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0618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包括侧壁、顶盖,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一隔音层内表面的第一吸音层,所述顶盖包括第二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二隔音层内表面的第二吸音层,所述侧壁围成与压缩机外形匹配的筒状,侧壁的顶端和/或顶盖的边缘呈阶梯状结构,所述顶盖通过阶梯状结构配合盖在侧壁的顶端。将压缩机置于侧壁与顶盖形成的空腔内,第二吸音层内嵌,第二隔音层与第一隔音层接触形成紧密配合,降低漏音情况出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阻隔声波的传播,对声波起到反射作用,使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的吸音效果发挥得最佳,内嵌的结构使侧壁与顶盖的装配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音降噪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空调而言,噪音源于压缩机、风机和管路,而压缩机是其主要的噪音源,其中 转子式压缩机的噪音主要源于运行时马达的电磁音、机芯旋转时部件间的机械音、高压冷 媒在压缩机腔体流动的气流音等。传统的压缩机隔音降噪产品,由于存在结构缺陷,隔音效 果差,难以满足现今空调产品对噪音控制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音 降噪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包括侧壁、顶盖,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一 隔音层内表面的第一吸音层,所述顶盖包括第二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二隔音层内表面的第 二吸音层,所述侧壁围成与压缩机外形匹配的筒状,侧壁的顶端和/或顶盖的边缘呈阶梯 状结构,所述顶盖通过阶梯状结构配合盖在侧壁的顶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第一隔音层的上部伸出第一吸音层的上端面形成内阶梯位,第二隔音层的边 缘伸出第二吸音层的边缘形成外阶梯位,所述顶盖通过外阶梯位与内阶梯位配合盖在侧壁 上。 所述第一隔音层的上端面与第二隔音层的下端面对接,第一吸音层的上端面与第 二吸音层的下端面对接;或者第一吸音层的上端面与第二隔音层的下端面对接,第二吸音 层嵌在第一吸音层围成的筒状空腔内,且所述第一隔音层上部伸出第一吸音层上端面的长 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隔音层的厚度。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上部伸出第一隔音层的上端面形成外阶梯位,第二隔音层的边 缘向下弯折形成放置第二吸音层的容纳腔,且第二隔音层的边缘伸出第二吸音层的边缘形 成内阶梯位,所述顶盖通过内阶梯位与外阶梯位配合盖在侧壁上。 所述第一吸音层的顶端开设有内阶梯位,第二隔音层的边缘伸出第二吸音层的边 缘形成外阶梯位,所述顶盖通过外阶梯位与内阶梯位配合盖在侧壁上。 所述第一隔音层的顶端开设有外阶梯位,第二隔音层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放置第 二吸音层的容纳腔,且第二隔音层的边缘开设有内阶梯位,所述顶盖通过内阶梯位与外阶 梯位配合盖在侧壁上。 所述第一隔音层的上部伸出第一吸音层的上端面形成内阶梯位,第一吸音层的上 端面与第二吸音层的下端面对接,第二隔音层、第二吸音层的边缘均与第一隔音层上部伸 出部分的内壁对接;或者所述第二隔音层的边缘伸出第二吸音层的边缘形成外阶梯位,所 述第一隔音层、第一吸音层的上端面均与第二隔音层边缘伸出部分的下端面对接,第二吸 音层嵌在第一吸音层围成的筒状空腔内。 侧壁的两个纵向侧边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侧壁其中一侧的第一隔音层的纵向边缘伸出第一吸音层的纵向边缘,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 侧第一隔音层伸出部分上,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侧壁另一侧的第一隔音层上,第一连接部与 第二连接部配合使侧壁两个纵向侧边连接。 所述顶盖通过魔术贴与侧壁连接,所述魔术贴包括呈环状的第一贴合部、多个第 二贴合部,第一贴合部粘附在靠近第一隔音层顶端的外表面上,多个第二贴合部的一端沿 顶盖的周向方向粘附在第二隔音层的外表面,其另一端粘附在第一贴合部上。 所述的压缩机降噪装置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包括第三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三隔 音层内表面的第三吸音层,所述侧壁的底端和/或底盖的边缘呈阶梯状结构,所述侧壁的 底端通过阶梯状结构配合套在底盖上。 