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宗茂专利>正文

一种线棒材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453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棒材轧机,包括:第一传动装置,第一主动轴与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至少两对传动比不同的第一齿轮对,第一传动装置还具有切换不同第一齿轮对与第一主动轴或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换挡装置;第二传动装置,第二主动轴与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至少两对传动比不同的第二齿轮对,第二传动装置还具有切换不同第二齿轮对与第二主动轴或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换挡装置;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一辊箱连接;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辊箱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每个辊箱单独由一台小功率的动力装置驱动,由换挡传动装置进行动力传递,费用大幅将低,降低了投资和使用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线棒材轧机
技术介绍
轧机作为钢材热轧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用于将毛坯件进行轧制成型,如用于螺纹钢筋、圆钢等的轧制,并通常经由粗轧、中轧、预精轧、精轧等道次轧制出成品。目前,用于线材轧制的精轧机,由于轧制速度高,乳机通常采用轧辊顶交交替布置机架,实现轧件的无扭转轧制,并减小振动和便于轧辊更换,且由于要求机架间距小以及要求轧制时每个机架的秒流量相等,以避免堆钢,通常采用集中传动的方式驱动所有机架上的轧辊,一个大的主电机通过一长轴将动力分配到每个机架,再每个机架内的齿轮分配有一个不同的但固定的速比。这种方式很好的确保了机架间的秒流量相等要求,但连续的多个机架通过一个主电机驱动,造成主电机功率巨大,而且需采用高压电机,使得成本大幅增加,且这种高压大电机及其电气控制装置技术在市场上多处于垄断状态,费用高昂,维护困难,很难被推广使用。另外,这种多机架集中传动方式,由于其传动链太长,其空载功率甚至到达约上千千瓦,造成极大的能耗损失,特别是现在钢铁生产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日益困难的情况,这种投资成本高、能耗损失大的传动方式及轧机,并不能满足其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需求。这种集中传动中,每台轧机的齿轮速比固定,不能变档换速,只能通过电机变频调速满足轧制速度约20m/s?110m/s宽范围需求,难以充分发挥出电机的功效,即难以在轧制时通过换档变速,实现扭矩与速度的有效匹配输出,需放大电机功率才能满足轧制需求,造成损耗。同时,由于机架间的速比固定,集中由一台电机驱动,那么当其中一个机架的辊环磨损量更多时,即辊环直径变小,其辊环线速度变小,造成秒流量小于相邻的轧机的秒流量,产生堆钢,此时,由于轧机速比固定,且由一台电机集中传动,必须更换辊环,甚至多机架的辊环,才能重新建立起机架间秒流量相等的关系,正常轧钢,使得辊环损耗大,备件多,维护困难,轧制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如何降低轧机的耗费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棒材轧机,该轧机投资及维护使用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棒材轧机,包括第一辊箱及第二辊箱,所述第一辊箱及所述第二辊箱呈顶交状态安装于锥箱上,还包括: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与所述第一从动轴连接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辊箱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至少两对传动比不同的第一齿轮对,所述第一传动装置还具有切换不同所述第一齿轮对与所述第一主动轴或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换挡装置;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与所述第二从动轴连接的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辊箱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至少两对传动比不同的第二齿轮对,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还具有切换不同所述第二齿轮对与所述第二主动轴或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换挡装置;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辊箱连接;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辊箱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拨叉和与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套,所述第一齿套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轴上的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其两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的结合部,所述第一齿套的外周部与所述第一拨叉卡接连接;所述第二换挡装置包括第二拨叉和与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套,所述第二齿套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轴上两个第二齿轮之间,其两端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结合部,所述第二齿套的外周部与所述第二拨叉卡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箱通过所述锥箱内的锥齿轮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辊箱通过另一个所述锥齿轮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所述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锥齿轮、锥齿轮轴和轧辊传动轴,所述锥齿轮轴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或所述第二输出轴连接,所述锥齿轮套设在所述锥齿轮轴上,所述轧辊传动轴分别与所述锥齿轮、乳辊轴啮合。优选地,还包括第一传动轴和/或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轴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的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之间。优选地,所述轧辊轴通过轧辊齿轮与所述轧辊传动轴上的传动轴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和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设置于变速箱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棒材轧机中,第一辊箱和第二辊箱辊箱的轧辊顶交布置,并分别由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进行单独驱动控制。两个辊箱及对应的传动装置、动力装置形成最小的无扭轧制单元。一方面,保证了轧机上辊箱之间间距小的轧制工艺需求,另一方面,将多机架的集中传动的轧机,变为装有两台辊箱的轧制单元,每个辊箱可以单独由一台小功率的动力装置驱动,动力装置可为电机,第一传动装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的齿轮传动副减少,传动链路径变短,传动效率提高,空载功率小。使用时,可以采用低压小功率电机作为动力装置即可传动,供货范围广,费用大幅将低,降低了投资和使用维护成本。另外,采用单独传动方式,两台电机还可通过调速控制,使两台电机的输出转速形成灵活的速比关系,而非集中传动方式的轧机机架间是固定速比,那么,当其中一个辊箱的轧辊磨损量增大时,通过对应的动力装置调速,使得两台辊箱在容易保证轧制秒流量相等的情况下,孔型配置相比集中传动更加灵活,乳辊备件更少,维护费用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线棒材轧机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线棒材轧机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线棒材轧机具体实施例中辊箱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线棒材轧机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换挡装置的结构图。其中,I为锥箱,3为变速箱,21为第一辊箱,22为第二辊箱,41为第一动力装置,42为第二动力装置,101为锥齿轮传动装置,102为传动轴齿轮,201为轧辊轴,202为轧辊齿轮,301为第一传动装置,302为第二传动装置,313为第一齿套,314为第一输出轴,324为第二输出轴,315为第一输入轴,325为第二输入轴,316为第一拨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线棒材轧机,该轧机耗费成本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线棒材轧机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内部结构图和辊箱立体结构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线棒材轧机主要包括第一动力装置41、第二动力装置42、第一辊箱21和第二辊箱22。第一辊箱21和第二辊箱22分别为设置有轧辊轴201和轧辊的箱体,通过轧辊轴201上的齿轮与外部动力装置相啮合传动。第一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棒材轧机,包括第一辊箱(21)及第二辊箱(22),所述第一辊箱(21)及所述第二辊箱(22)呈顶交状态安装于锥箱(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传动装置(301),所述第一传动装置(301)包括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与所述第一从动轴连接的第一输出轴(314),所述第一输出轴(314)与所述第一辊箱(21)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从动轴上设置有至少两对传动比不同的第一齿轮对,所述第一传动装置(301)还具有切换不同所述第一齿轮对与所述第一主动轴或所述第一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换挡装置;第二传动装置(302),所述第二传动装置(302)包括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与所述第二从动轴连接的第二输出轴(324),所述第二输出轴(324)与所述第二辊箱(22)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至少两对传动比不同的第二齿轮对,所述第二传动装置(302)还具有切换不同所述第二齿轮对与所述第二主动轴或所述第二从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换挡装置;第一动力装置(41),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1)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301)与所述第一辊箱(21)连接;第二动力装置(42),所述第二动力装置(42)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装置(302)与所述第二辊箱(2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宗茂
申请(专利权)人:冯宗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