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52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包括线轴及左、右圆盘,该右圆盘上设有右压轮和A、B组皮带轮;左圆盘上设有左压轮和C、D组皮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合理,用皮带轮传动替代传统齿轮传动,不仅有效简化了结构,而且操作简易、方便,当需调节绞距时,只需根据所需的绞距选择A、B、C、D组皮带轮中的相应齿数的皮带轮进行搭配,然后通过左、右压轮使左、右皮带拉紧即可,调节速度快,搭配灵活,绞距调节范围广,省时省力,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不仅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还提高了绞线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使用的零部件少,易于实现,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利于广泛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绞线机节距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绞线机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铜线、漆包线、镀锡线、铜包钢和 铜包铝等)及电子线(电源线、耳机线、电话线、PVC线和网络线等)的绞合机械设备,使很多 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绞线机需要更改绞距时,则需要人工更换相应的绞距齿轮组,更换 工序烦杂,操作复杂,需要多人手配合,费时费力,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效率低,影响生产 效率,无法满足目前快速化、多样化的市场的需求。 市场上也有采用在引取轮上加设有伺服马达,然后通过控制器来控制引取轮的速 度来相应改变绞距的大小,即通过更改下引取轮和上引取轮的速度,进而更改绞距,但是其 成本较高,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简单、 方便,能灵活调节绞距,且调节速度快,成本低,易于实现的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 其包括线轴及设置在该线轴两侧的左圆盘和右圆盘,该右圆盘上设有A组皮带轮、B组皮带 轮和右压轮,A组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B组皮带轮相连接,右压轮位于A组皮带轮与B组皮 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上;所述左圆盘上设有C组皮带轮、D组皮带轮和左 压轮,所述C组皮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B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 C组皮带轮相连接,左压轮位于C组皮带轮与D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 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A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34的Al皮带轮和齿数 为81的A2皮带轮,该A2皮带轮和Al皮带轮同轴设置。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B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108的Bl皮带轮和齿数 为67的B2皮带轮,该B2皮带轮和Bl皮带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右端,且所述Bl皮带轮 与所述Al皮带轮同在一垂直面上,所述B2皮带轮与所述A2皮带轮同在另一垂直面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C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97的Cl皮带轮和齿数 为79的C2皮带轮,该C2皮带轮和Cl皮带轮同轴设置。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D组皮带轮包括齿数为37的Dl皮带轮和齿数 为58的D2皮带轮,该D2皮带轮和Dl皮带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左端,且所述Dl皮带轮 与所述Cl皮带轮同在一垂直面上,所述D2皮带轮与所述C2皮带轮同在另一垂直面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可变引取轮和固定引取轮,所述可变引取 轮位于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且与所述Cl皮带轮、C2皮带轮同轴设置,所述固定引取轮对应 可变引取轮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的内侧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可变引取轮的直径为86~160mm。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可变引取轮的直径为以下尺寸之一 :86mm、 100mm、120mm、130mm、140mm、153mm、160mm〇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计巧妙、合理,用皮带轮传动替代传统齿 轮传动,不仅有效简化了结构,而且操作简易、方便,当需调节绞距时,只需根据所需的绞距 选择A、B、C、D组皮带轮中的相应齿数的皮带轮进行搭配,然后通过左、右压轮使左、右皮带 拉紧即可,调节速度快,搭配灵活,绞距调节范围广,省时省力,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 人力,而且工作效率高,不仅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还提高了绞线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 外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使用的零部件少,易于实现,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利于广泛推广 运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包括线轴1及设置 在该线轴1两侧的左圆盘2和右圆盘3,该右圆盘3上设有A组皮带轮4、B组皮带轮5和右 压轮6, A组皮带轮4通过右皮带7与B组皮带轮5相连接,右压轮6位于A组皮带轮4与 B组皮带轮5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7上;所述左圆盘2上设有C组皮带轮8、D 组皮带轮9和左压轮10,所述C组皮带轮8通过传动轴12与所述B组皮带轮5相连接,所 述D组皮带轮9通过左皮带11与C组皮带轮8相连接,左压轮10位于C组皮带轮8与D 组皮带轮9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11上。本技术设计巧妙、合理,用皮带轮 传动替代传统齿轮传动,不仅有效简化了结构,而且操作简易、方便。 具体的,所述A组皮带轮4包括齿数为34的Al皮带轮41和齿数为81的A2皮带 轮42,该A2皮带轮42和Al皮带轮41同轴设置。所述B组皮带轮5包括齿数为108的Bl 皮带轮51和齿数为67的B2皮带轮52,该B2皮带轮52和Bl皮带轮51设置在所述传动轴 12的右端,且所述Bl皮带轮51与所述Al皮带轮41同在一垂直面上,所述B2皮带轮52与 所述A2皮带轮42同在另一垂直面上。所述C组皮带轮8包括齿数为97的Cl皮带轮81 和齿数为79的C2皮带轮82,该C2皮带轮82和Cl皮带轮81同轴设置。所述D组皮带轮 9包括齿数为37的Dl皮带轮91和齿数为58的D2皮带轮92,该D2皮带轮92和Dl皮带 轮91设置在所述传动轴12的左端,且所述Dl皮带轮91与所述Cl皮带轮81同在一垂直 面上,所述D2皮带轮92与所述C2皮带轮82同在另一垂直面上。 本技术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还包括可变引取轮13和固定引取轮14,所述可 变引取轮13位于所述左圆盘2的内侧,且与所述Cl皮带轮81、C2皮带轮82同轴设置,所 述固定引取轮14对应可变引取轮13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所述左圆盘2的内侧上。所述可变 引取轮13的直径为86~160_。具体的,所述可变引取轮13的直径优选下列尺寸之一: 86mm、100mm、120mm、130mm、140mm、153mm、160mm ;【主权项】1. 一种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线轴及设置在该线轴两侧的左圆盘 和右圆盘,该右圆盘上设有A组皮带轮、B组皮带轮和右压轮,A组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B组 皮带轮相连接,右压轮位于A组皮带轮与B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上; 所述左圆盘上设有C组皮带轮、D组皮带轮和左压轮,所述C组皮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B 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C组皮带轮相连接,左压轮位于C组皮带轮 与D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皮带轮包括齿数 为34的Al皮带轮和齿数为81的A2皮带轮,该A2皮带轮和Al皮带轮同轴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皮带轮包括齿数 为108的Bl皮带轮和齿数为67的B2皮带轮,该B2皮带轮和Bl皮带轮设置在所述传动轴 的右端,且所述Bl皮带轮与所述Al皮带轮同在一垂直面上,所述B2皮带轮与所述A2皮带 轮同在另一垂直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组皮带轮包括齿数 为97的Cl皮带轮和齿数为79的C2皮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线机节距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线轴及设置在该线轴两侧的左圆盘和右圆盘,该右圆盘上设有A组皮带轮、B组皮带轮和右压轮,A组皮带轮通过右皮带与B组皮带轮相连接,右压轮位于A组皮带轮与B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右皮带上;所述左圆盘上设有C组皮带轮、D组皮带轮和左压轮,所述C组皮带轮通过传动轴与所述B组皮带轮相连接,所述D组皮带轮通过左皮带与C组皮带轮相连接,左压轮位于C组皮带轮与D组皮带轮之间的位置,且顶压在所述左皮带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恩祥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