所述顶盖上开设有吸气管安装孔与排气管安装孔,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第一安装缺 口、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第一安装缺口由顶盖边缘贯穿至吸气管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缺 口由顶盖边缘贯穿至排气管安装孔。 所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为橡胶层,所述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为阻燃无纺 纤维层,所述阻燃无纺纤维层的厚度为10mm~20mm,面密度为600~900g/m 2,所述橡胶层 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4mm,密度大于或者等于1. 8g/cm3。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压缩机降噪装置,将压缩机置于侧壁与顶盖形成的空腔内,顶盖通过阶梯状 结构配合盖在侧壁的顶端,从而使第二吸音层内嵌,第二隔音层与第一隔音层接触形成紧 密配合,把压缩机整机包裹起来,使得整个压缩机所发出的噪音包裹在密闭的空间里,大大 降低漏音情况出现,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阻隔声波的传播,同时对声波起到反射作用, 使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的吸音效果发挥得最佳,同时内嵌的结构使侧壁与顶盖的装配 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地防止因操作而导致漏缝隙的问题。【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80rps时的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侧壁的展开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侧壁,110、第一隔音层,120、第一吸音层,20、顶盖,210、第二隔音层,220、第二 吸音层,240、吸气管安装孔,250、排气管安装孔,260、第一安装缺口,270、第二安装缺口, 30、连接件,310、第一连接部,40、魔术贴,410、第一贴合部、420、第二贴合部,50、底盖,510、 第三隔音层,520、第三吸音层。【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 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包括侧壁10、顶盖20,所述侧壁10包括第 一隔音层110以及粘附在第一隔音层110内表面的第一吸音层120,所述顶盖20包括第二 隔音层210以及粘附在第二隔音层210内表面的第二吸音层220,所述侧壁10围成与压缩 机外形匹配的筒状,侧壁10的顶端和/或顶盖20的边缘呈阶梯状结构,所述顶盖20通过 阶梯状结构配合盖在侧壁10的顶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隔音层110的上部伸出 第一吸音层120的上端面形成内阶梯位,第二隔音层210的边缘伸出第二吸音层220的边 缘形成外阶梯位,所述顶盖20通过外阶梯位与内阶梯位配合盖在侧壁10上,且所述第一隔 音层110的上端面与第二隔音层210的下端面对接,第一吸音层120的上端面与第二吸音 层220的下端面对接。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设置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第一吸音层120的 上端面与第二隔音层210的下端面对接,第二吸音层220嵌在第一吸音层120围成的筒状 空腔内,且所述第一隔音层上部伸出第一吸音层上端面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隔音层的 厚度。 所述压缩机降噪装置,将压缩机置于侧壁10与顶盖20形成的空腔内,顶盖20通 过外阶梯位与内阶梯位配合盖在侧壁10上,从而使第二吸音层220内嵌,第二隔音层210 与第一隔音层110接触形成紧密配合,把压缩机整机包裹起来,使得整个压缩机所发出的 噪音包裹在密闭的空间里,大大降低漏音情况出现,第一隔音层110、第二隔音层210阻隔 声波的传播,同时对声波起到反射作用,使第一吸音层120、第二吸音层220的吸音效果发 挥得最佳,同时内嵌的结构使侧壁10与顶盖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顶盖,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一隔音层内表面的第一吸音层,所述顶盖包括第二隔音层以及粘附在第二隔音层内表面的第二吸音层,所述侧壁围成与压缩机外形匹配的筒状,侧壁的顶端和/或顶盖的边缘呈阶梯状结构,所述顶盖通过阶梯状结构配合盖在侧壁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国炎邓伟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