换型模块,换型模块以快插方式与框架侧板连接,换型模块的一端与第一定板的凸台刚性接触,换型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二定板的凸台刚性接触,通过将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的紧固件收紧后确定第一定板及第二定板的位置。所述换型模块采用王字结构,设有凹槽,换型模块通过快插销孔与框架侧板连接。所述换型模块设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的间距及凸台的厚度确定极群压缩尺寸。所述齿轮轴有空心轴结构,能穿过气路管件。所述支承轴具有空心轴结构,能穿过气路管件。所述第一定板、第二定板上有凸台,凸台设有通孔,导向轴穿过通孔,将第一定板和第二定板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有凸台,凸台设有导向构件安装孔,导向构件通过导向构件安装孔相互连接,导向轴穿过导向构件,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用性好,一副铸焊夹具可以用于多种型号电池的铸焊。2、换型方便,换型模块采用快插结构,可迅速安装或拆卸。3、结构简单,采用框架结构主体,气动元件为执行元件。4、具有夹具翻转以及电池壳定位功能。5、极群压缩尺寸控制精确,通过对换型模块的尺寸控制,可精确控制极群压缩尺寸。6、有效减低铸焊夹具成本,多种型号电池的铸焊夹具可只用一种铸焊夹具主框架及对应的换型模块即可实现,有效的降低了夹具生产、采购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2V单体铅酸蓄电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1、第一定板;1_2、第二定板;2-1、第一夹紧块;2-2、第二夹紧块;3、换型模块;4、齿轮轴;5、支承轴;6-1、第一夹板;6-2、第二夹板;7-1、第一气缸组件;7-2、第二气缸组件;8-1、第一旋转接头组件;8-2、第二旋转接头组件;9、框架侧板;10、齿轮轴底板;11、支承轴底板;12、导向轴;13、翻转限位块。图3 (a)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定板结构主视示意图,其中:24、通孔;25、凸台; 图3 (b)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定板结构侧视示意图,其中:26、导向斜面;27、定位槽。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夹紧块结构示意图,其中:24、通孔。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换型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20、凹槽;21、快插销孔;22、紧固件安装孔;30、第一平面;31第二平面。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齿轮轴结构示意图,其中:23、空心轴结构。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承轴结构示意图,其中:23、空心轴结构。图8 (a)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夹板结构主视示意图,其中:25、凸台;28、导向构件安装孔;29、气缸组件连接孔;图8 (b)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夹板结构侧视示意图,其中:26、导向斜面;27、定位槽。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气缸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框架侧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9、快插销安装孔。图11(a)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齿轮轴底板结构右视示意图,其中:17、翻转限位块卡槽;图11 (b)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齿轮轴底板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1 (C)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齿轮轴底板结构左视示意图,其中:14、卡槽;15、导向轴沉孔;16、气管让位孔。图12Ca)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承轴底板结构右视示意图,其中:17、翻转限位块卡槽; 图12 (b)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承轴底板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2 (C)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承轴底板结构左视示意图,其中:14、卡槽;16、气管让位孔;18、导向轴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如图2所示,包括:定板、夹紧块、换型模块3、齿轮轴4、支承轴5、夹板、气缸组件、旋转接头组件、框架侧板9、齿轮轴底板10、支承轴底板11、导向轴12和翻转限位块13。齿轮轴底板10 (如图11所示)具有卡槽14,导向轴沉孔15,气管让位孔16,翻转限位块卡槽17,以及数个紧固件连接孔。支承轴底板11 (如图12所示)具有卡槽14,导向轴通孔18,气管让位孔16,翻转限位块卡槽17,以及数个紧固件连接孔,导向轴12可穿过支承轴底板11。框架侧板9 (如图10所示)具有快插销安装孔19以及数个紧固件连接孔,框架侧板9可插入齿轮轴底板10及支承轴底板11的卡槽14内。由齿轮轴底板10、支承轴底板11、框架侧板9共同组成夹具主框架。齿轮轴4 (如图6所示)具有空心轴结构23,能穿过气路管件,齿轮轴4与翻转限位块13安装在齿轮轴底板10上。支承轴5 (如图7所示)具有空心轴结构23,能穿过气路管件,支承轴5与翻转限位块13安装在支承轴底板11上。定板(如图3所示)具有数个凸台25,凸台25设有通孔24,导向轴12可以穿过通孔24,将定板进行连接,定板可以在导向轴12上自由滑动。定板一端设有电池壳定位槽27,该定位槽27具有导向斜面26,与电池壳口部接触。夹板(如图8所示)具有数个凸台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电池铸焊夹具,包括定板、夹紧块、齿轮轴(4)、支承轴(5)、夹板、气缸组件、旋转接头组件、框架侧板(9)、齿轮轴底板(10)、支承轴底板(11)、导向轴(12)、翻转限位块(13),其中框架侧板(9)一端插入齿轮轴底板(10)的卡槽(14)内,框架侧板(9)另一端插入支承轴底板(11)的卡槽(14)内,框架侧板(9)、齿轮轴底板(10)、支承轴底板(11)通过紧固件连接为“口”形框架;导向轴(12)穿过定板,夹板和夹紧块与“口”形框架连接,形成“目”形框架;齿轮轴(4)、支承轴(5)、翻转限位块与“目”形框架连接形成框架主体;第一气缸组件(7‑1)安装在齿轮轴底板(10)上,第二气缸组件(7‑2)安装在支承轴底板(11)上;第一夹板(6‑1)与第一气缸组件(7‑1)相连接,第二夹板(6‑2)与第二气缸组件(7‑2)相连接;齿轮轴(4)和支承轴(5)同轴心;齿轮轴(4)与翻转转限位块(13)安装在齿轮轴底板(10)上;支承轴(5)安装在支承轴底板(11)上;导向轴(12)依次穿过支承轴底板(11)的导向轴通孔(18)、第二夹板(6‑2)的导向构件安装孔(28)、第二夹紧块(2‑2)的通孔(24)、第二定板(1‑2)的通孔(24)、第一定板(1‑1)的通孔(24)、第一夹紧块(2‑1)的通孔(24)、第一夹板(6‑1)的导向构件安装孔(28),与安装在齿轮轴底板(10)的导向轴沉孔(15)连接;第一旋转接头组件(8‑1)与齿轮轴(4)连接,第二旋转接头组件(8‑2)与支承轴(5)连接;第一旋转接头组件(8‑1)通过管路与第一气缸组件(7‑1)连接,第二旋转接头组件(8‑2)通过管路与第二气缸组件(7‑2)连接;第一夹紧块(2‑1)与第一定板(1‑1)的凸台(25)刚性接触,第二定板(1‑2)的凸台(25)与第二夹紧块(2‑2)刚性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换型模块(3),换型模块(3)以快插方式与框架侧板(9)连接,换型模块(3)的一端与第一定板(1‑1)的凸台(25)刚性接触,换型模块(3)的另一端与第二定板(1‑2)的凸台(25)刚性接触,通过将第一夹紧块(2‑1)与第二夹紧块(2‑2)的紧固件收紧后确定第一定板(1‑1)及第二定板(1‑2)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涛陈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