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790 阅读:6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座椅底部并列设有两支杆,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座椅通过支杆与车架立杆构成联结,该立杆顶部设有一枢耳,另有两夹耳通过螺栓分别锁接在枢耳的两侧,两夹耳顶部设有开口呈水平横向配置的箍夹,两夹耳的夹制部将座椅下方的支杆夹制,另有螺栓将箍夹的开口处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释放枢耳处的螺栓和箍夹处的螺栓来分别调整座椅的角度和座椅与车架的前后位置,两者调整相互独立,不会产生调整中的相互影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如图1所示,座椅底部并列有两支杆11,于两支杆11处设有一联结块20,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30,在立杆30的顶部设有一与联结块20构成接合的接头40,另通过螺栓50将联结块20与接头40相锁接,以构成座椅与立杆30的锁固结合,其中,联结块20由上、下夹片(21、22)将支杆11夹制,再通过螺栓50的锁紧作用从联结块20的上夹片21向下夹片22压制,以将支杆11夹制,同时整体联结块20将朝向接头40压制,以达到将座椅与立杆30联结以及固定座椅角度的目的。此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当调整座椅角度时,释放联结块20对支杆11的夹制作用,会使得支杆11与联结块20松动,进而会改变座椅的前后位置;同样的,当仅需调整座椅前后位置时,释放联结块20与接头40之间的卡紧作用,会使得联结块20与接头40松动,进而会改变座椅的角度,无法满足使用者单独调整座椅的角度或座椅与车架前后位置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该结构实现了单独调整座椅的角度或座椅与车架前后位置的专利技术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座椅底部并列设有两支杆,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座椅通过支杆与车架立杆构成联结,该立杆顶部设有一枢耳,另有两夹耳通过螺栓分别锁接在枢耳的两侧,两夹耳顶部设有开口呈水平横向配置的箍夹,两夹耳的夹制部将座椅下方的支杆夹制,另有螺栓将箍夹的开口处锁紧。所述枢耳与夹耳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凹凸齿。所述枢耳与夹耳之间设有衬环。所述衬环与枢耳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凹凸齿。所述衬环与夹耳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凹凸齿。设于枢耳处的螺栓与两夹耳之间设有衬环。所述枢耳与两夹耳分别设有相对合的穿孔,其中一夹耳的穿孔中设有螺牙。所述枢耳与两夹耳分别设有相对合的穿孔,其中一夹耳的穿孔中设有螺牙,枢耳处的螺栓钉头完全伸入另一夹耳的穿孔中,螺栓的钉头端枢设一凸轮扳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释放枢耳处的螺栓和箍夹处的螺栓来分别调整座椅的角度和座椅与车架的前后位置,两者调整相互独立,不会产生调整中的相互影响,满足了使用者单独调整座椅角度或座椅与车架前后位置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座椅角度调整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座椅前后位置调整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座椅底部并列设有两支杆11,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30,座椅通过支杆11与车架立杆30构成联结,立杆30的顶部设有一枢耳31,另有两夹耳70块通过螺栓50分别锁接在枢耳31的两侧,两夹耳70的顶部设有开口呈水平横向配置的箍夹71,两夹耳70的夹制部将座椅下方的支杆11夹制,利用螺栓50将箍夹71的开口处锁紧,即可固定座椅结构。如图5所示,当需调整座椅10的角度时,只需释放枢耳31处的螺栓50,同时箍夹71与支杆11仍处于稳固夹制状态,因此不致于任意改变座椅10的前后位置;反之,如图6所示,当仅需调整座椅10前后位置时,只需释放箍夹71处的螺栓50即可,而由于枢耳31处的螺栓50处于紧固状态,因此此时亦不会改变座椅10的角度。当然,如果同时释放枢耳31处的螺栓50和箍夹71处的螺栓50,则可以同时调整座椅10的角度和前后位置。再如图3和图4所示,枢耳31与两夹耳70分别设有相对合的穿孔90,并且其中一夹耳70的穿孔90设有螺牙91以供与螺栓50相螺接,以及,进一步在枢耳31与夹耳70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60,得以经由凹凸齿60的啮合作用限制夹耳70与枢耳31处的搓移,从而将座椅的角度固定。在此基础上,在枢耳31与夹耳70之间设有衬环80,以及在衬环80与夹耳70的贴合面上或在衬环80与枢耳70的贴合面上分别设置相啮合的凹凸齿60,同样能够达到将座椅的角度固定的目的,如图7所示。如图8所示,在螺栓50与夹耳70之间增设衬环80,通过衬环80增加螺栓50对夹耳70的夹制效果;或如图9所示,在枢耳31处的螺栓50钉头端枢设一凸轮扳手51,其钉头可完全伸入夹耳的穿孔中,并且在螺栓50的尾端设有一螺帽52与之紧固配合,利用凸轮扳手51的压制和松解来调节两夹耳70与枢耳31之间的紧固和脱离,进而达到快速调整座椅10的角度的使用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独立调整座椅的角度或座椅与车架前后位置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座椅底部并列设有两支杆,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座椅通过支杆与车架立杆构成联结,其特征在于该立杆顶部设有一枢耳,另有两夹耳通过螺栓分别锁接在枢耳的两侧,两夹耳顶部设有开口呈水平横向配置的箍夹,两夹耳的夹制部将座椅下方的支杆夹制,另有螺栓将箍夹的开口处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耳与夹耳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凹凸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耳与夹耳之间设有衬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环与枢耳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凹凸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环与夹耳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凹凸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枢耳处的螺栓与两夹耳之间设有衬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耳与两夹耳分别设有相对合的穿孔,其中一夹耳的穿孔中设有螺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耳与两夹耳分别设有相对合的穿孔,其中一夹耳的穿孔中设有螺牙,枢耳处的螺栓钉头完全伸入另一夹耳的穿孔中,螺栓的钉头端枢设一凸轮扳手。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座椅底部并列设有两支杆,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座椅通过支杆与车架立杆构成联结,该立杆顶部设有一枢耳,另有两夹耳通过螺栓分别锁接在枢耳的两侧,两夹耳顶部设有开口呈水平横向配置的箍夹,两夹耳的夹制部将座椅下方的支杆夹制,另有螺栓将箍夹的开口处锁紧。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释放枢耳处的螺栓和箍夹处的螺栓来分别调整座椅的角度和座椅与车架的前后位置,两者调整相互独立,不会产生调整中的相互影响。文档编号B62J1/08GK2769150SQ20052005402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9日专利技术者廖学湖 申请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座椅固定结构,其座椅底部并列设有两支杆,自行车车架向上延伸有一立杆,座椅通过支杆与车架立杆构成联结,其特征在于:该立杆顶部设有一枢耳,另有两夹耳通过螺栓分别锁接在枢耳的两侧,两夹耳顶部设有开口呈水平横向配置的箍夹,两夹耳的夹制部将座椅下方的支杆夹制,另有螺栓将箍夹的开口处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