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咪唑、2-酰氨基苯并噁唑和2-酰氨基苯并噻唑或其盐作为活性物质对抗非生物植物胁迫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531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的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咪唑、2-酰氨基苯并噁唑和2-酰氨基苯并噻唑或其盐用于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胁迫耐受性、用于增强植物生长和/或用于提高植物产量的用途,其中通式(I)中的基团对应于说明书中所给出的定义。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制备所述化合物的特定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咪唑、2-酰氨基苯并噁唑和2-酰氨 基苯并噻唑或其盐作为活性物质对抗非生物植物胁迫的用 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咪唑、2-酰氨基苯并噁唑和2-酰氨基苯并噻唑 或其各自的盐作为用于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胁迫耐受性,特别是用于增强植物生长和 /或用于增加植物产量的活性化合物的用途。 已知某些取代的苯并咪唑可用作杀虫剂(参见WO 94/11349),而某些卤代烷基取 代的2-酰氨基苯并咪唑可用作活性化合物对抗非生物植物胁迫(参见WO 2011107504)。 还已知取代的酰氨基苯并咪唑可用作活性药学成分(参见WO 2000029384和WO 2000026192)并用于化妆品用途(参见WO 2001082877)。WO 97/04771还记载了主要被芳 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的药学用途,而WO 2000032579记载了杂环基取代的苯并咪唑。杂环基 取代的苯并咪唑的制备及其对于聚(ADP-核糖)聚合酶家族中的酶的抑制作用记载于例如 Org. Proc. Res Devel. 2007,11,693 ;J. Med. Chem. 2009, 52,1619 和 J. Med. Chem. 2009, 52, 514中,而J. Med. Chem. 2010, 53, 3142列出了用于提供特定芳基取代的苯并咪唑的制备方 法。 WO 2010083220、WO 199524379 和 US 20090197863 记载了作为药学活性化合物 和化疗药物的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噁唑。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噁唑作为抗病毒活性化 合物用于治疗丙型肝炎(h印atitis C)的用途也已知的(W0 2011047390)。此外,所述 文献记载了各种作为5-HT3受体拮抗剂的2-取代的苯并噁唑(参见Bioorg. Med. Chem. Lett. 2010, 20,6538)。某些取代的苯并噁唑和苯并噻唑的制备及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记 载于Bioorg. Med. Chem. Lett. 2006,14,6106。然而,还没有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酰氨基苯并噁挫和 酰氨基苯并噻唑已用于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胁迫耐受性、用于增强植物生长和/或用 于增加植物产量的用途。 还已知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噻唑可用作药学活性化合物(参见WO 2010083199)。 已知植物以特定或非特定的防御机制对自然胁迫条件--例如冷、热、干旱、损 伤、病原体攻击(病毒、细菌、真菌、昆虫)等一一作出反应,而且还对除草剂作出反应 〇 在植物中,已知存在许多参与对非生物胁迫(例如冷、热、干旱、盐、涝)的防御反 应的蛋白质以及编码所述蛋白质的基因。它们中的一些形成信号传导链的部分(例如转 录因子、激酶、磷酸酯酶)或引起植物细胞的生理响应(例如离子传输、活性氧簇的解毒作 用)。非生物胁迫反应的信号链基因尤其包括DREB和CBF类的转录因子(Jaglo-Ottosen et al.,1998, Science 280 :104-106)。在盐胁迫的反应中涉及ATPK和MP2C类的磷酸酯酶。 此外,在盐胁迫的情况中,渗透物--例如脯氨酸或蔗糖--的生物合成通常会被激活。这 会涉及例如鹿糖合酶和脯氨酸转运蛋白(Hasegawa et al.,2000,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51 :463-499)。植物对冷和干旱的胁迫防御使用一些相同的分子机制。已 知其会积累所谓的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LEA蛋 白),其包括作为一个重要类别的脱水蛋白(Ingram and Bartels,1996,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47:277-403, Close,1997, Physiol Plant 100:291-296)。