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建红专利>正文

变速箱及其四轮拖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4903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齿轮传动系统和挡位控制系统,齿轮传动系统与原手扶拖拉机变速箱相同,箱体的上方设有上盖,上盖的前方设有朝前上方延伸的变速杆座,所述变速杆座上设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控制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所述变速杆座内设有内限位框,箱体的前箱壁上设有一根转向拨杆和一根高低挡拨杆,高低挡拨杆与转向拨杆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转向拨杆连接有转向拨叉,转向拨叉连接在其中一个转向齿轮上,高低挡拨杆控制所述第三拨叉,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原手扶拖拉机的变速箱改动较小的情况下,使现在的结构适合四轮拖拉机,节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箱,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四轮拖拉机的变速箱。
技术介绍
手扶拖拉机是农田作业常用的机械,因为其体积和动力较小,价格低廉,市场上比较受农民的欢迎,但其乘坐上需要连接车斗,使用起来与四轮拖拉机相比,不是很方便,因此现在许多厂家利用现有的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进行改装,使之成为四轮拖拉机,这样保证了原有的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然而目前由手扶拖拉机动力改装的四轮拖拉机,有些地方保留了原有的适合手扶拖拉机使用的设计,这种结构用在新的四轮拖拉机上显得很不合理,影响使用效果,例如变速箱的操纵杆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合理,适用于四轮拖拉机使用的变速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变速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作为动力输入的一轴,所述一轴一端伸出箱体外且连接有离合器,所述一轴滑动连接有一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和三挡主动齿轮固定在一起组成双联齿轮;作为中间传动轴的二轴,所述二轴上设有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和减速主动齿轮,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可以与一倒挡主动齿轮相啮合或分离,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可以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啮合或分离,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可以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啮合或分离;作为中间传动轴的三轴,所述三轴上安装有低挡减速从动齿轮高、高挡减速从动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高挡减速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构成双联齿轮且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所述三轴上,所述低挡减速从动齿轮上设有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所述低挡减速从动齿轮与所述减速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高挡减速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相啮合;作为中间传动轴的四轴,所述四轴上设有中央传动齿轮,所述中央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中央传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转向齿轮,两个所述转向齿轮均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四轴上,且可以与所述中央传动齿轮的两侧相啮合;连接车轮的两个半轴,每个所述半轴上均设有一个驱动齿轮,每个所述驱动齿轮与一个所述转向齿轮相嗤合;倒挡轴;所述倒挡轴上设有倒挡主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构成双联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可以与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倒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相啮合,第一拨叉轴,所述第一拨叉轴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第二拨叉轴,所述第二拨叉轴上滑动安装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和三挡主动齿轮之间;第三拨叉轴,所述第三拨叉轴上活动安装有第三拨叉,所述第三拨叉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高挡减速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之间,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的前方设有朝前上方延伸的变速杆座,所述变速杆座上设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所述变速杆座内设有内限位框。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控制一轴上的齿轮位置变化,从而控制是主要挡位和倒挡,通过第三拨叉控制三轴上的齿轮,从而形成高挡或者低挡的变化,本技术的齿轮系统还是与原先的手扶拖拉机的一样,没有变化,改进点在于对拨叉的控制结构。