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88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该支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至少延伸出二第二支撑杆,并于各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套接部;而该支架可设置于一底部具有固接部及至少二结合部的座鞍上,使该第一支撑杆与固接部结合,而第二支撑杆的套接部与结合部接合,并于结合部与套接部之间设一弹性元件。由此,可使该支架结合座鞍与自行车座管后,提供较佳的弹性及较强支撑力,以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尤指一种可提供较佳的弹性及较强支撑力的支架,以符合骑乘者乘坐时需求的自行车座鞍支架。
技术介绍
一般已知的自行车座鞍,如图7所示,是由一座鞍5、及二分别设置于座鞍5底部壳座上的二条状支撑杆51所构成;当组装时,于二条状支撑杆51上以一锁固单元52与自行车的座管锁固结合,以使自行车的骑乘者由该座鞍5达到骑乘时的弹性及支撑性。虽然上述已知的座鞍5可由二条状支撑杆51于自行车座管的支撑,使自行车的骑乘者由该座鞍5达到骑乘时的弹性及支撑性,但是,由于该二条状支撑杆51,仅由金属材料加以弯折而成,因此,受限于其材质及结构,而导致弹性、结构强度及整体支撑力上略显不足,若对该座鞍5加注瞬间压力,或长期施以一压力于座鞍5上时,则会造成二条状支撑杆51的变形,而失去支撑的效果。故,造成已知的座鞍5无法符合实际使用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以解决上述已知自行车座鞍的缺失,可使支架结合座鞍与自行车座管后由其支架的第一、二支撑杆提供较强支撑力,且同时利用座鞍与支架间的弹性元件提供较佳的弹性,以达到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该支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至少延伸出二第二支撑杆,并于各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套接部;而该支架可设置于一底部具有固接部及至少二结合部的座鞍上,使该第一支撑杆与固接部结合,而第二支撑杆的套接部与结合部接合,并于结合部与套接部之间设一弹性元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可有效改善已知的种种缺点,可使该支架结合座鞍与自行车座管后,由其支架的第一、二支撑杆提供较强支撑力,且同时利用座鞍与支架间的弹性元件提供较佳的弹性,以达到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组装状态侧视图。图5本技术的组装状态后视图。图6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已知座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号座鞍1固接部11结合部12 陷槽121支架2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 套接部23套筒231 凸出部232穿孔233 弹性元件3、3a 锁合元件234 座管4座鞍5条状支撑杆51锁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是由一座鞍1、一支架2及一弹性元件3所构成,可使该支架2结合座鞍1与自行车座管后,提供较佳的弹性及较强支撑力,以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上述所提座鞍1底部的一端具有一固接部11,而另一端至少具有二结合部12,该结合部12分别具有一凹陷槽121。该支架2设置于上述座鞍1的底部,该支架2具有一与座鞍1底面固接部11结合的第一支撑杆21,该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至少延伸出二第二支撑杆22,并于各第二支撑杆22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与座鞍1底面结合部12接合的套接部23,该套接部23具有一套筒231,该套筒231内具有一凸出部232,而该凸出部232开设有一贯穿套筒231的穿孔233,而该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及套接部23为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使该支架1略呈一Y字型。该弹性元件3设置于上述结合部12与套接部23之间,该弹性元件3可为弹簧。如此,由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组装状态侧视图及本技术的组装状态后视图。如图所示当组装运用时,可将该支架2的第一支撑杆21与座鞍1底面固接部11结合,且可于该套接部23的套筒231中设置所需的弹性元件3,今以弹簧为例,可将该弹簧套设于套筒231内的凸出部232上,且使该套接部23的套筒231对应套接于座鞍1底面的结合部12上,使该弹性元件3的二端分别顶掣于套筒231及结合部12的凹陷槽121中,再以锁合元件234配合套接部23的穿孔233,以使该结合部12与套接部23稳固接合,如此,即可完成本技术的组装;之后再将该支架2与自行车的座管4接合,而让骑乘者骑乘时,由其支架的第一、二支撑杆21、22提供较强支撑力,且同时利用结合部12与套接部23间的弹性元件3提供较佳的弹性,以达到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弹性元件3除为上述的弹簧之外,该弹性元件3a也可为硅胶、软性橡胶或海绵等具弹性的物体,同样可提供较佳的弹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可有效改善已知的种种缺点,可使该支架结合座鞍与自行车座管后,由其支架的第一、二支撑杆提供较强支撑力,且同时利用座鞍与支架间的弹性元件提供较佳的弹性,以达到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虽然本技术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座鞍,该座鞍底部的一端具有一固接部,而另一端至少具有二结合部;一支架,设置于上述座鞍的底部,该支架具有一与座鞍底面固接部结合的第一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至少延伸出二第二支撑杆,并于各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与座鞍底面结合部接合的套接部;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于上述结合部与套接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具有一凹陷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略呈一Y字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套接部为一体成型的整体式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套接部具有一套筒,该套筒内具有一凸出部,而该凸出部开设有一贯穿套筒的穿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可为弹簧、硅胶、软性橡胶或海绵。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该支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至少延伸出二第二支撑杆,并于各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具有一套接部;而该支架可设置于一底部具有固接部及至少二结合部的座鞍上,使该第一支撑杆与固接部结合,而第二支撑杆的套接部与结合部接合,并于结合部与套接部之间设一弹性元件。由此,可使该支架结合座鞍与自行车座管后,提供较佳的弹性及较强支撑力,以符合骑乘者乘坐时的需求。文档编号B62J1/08GK2887716SQ20062000439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子爵 申请人:美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弹性及支撑力的自行车座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座鞍,该座鞍底部的一端具有一固接部,而另一端至少具有二结合部;    一支架,设置于上述座鞍的底部,该支架具有一与座鞍底面固接部结合的第一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至少延伸出二第二支撑杆,并于各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与座鞍底面结合部接合的套接部;    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于上述结合部与套接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爵
申请(专利权)人:美而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