它 们是在受胁迫的植物中稳定囊泡、蛋白质和膜结构的伴侣蛋白(Bray,1993,Plant Physiol 103 :1035-1040)。此外,通常诱导醛脱氢酶,其将氧化胁迫状况中形成的活性氧簇(ROS)解 毒(Kirch et al. ,2005,Plant Mol Biol 57 :315-332)〇 热休克因子(HSF)和热休克蛋白(HSP)在热胁迫的情况下活化,并在此作为伴 侣蛋白起到与脱水蛋白在冷和干旱胁迫情况下起到类似的作用(Yu et al.,2005,,Mol Cells 19 :328-333)〇 许多参与胁迫耐受或病原体防御的植物内源信号物质是已知的。其实例包括水杨 酸、苯甲酸、茉莉酸或乙稀。这些物质中的一些或其稳定的合成衍生物和衍生结构在植物的 外部施用或拌种中也是有效的,并且激活了引起植物的胁迫耐受性或病原体耐受性提高的 防御反应〇 此外已知化学物质可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这些物质通过拌种、通 过叶面喷洒或通过土壤处理施用。例如,通过用系统获得性抗性(SAR)的激发子或者脱 落酸衍生物处理作物植物来提高作物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已有记载(Schading and Wei, WO 200028055 ;Abrams and Gusta, US 5201931 ;Abrams et al. , WO 97/23441, Churchill et al.,1998,Plant Growth Regul 25 :35-45)或阿拉酸式苯-S-甲基 (azibenzolar-S-methyl)。在使用杀真菌剂一特别是使用来自嗜球果伞素(strobilurin) 类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真菌剂一的情况下,也观察到类似的效果,并且其通常还伴 随着产量的增加(Draber et al.,DE_3534948, Bartlett et al.,2002, Pest Manag Sci60 : 309)。同样已知的是,低剂量的除草剂草甘膦促进某些植物种类的生长(Cedergreen,Env. Pollution 2008,156,1099)。 此外,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植物的胁迫耐受性的影响已有记载(Morrison and Andrews,1992,J Plant Growth Regul 11 :113-117,RD-259027)。在渗透胁迫的情况下,已 观察到由施用渗透物(甘氨酸甜菜碱或其生化前体,例如胆碱衍生物)而引起的保护效应 (Chen et al. ,2000, Plant Cell Environ 23 :609-618, Bergmann et al. , DE-4103253) 〇 抗氧化剂(例如萘酚和黄嘌呤)提高植物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的效应同样已有记载 (Bergmann et al.,DD-277832,Bergmann et al.,DD-277835)。然而,这些物质的抗胁迫 作用的分子原因基本上是未知的。 此外,已知可通过对内源性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或聚-(ADP-核糖)糖 基水解酶(PARG)的活性进行修饰来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de Block et al., The Plant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I)的取代的2‑酰氨基苯并咪唑、2‑酰氨基苯并噁唑和2‑酰氨基苯并噻唑或其盐用于增强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的用途,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烷基、环烷基、环烯基、卤代环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烷硫基、卤代烷硫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环烷氧基、环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杂芳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炔基烷氧基、烯氧基、二烷基氨基烷氧基、三[烷基]甲硅烷基、二[烷基]芳基甲硅烷基、二[烷基]烷基甲硅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炔基、芳基炔基、杂芳基炔基、烷基炔基、环烷基炔基、卤代烷基炔基、杂环基‑N‑烷氧基、硝基、氰基、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羰基氨基、环烷基羰基氨基、芳基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杂芳基烷氧基、芳基烷氧基、杂环基烷氧基、环烷基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杂环基炔基、卤代环