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单元的隔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91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发动机主体上,形成接纳变速器的接纳室的传动外壳按照从侧方覆盖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驱动轮侧的方式设置,在该传动外壳上,安装覆盖上述传动外壳的外侧面的隔音罩,通过简单的结构,充分地抑制从传动外壳排放的噪音。隔音件(137)至(140)设置于上述传动外壳(71)和隔音罩(129)之间,该隔音件(137)至(140)将上述传动外壳(71)和隔音罩(129)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包括至少一个封闭空间(134)至(136)的多个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单元,在该动力单元中,在发动机主体上,形成接纳变速器的接纳室的传动外壳按照从侧方覆盖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驱动轮侧的方式设置,在该传动外壳中,安装覆盖上述传动外壳的外侧面的隔音罩,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涉及隔音结构的改进,以便抑制来自传动外壳的噪音。
技术介绍
在比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中,已知道有下述的类型,其中,在传动外壳的外侧面,与覆盖传动外壳的外侧面的隔音罩之间,夹持吸音件。专利文献一JP特许第2796105号文献专利文献二JP特许第3156079号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过去的类型中,片状的吸音件夹持于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难说实现仅仅通过吸音件,吸收从传动外壳排放的噪音,抑制噪音的发生,充分地获得噪音防止效果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单元的隔音结构,其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充分地抑制从传动外壳排放的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动力单元的隔音结构,在该动力单元中,在发动机主体上,形成接纳变速器的接纳室的传动外壳按照从侧方覆盖上述发动机主体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驱动轮侧的方式设置,在该传动外壳上,安装覆盖上述传动外壳的外侧面的隔音罩,其特征在于隔音件设置于上述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上述隔音件将上述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包括至少一个封闭空间的多个空间。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涉及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案,其特征在于通过氨基甲酸乙酯片的截断成形,呈编带状的隔音件的一面通过粘接剂,粘接于上述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中的任意者上。另外,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涉及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器为包括驱动皮带轮组件和从动皮带轮组件的V型皮带式自动变速器,用于将冷却空气获取到接纳室的内部的外气获取口在与上述驱动皮带轮组件对置的部分,设置于上述传动外壳的侧壁上,上述隔音罩呈在与上述从动皮带轮组件相对应的一侧,覆盖上述传动外壳的外侧面的基本一半的形状。专利技术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的隔音件吸收的方式,抑制从传动外壳排放的噪音,并且通过防止在形成于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的至少一个封闭空间,产生声音的共鸣的方式,抑制上述噪音,通过隔音件,将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多个空间,通过上述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可获得充分的噪音防止效果。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专利技术,隔音件通过氨基甲酸乙酯片的截断成形,呈编带状,如果与采用呈与隔音件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片状的隔音件的过去的场合相比较,可提高形成隔音件时的合格率,另外,由于可在将隔音件粘接于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中的任意者上的状态,将隔音罩安装于传动外壳上,故动力单元的组装时的生产性提高。此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3所述的专利技术,可在不考虑设置于传动外壳上的外气获取口的情况下,将隔音件设置于传动外壳和隔音罩之间,提高生产性。