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平典专利>正文

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37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包括有一可折叠使用之车架,车架前端设有前把手及前轮,而后端设有座垫,座垫后端设有后轮架,该后轮架的上方设有一后承架,而下方设有一后轮,该后轮可被传动机构所控制带动行走,且该后轮架与车架之间设有一扣掣装置;其中,该后承架的后端缘设置有小滑轮,当将扣掣装置打开,使后轮架以其后轮向车架滚动收合时,位在后承架上的小滑轮会与地面接触,从而能提供使用者非常轻松且省力地拉动车体移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提供一种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尤指一种可使折叠车稳固停立,并可缩小停置面积,同时可藉由拉动车体之方式,使已经折叠停妥之车体能方便被拉动位移。<二>
技术介绍
折叠车因可收合放入一般家庭用的小客车后行李箱承载,从而能改善以往自行车体积大携带不便的缺失,故近年来广受消费者好评。目前所见的折叠车,其在停放时的稳固性,不论是在折叠前或在折叠后,均须藉助停立脚架作为支撑之用,然因折叠车在折叠之后,整台车的重心会偏重于某一端侧,因此,折叠车上停立脚架处的支撑重量会明显增加,且因一般折叠车通常将停立脚架设置于车体的后轮侧边,故当藉由停立脚架支撑车体时,因停立脚架仍存在于车体侧边,所以折叠车呈略为偏斜站立,而使得折叠车仍存有一定的宽度,造成折叠车经折叠之后,其整体体积仍无法达到更精简之状态。此外,习知折叠车一经折叠之后,即无法再以平稳的拉动方式来带动车体,而必须将整台车体提离地面,以提携或扛运之方式来带动,颇为费力。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其可使折叠车具有稳固停立及缩小停置面积之使用功能,而且不需藉助手提车体方式,即可将已折叠停妥之车体来平稳地拉动位移,以达到可充分发挥折叠车体型小、不占空间、方便携带的使用特性。<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包括有一可折叠使用之车架,车架前端设有前把手及前轮,而后端设有座垫,座垫后端设有后轮架,该后轮架的上方设有一后承架,而下方设有一后轮,该后轮可被传动机构所控制带动行走,且该后轮架与车架之间设有一扣掣装置;其中,该后承架的后端缘设置有小滑轮,当将扣掣装置打开,使后轮架以其后轮向车架滚动收合时,位在后承架上的小滑轮会与地面接触,从而能提供使用者非常轻松且省力地拉动车体移动。其中,该扣掣装置可由扣架及扣体所组成,扣架固设在车架的后方,且扣架在面向后轮架的端缘中央处设置有一可供扣体扣设的扣掣凸体,该扣掣凸体下方所对应的扣架底部固设有一缓冲元件,相对该缓冲元件的后轮架设有一承接板片供缓冲元件抵靠,而该扣体的底端枢设在承接板片的端缘上,扣体的顶端面向扣掣凸体的面部设有扣掣孔,可利用该扣掣孔扣掣在扣掣凸体上达到扣设定位效果。其中,该缓冲元件可为橡胶材质所制成而具适当弹性硬度。本技术的优点及达到的功效是一、可确实达到折叠缩减体积之功效本技术之设计重点在于,若欲使车体停立时,一定须将后轮架及后轮往前折收,而此强制性的行为,即可使折叠车缩减体积的功能确实发挥,又因本技术无须设置停立脚架,因此可使折叠车收合后仍呈直立状态,故两侧的宽度得以缩至最小程度,对目前空间狭窄的居住环境而言,确有极大好处。二、减少构件本技术藉由后轮架上的后承架兼具停立脚架之功能,即无须再设置停立脚架,因此在构件简化的情况下,即可使成本降低,提供其经济效益。三、安全、停立时稳固性佳本技术之后轮架并非以单一支点与地面接触,而是使位在后轮架上的后承架滑轮与地面接触,因此在停立时,藉由前轮、后轮与后轮架之设计,即可呈稳固的停立状态,甚至重力加诸在车体上时,也无晃动之顾虑,安全性好。四、移动折叠车体非常省力本技术藉由后承架上之小滑轮对地接触设置,因此,车体无须上提或扛着搬运,只须手握座垫即可非常方便省力地移动车体。<四>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展开时之侧视图。图2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扣掣装置处之结构放大图。图3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扣掣装置处之扣掣示意图。图4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扣掣装置处之解掣示意图。