烷氧基、卤代炔氧基、芳硫基、杂芳硫基、烷基亚磺酰基、卤代烷基亚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杂芳基亚磺酰基、烷基磺酰基、卤代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杂芳基磺酰基、氰硫基、异氰硫基、环烷基氨基、环烷基(烷基)氨基、烯基氨基,R1和R2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形成完全饱和的、部分饱和的或不饱和的5元至7元环,其任选地被杂原子间隔且任选地被进一步取代,R2和R3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形成完全饱和的、部分饱和的或不饱和的5元至7元环,其任选地被杂原子间隔且任选地被进一步取代,W代表氧、硫,X代表氧、硫、N‑R4,R4代表氢、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氰基烷基、烯基烷基、卤代烷基、炔基烷基、芳基烷基、杂芳基烷基、杂环基烷基、烷基羰基、环烷基羰基、芳基羰基、杂芳基羰基、卤代烷基羰基、杂环基羰基、芳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环烷基烷氧基羰基、环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烷基磺酰基、环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杂芳基磺酰基、烷氧基羰基羰基、芳基烷氧基羰基羰基、烷基氨基硫代羰基、烷基氨基羰基、环烷基氨基羰基、烷氧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羰基、芳基、杂芳基、杂环基、环烷氧基羰基烷基,Q代表烷基、烯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芳基、芳基烷基、杂芳基烷基、杂环基烷基、杂芳基、杂环基、杂环基芳基、杂环基杂芳基、杂芳基杂芳基、杂芳基芳基、芳基芳基、芳氧基芳基、芳基烯基、杂芳基烯基、杂环基烯基、芳基炔基、杂芳基炔基、杂环基炔基、环烷基炔基、烷基氨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羟基烷基、烷氧基烷基、三[烷基]甲硅烷氧基烷基、二[烷基]芳基甲硅烷氧基烷基、二[烷基]烷基甲硅烷氧基烷基、二烷基氨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氧基烷基、杂芳氧基烷基、烷硫基烷基、芳硫基烷基、杂芳硫基烷基、烷氧基羰基‑N‑杂环基、芳基烷氧基羰基‑N‑杂环基、烷基‑N‑杂环基、烷基磺酰基‑N‑杂环基、芳基磺酰基‑N‑杂环基、杂芳基磺酰基‑N‑杂环基、环烷基磺酰基‑N‑杂环基、卤代烷基磺酰基‑N‑杂环基、烷基羰基‑N‑杂环基、芳基羰基‑N‑杂环基、杂芳基羰基‑N‑杂环基、环烷基羰基‑N‑杂环基、环烷基‑N‑杂环基、芳基‑N‑杂环基、芳基烷基‑N‑杂环基、二烷基氨基烷基‑N‑杂环基、二烷基氨基磺酰基‑N‑杂环基、杂芳氧基芳基、杂芳氧基杂芳基、芳氧基杂芳基、烷基亚磺酰基、烷硫基、烷基磺酰基、环烷基亚磺酰基、环烷硫基、环烷基磺酰基、芳基亚磺酰基、芳硫基、芳基磺酰基、氨基、烷基氨基、芳基氨基、芳基烷基氨基、环烷基氨基、甲酰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亚氨基烷基、烷基亚氨基烷基、芳基亚氨基烷基、烷氧基羰基、环烷氧基羰基、环烷基烷氧基羰基、芳基烷氧基羰基、芳基烷基氨基羰基、氨基羰基、烷基氨基羰基、环烷基氨基羰基、二烷基氨基羰基杂环基‑N‑羰基、亚氨基、烷基亚氨基、芳基亚氨基、环烷基亚氨基、环烷基烷基亚氨基、羟基亚氨基、烷氧基亚氨基、环烷氧基亚氨基、环烷基烷氧基亚氨基、杂芳氧基亚氨基、芳氧基亚氨基、芳基烷氧基亚氨基、烯氧基亚氨基、杂芳基烷氧基亚氨基、杂芳基亚氨基、杂环基亚氨基、杂环基烷基亚氨基、氨基亚氨基、烷基氨基亚氨基、芳基氨基亚氨基、杂芳基氨基亚氨基、环烷基氨基亚氨基、二烷基氨基亚氨基、芳基烷基氨基亚氨基、芳基(烷基)氨基亚氨基、环烷基(烷基)氨基亚氨基、环烷基烷基氨基亚氨基、杂环基氨基亚氨基、杂芳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氧基烷基、杂环基‑N‑烷基、芳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烷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杂芳基(烷基)氨基烷基、杂芳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环烷基(烷基)氨基烷基、环烷基氨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芳基烷氧基烷基芳基、杂环基‑N‑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烷氧基羰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杂芳基(烷基)氨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弗拉肯波尔I·海涅曼T·穆勒J·迪特根P·冯考斯卡尔都灵D·施姆茨勒M·J·希尔斯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