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716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包括MCU、继电器控制电路、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MCU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一负载连接,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均为交流电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双向光耦组成交流零点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实现继电器零点开启,有效抑制继电器开启火花达到延长继电器寿命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和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继电器电路。
技术介绍
在控制灯光类控制技术中,最关键的控制之一就是对不同负载(容性、感性负载)及大功率负载的开断控制。由于容性负载或者冷态的白炽灯负载在启动的瞬间电阻值非常低,因此在控制负载接通的瞬间,电源会产生近似短路的现象一一瞬间的冲击电流是正常工作时的10倍甚至100倍,这种大的电流如果通过继电器的触点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直接烧坏触点,造成继电器触点粘连,缩短继电器的寿命。所以通常采用过零控制的方式来减少冲击电流来延长继电器的寿命。现有一种措施是变压器隔离实现零点检测,但是由于变压器太大,并且不经济,用在电路板上,很占位,成本很高,还有在电路中串接负温度系数的电阻或者电感这些方法虽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继电器粘连的问题,而且参数不容易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能够有效降低继电器开启瞬间的冲击电流,延长继电器的寿命,并且成本低和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继电器控制电路、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MCU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一负载连接,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均为交流电输入端。优选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二极管、继电器和第一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MCU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一 5V电源,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的负极,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继电器的公共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火线连接,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交流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双向光耦、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双向光耦一次回路的第一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电阻与一 3.3V电源连接,以及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一端还与M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二端接地。优选地,所述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双向光耦、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双向光耦一次回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火线连接,第二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一端通过第四电阻与一 3.3V电源连接,以及通过第二电容接地,第二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一端还与M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二端接地。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双向光耦组成交流零点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实现继电器零点开启,有效抑制继电器开启火花达到延长继电器寿命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和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考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包括:MCU、继电器控制电路1、交流过零检测电路2和交流反馈电路3,继电器控制电路I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1、继电器Ul和电阻Rl,交流反馈电路3包括双向光耦U2、电阻R2和电容Cl,交流过零检测电路2包括双向光耦U3、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2。三极管Ql的基极与MCU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一 5V电源,继电器Ul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继电器Ul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Ul的公共端和电阻Rl的一端分别与交流电输入端(即火线L)连接,继电器Ul的常开端分别与电阻Rl的另一端和双向光耦U2—次回路的第一端(即双向光耦U2的第I脚)连接,继电器Ul的常开端还与负载连接。双向光耦U2 —次回路的第二端(双向光耦U2的第2脚)接零线N,双向光耦U2二次回路的第一端(双向光耦U2的第4脚),通过电阻R2与一 3.3V电源连接,以及通过电容Cl接地,双向光耦U2 二次回路的第一端还与M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双向光耦U2 二次回路的第二端(双向光耦U2的第3脚)接地。双向光耦U3 —次回路的第二端(双向光耦U3的第2脚)接零线N,双向光耦U3一次回路的第一端(双向光耦U3的第I脚)通过电阻R3与交流电输入端(即火线L)连接,双向光耦U3 二次回路的第一端(双向光耦U3的第4脚)通过电阻R4与一 3.3V电源连接,以及通过电容C2接地,双向光耦U3 二次回路的第一端还与M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双向光耦U3 二次回路的第二端(双向光耦U3的第3脚)接地。基于上述的电路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MCU根据其输出端发送至继电器控制电路的信号A和从第一输入端接收到的由交流反馈电路所发送的信号B,得出MCU发出信号A到接收到信号B之间的时间,即发出信号A到继电器实际闭合时的延迟时间,将延迟时间记为Tl。MCU从第二输入端接收到的由交流过零检测电路所发送的信号C为一个频率为100HZ的周期信号,当交流电处于电压零点时,信号C就触发,将信号C的周期时间极为TB,则可得出下一次继电器工作时相对于交流零点的开启时间T2,T2 = TB-Tlo即下一次MCU只需要延迟T2时间发送信号A即可使继电器实现零点开启,有效抑制继电器开启火花达到延长继电器寿命的作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双向光耦组成交流零点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实现继电器零点开启,有效抑制继电器开启火花达到延长继电器寿命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和结构简单。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继电器控制电路、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MCU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一负载连接,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均为交流电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二极管、继电器和第一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MCU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一 5V电源,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二极管的负极,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的正极,继电器的公共端和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火线连接,继电器的常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双向光親、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双向光親一次回路的第一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电阻与一 3.3V电源连接,以及通过第一电容接地,第一双向光耦二次回路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继电器控制电路、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交流反馈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控制端与MCU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一负载连接,交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MCU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交流过零检测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均为交流电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平周静李旺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家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