由于原先手扶拖拉机的变速箱是位于操纵者的前方的,操纵杆是位于人的前方,所以安装操纵杆的上盖在后方设置变速杆座,而且所有的变速拨叉都是由一根操纵杆控制,现在变速箱改为用在四轮拖拉机上,变速箱位置不在驾驶员的前方,二是在驾驶员的座椅下方,如果采用原先的上盖,操纵杆需要的长度较长,而且需要做极大的弯曲才能适合驾驶员使用,操作也是很不方便,而本技术将变速箱的上盖结构进行了改进,变速杆座设置在上盖的前部,而且延伸方向是朝着前上方,采用这种结构安装的操纵杆需要的长度较短,驾驶员操纵方便,由于变速箱位于座椅下方,不需要外限位框,因此在变速杆座内设置内限位框,以区分挡位,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拖拉机的使用方便性,而且可以保证原手扶拖拉机的变速箱结构改动较小,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的前箱壁上设有一根转向拨杆和一根高低挡拨杆,所述高低挡拨杆与所述转向拨杆位于同一水平位置,所述转向拨杆连接有转向拨叉,所述转向拨叉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转向齿轮上,所述高低挡拨杆控制所述第三拨叉。原手扶拖拉机变速箱的转向拨杆是有两个,分别控制左拐和右拐,而现在改为四轮拖拉机后,方向改变是通过方向盘控制前轮实现,因此转向时,只需要一根转向拨杆,将其中一个后轮的动力传递切断,就可以实现左拐和右拐,由于操纵杆在座椅下方,活动空间有限,利用操纵杆控制第三拨叉在结构上不合适,操纵起来麻烦,容易乱挡,因此,专门设置一根高低挡拨杆,通过高低挡拨杆控制第三拨叉,操纵杆只控制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不容易形成乱挡。由于转向拨杆只需要一根即可,高低挡拨杆可以安装在原来变速箱两个转向拨杆的安装孔的其中一个即可,这样变速箱箱体的结构就可以不用改变,节省了成本。本技术还保护一种采用了上述变速箱结构的四轮拖拉机,上述变速箱在四轮拖拉机的驾驶员座椅的下方,两个所述半轴连接拖拉机的两个后轮。本技术中的前后左右,以拖拉机前进方向为前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盖的剖视图;图中:1,箱体;2,上盖;21,变速杆座;22,操纵杆;23,内限位框;3,一轴;31,一倒挡主动齿轮;32,三挡主动齿轮;33,二挡主动齿轮;4,二轴;41,一挡从动齿轮;42,三挡从动齿轮;43,减速主动齿轮;44,二挡从动齿轮;5,三轴;51,高挡减速从动齿轮;52,动力输出齿轮;53,低挡减速从动齿轮;6,四轴;61,中央传动齿轮;62,转向齿轮;7,半轴;71,驱动齿轮;8,倒挡轴;81,倒挡从动齿轮;82,倒挡主动齿轮;9,第一拨叉轴;10,第二拨叉轴;11,第三拨叉轴;12,转向拨杆;13,高低挡拨杆;14,第一拨叉;15,第二拨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变速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I的内部安装有:作为动力输入的一轴3,所述一轴3 —端伸出箱体I外且连接有离合器,所述一轴3滑动连接有一倒挡主动齿轮31、二挡主动齿轮33、三挡主动齿轮32,所述二挡主动齿轮33和三挡主动齿轮32固定在一起组成双联齿轮;作为中间传动轴的二轴4,所述二轴4上设有一挡从动齿轮41、二挡从动齿轮44、三挡从动齿轮42和减速主动齿轮43,所述一挡从动齿轮41可以与一倒挡主动齿轮31相啮合或分离,所述二挡从动齿轮44可以与所述二挡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速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作为动力输入的一轴,所述一轴一端伸出箱体外且连接有离合器,所述一轴滑动连接有一倒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和三挡主动齿轮固定在一起组成双联齿轮;作为中间传动轴的二轴,所述二轴上设有一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和减速主动齿轮,所述一挡从动齿轮可以与一倒挡主动齿轮相啮合或分离,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可以与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啮合或分离,所述三挡从动齿轮可以与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啮合或分离;作为中间传动轴的三轴,所述三轴上安装有低挡减速从动齿轮高、高挡减速从动齿轮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高挡减速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构成双联齿轮且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所述三轴上,所述低挡减速从动齿轮上设有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的齿圈,所述低挡减速从动齿轮与所述减速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高挡减速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相啮合;作为中间传动轴的四轴,所述四轴上设有中央传动齿轮,所述中央传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中央传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转向齿轮,两个所述转向齿轮均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所述四轴上,且可以与所述中央传动齿轮的两侧相啮合;连接车轮的两个半轴,每个所述半轴上均设有一个驱动齿轮,每个所述驱动齿轮与一个所述转向齿轮相啮合;倒挡轴;所述倒挡轴上设有倒挡主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构成双联齿轮,所述倒挡主动齿轮可以与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倒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相啮合;第一拨叉轴,所述第一拨叉轴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拨叉,所述第一拨叉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第二拨叉轴,所述第二拨叉轴上滑动安装有第二拨叉,所述第二拨叉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和三挡主动齿轮之间;第三拨叉轴,所述第三拨叉轴上活动安装有第三拨叉,所述第三拨叉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高挡减速从动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出齿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上盖,所述上盖的前方设有朝前上方延伸的变速杆座,所述变速杆座上设有操纵杆,所述操纵杆控制所述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所述变速杆座内设有内限位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曹建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