图5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之收折步骤图(一)。图6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之收折步骤图(二)。图7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之收折步骤图(三)。图8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之收折步骤图(四)。图9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拉动时之使用示意图(一)。图10 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拉动时之使用示意图(二)。图中标号如下10车架 11横杆12把手架13前把手14前轮15竖管座16座垫 20枢接座 160轴杆30后轮架40扣掣装置41扣架42扣体 410扣掣凸体 411缓冲元件31承接板片 420扣掣孔 300后轮32后承架320滑轮 A、B、C快拆装置<五>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其车体之架构与一般自行车大致相同,均具有一车架10,该车架10具有一横杆11,横杆11前端衔接把手架12,把手架12上端衔接供操控车架10行进方向之前把手13,把手架12下端则枢接前轮14;而横杆11之后端设置有竖管座15,竖管座15上端设置有一可伸缩调整高低之座垫16,竖管座15在下方设置有一枢接座20;其中,上述横杆11之杆身适当处,前把手13与把手架12之衔接处,以及竖管座15对座垫16之轴杆160衔接等处,分别各设置有一快拆装置A、B、C,且在该竖管座15之后方面向后轮架30设置有一扣掣装置40,而该后轮架30的下方设有一后轮300,而上方设有一后承架32;其中,该后轮300可被一传动机构33控制带动行走。至于该扣掣装置40(请配合图2所示)是由扣架41及扣体42所组成,扣架41固设在车体车架10竖管座15的后方,且扣架41在面向后轮架30的端缘中央处设置—可供扣体42扣设定位之扣掣凸体410(请配合图3所示),该扣掣凸体410下方所对应之扣架41底部并固设有一橡胶材质且具适当弹性硬度之缓动元件411,相对该缓冲元件411之后轮架30则设有一承接板片31供缓冲元件411抵靠,而该扣体42的底端则枢设在承接板片31的端缘上,扣体42的顶端面向扣掣凸体410的面部设有一长槽状之扣掣孔420,而可利用该扣掣孔420扣掣在扣掣凸体410上(如图3所示)达到扣设定位效果。若欲将扣体42解除对扣掣凸体410的扣设,则只需自该座垫16稍微下压(其压力方向如图1之F方向所示),则可令扣掣凸体410相对扣体42有向下位移作动效果,因此,即可同步造成扣体42上之扣掣孔420顶端内缘与扣掣凸体410未扣掣而呈分开状态,此时即可将扣体42扳动脱离与扣掣凸体410的卡掣(如图4所示),这时候即可将整个后轮架30收合,实际上,本技术实施例折叠车之收折非常方便,可一并配合参阅图5至图10所示,折叠操作步骤如下(一)首先,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将座垫16扶持住,然后后轮架30即可藉其下端之后轮300往车架10滚动收合,此即为图5所示之结构。(二)接着,将竖管座15对座垫16之轴杆160衔接处所设之快拆装置C打开放松,使其座垫16之轴杆160能往下位移伸抵在后轮架30上,造成后轮架30被限位住,而不会摇摆晃动,当然,在座垫16的轴杆160收合之后,必须再将原打开放松之快拆装置C扣紧,如此才可确实令后轮架30被限位固定,此状态为图6所示之结构。(三)再接着,将设在前把手13与把手架12衔接处之快拆装置B打开放松,使前把手13得以收合,以缩减高度,此状态即为图7所示之结构。(四)之后,再将设在横杆11上之快拆装置A打开放松,即可使车头向后收于侧边,从而使车体再一次折叠缩小体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后轮架停立装置,其包括有一可折叠使用之车架,车架前端设有前把手及前轮,而后端设有座垫,座垫后端设有后轮架,其特征在于:该后轮架的上方设有一后承架,而下方设有一被传动机构所控制带动行走的后轮,且该后轮架与车架之间设有一扣掣装置;该后承架的后端缘设置有小滑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典
申请(专利权)人:王平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