附图说明图1为动力单元和后轮的侧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沿图3中的4-4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中的5-5线的剖视图;图6为从动皮带轮组件的放大横向剖视图;图7为从图2中的7-7线的向视方向观看外壳罩和隔音罩的图;图8为从图2中的8-8线的向视方向观看外壳罩和隔音罩的图; 图9为表示噪音发生状况的试验结果的图。标号说明标号11表示发动机主体;标号70表示接纳室;标号71表示传动外壳标号78表示驱动皮带轮组件;标号79表示从动皮带轮组件;标号126表示外气获取口;标号129表示隔音罩;标号134至136表示封闭空间;标号137至140表示隔音件;符号M表示变速器;符号P表示动力单元;标号WR表示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至9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为动力单元和后轮的侧视图,图2为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沿图3中的4-4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中的5-5线的剖视图,图6为从动皮带轮组件的放大横向剖视图,图7为从图2中的7-7线的向视方向观看外壳罩和隔音罩的图,图8为从图2中的8-8线的向视方向观看外壳罩和隔音罩的图,图9为表示噪音发生状况的试验结果的图。首先,在图1和图2中,由设置于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前方的发动机E,与设置于发动机E和后轮WR之间的V型皮带式自动变速器M构成的动力单元P装载于小型摩托车的车身(图中未示出)上,设置于动力单元P的后部右侧的后轮WR通过轴而支承于动力单元P的后部。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1包括曲轴箱12,该曲轴箱1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具有与后轮WR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曲轴16;缸体13,该缸体13与曲轴箱12连接;缸盖14,该缸盖14在与曲轴箱12的相反侧与缸体13连接;缸盖罩15,该缸盖罩15在与缸体13的相反侧与缸盖14连接。上述缸体13按照设置于该缸体13上的缸孔(cylinder bore)17的轴线,即,缸轴线C1沿摩托车的前后方向稍稍前上方,基本水平的方式设置。另外,曲轴箱12由一对半箱体12a,12b形成,该对半箱体12a,12b在包括上述缸轴线C1,并且与该曲轴16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连接,在两个半箱体12a,12b中的一个半箱体12a和曲轴16之间,设置有滚珠轴承18,在另一半箱体12b和曲轴16之间,设置滚柱轴承19和设置于该滚柱轴承19外方的环状的密封部件20。在缸盖14,与以可滑动的方式嵌合于上述缸内腔17中的活塞21之间,形成燃烧室23,控制该燃烧室23的吸气的进气阀24和控制来自上述燃烧室23的排气的排气阀25按照在与曲轴16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图上,基本呈V字状并排的方式设置于缸盖14上。另外,面对燃烧室23的点火塞26在朝向摩托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安装于缸盖14的左侧侧面上。在缸盖14和缸盖罩15之间,按照实现上述进气阀24和排气阀25的开闭驱动的方式接纳有气阀机构30,该气阀机构30包括具有与曲轴16的轴线相平行的轴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缸盖14上,具有进气用和排气用凸轮28,29的凸轮轴27。在该凸轮轴27的一端部,固定从动链轮31。另一方面,在曲轴16上,在滚珠轴承18的外方侧,在与上述被动链轮31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第一驱动链轮32,在第一驱动链轮32和从动链轮31上,挂绕有循环状的凸轮链条33,该凸轮链条33以可行走的方式接纳于在缸盖14和缸盖罩15的范围内形成的链条室34的内部。通过这样的第一驱动链轮32,从动链轮31和凸轮链条33,按照曲轴16的旋转次数的1/2的次数,旋转驱动凸轮轴27。同时参照图3,上述曲轴16包括沿轴向以间隔隔开的方式对置的一对曲轴连接片16a,16b,在这些曲轴连接片16a,16b上,连接曲轴销37的两端。另一方面,连杆38的一端连接在上述活塞21上,该连杆38的另一端,即,大端部38通过滚针轴承39,与上述曲轴销37连接。在第一驱动链轮31的外方侧,在曲轴16上,固定有第二驱动链轮40。另一方面,从曲轴箱12内的底部抽吸油的油泵41(参照图1)与冷却水泵42(参照图1)连接于同一轴上,设置于曲轴箱12的底部,该冷却水泵42用于使冷却水在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单元中的隔音结构,在该动力单元中,在发动机主体(11)上,形成接纳变速器M的接纳室(70)的传动外壳(71)按照从侧方覆盖上述发动机主体(11)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驱动轮WR侧的方式设置,在该传动外壳(71)上,安装覆盖上述传动外壳(71)的外侧面的隔音罩(129),其特征在于隔音件(137)至(140)设置于上述传动外壳(71)和隔音罩(129)之间,该隔音件(137)至(140)将上述传动外壳(71)和隔音罩(129)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包括至少一个封闭空间(134)至(136)的多个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室广一新妻桂一郎金子光伸金原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