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332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驳船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由半潜驳船,及设置在半潜驳船举升甲板上两端的第一塔楼、第二塔楼,及设置在半潜驳船甲板上的纵向下水组件、横向下水组件和搬运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一方面通过对常规下水驳产品的轨道及结构的调整,增加横向下水的模式,可实现大型海洋结构模块的下水,达到一驳多用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推行平地建造模式,将模块分段在平面建造场所直接合拢,至于预先设置的搁架之上,相比于船台其更稳定、可靠,该方式很大程度的减小了下水过程的损害,包括危险性、结构的损伤、以及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驳船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一方面随着造船技术的反展,平地式造船模式逐渐与船台、船坞造船形成三足鼎立,并逐渐成为日韩主流建造方法,然而,相比船台与船坞,平地造船的前期资金投入较小,同时配合小段总组,巨型总段大合拢,具有提高造船效率和产量、减少投资费用、较快形成产能等优点;另一方面,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大型海洋平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参照造船模式,同样利用平地成型方法,需要一半潜驳或浮船坞来配合下水,鉴于平台模块的超大尺寸,其下水半潜驳不一定能与常规货船用下水半潜驳通用,然而,如果设计专用的海洋平台模块下水专用半潜驳会造船资源长期闲置。同时随着对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21世纪不可或缺的工程,介于对海洋资源的开采的特殊性,衍生出的大型海洋结构模块的制造与运输亦成为一新兴产业,然而海洋模块的尺寸与重量,使得常规搬运与运输方式无法满足,本项目旨在开发设计一种通用、方便的运输方式,以提高该类大型物件的搬运、运输的方便性与安全性。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一方面通过对常规下水驳产品的轨道及结构的调整,增加横向下水的模式,实现大型海洋结构模块的下水,达到一驳多用的要求,另一方面利用小车与半潜驳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下水作业,满足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精准的运输要求。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由半潜驳船,及设置在半潜驳船举升甲板上两端的第一塔楼、第二塔楼,及设置在半潜驳船甲板上的纵向下水组件、横向下水组件和搬运组件组成;所述纵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举升甲板上一侧的第一纵向滑道,及设置在半潜驳船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与第一纵向滑道平行的第二纵向滑道;所述横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举升甲板上一侧且位于第一塔楼一侧的第一横向滑道,及设置在半潜驳船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位于第二塔楼一侧的第四横向滑道;所述搬运组件,包括运输小车,及设置在运输小车上的搁板。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滑道一侧的第二横向滑道,及平行设置在第四横向滑道一侧的第三横向滑道。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横向滑道与第二横向滑道之间的间距为26.8米;所述第三横向滑道与第四横向滑道之间的间距为26.8米。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横向滑道、第二横向滑道、第三横向滑道、第四横向滑道的长度分别为47米。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纵向滑道、第二纵向滑道的长度分别为180米。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第一塔楼、第二塔楼之间横向间距38米,纵向间距136米。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还包括位于甲板上且对称设置的四台压载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一方面通过对常规下水驳产品的轨道及结构的调整,增加横向下水的模式,可实现大型海洋结构模块的下水,达到一驳多用的技术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在横向增加滑道,使半潜驳能够实现对下水产品的横向下水;2、纵向净间距达100多米,能满足大型下水产品的使用要求;3、纵横向两用,使半潜驳达到多用的目的,同时能满足大型海洋模块的下水需求,以较小的经济投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推行平地建造模式:将模块分段在平面建造场所直接合拢,至于预先设置的搁架之上,相比于船台其更稳定、可靠;相比于其他合拢方式,其省去了胎架支撑、固定等繁琐工艺;采用小车搬运代替吊车搬运:常规吊车起吊、搬运方式受龙门吊能力限制;同时其通过钢丝绳起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风速较大时无法作业时,而利用小车与半潜驳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下水作业,利用小车直接将模块搬运至半潜驳,进行后续工作,该方式很大程度的减小了下水过程的损害,包括危险性、结构的损伤、以及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半潜驳船、2-第一塔楼、3-第二塔楼、4-第一纵向滑道、5-第二纵向滑道、6-第一横向滑道、7-第二横向滑道、8-第三横向滑道、9-第四横向滑道、10-运输小车、11-搁板、12-压载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由半潜驳船1,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两端的第一塔楼2、第二塔楼3,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甲板上的纵向下水组件、横向下水组件和搬运组件组成;纵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一侧的第一纵向滑道4,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与第一纵向滑道4平行的第二纵向滑道5;横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一侧且位于第一塔楼2一侧的第一横向滑道6,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位于第二塔楼3一侧的第四横向滑道9;搬运组件,包括运输小车10,及设置在运输小车10上的搁板11,其中,搬运时运输小车10通过第一纵向滑道4、第二纵向滑道5将大型海洋模块运输至半潜驳船1上或利用运输小车10通过第一横向滑道6、第二横向滑道7、第三横向滑道8、第四横向滑道9将大型海洋模块运输至半潜驳船1上。进一步优选的,基于半潜驳船的纵横向下水两用结构,还包括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滑道6一侧的第二横向滑道7,及平行设置在第四横向滑道9一侧的第三横向滑道8,增强横向船体及大型模块下水的稳定性;其中,第一横向滑道6与第二横向滑道7之间的间距为26.8米,第三横向滑道8与第四横向滑道9之间的间距为26.8米,及第一横向滑道6、第二横向滑道7、第三横向滑道8、第四横向滑道9的长度分别为47米,及第一纵向滑道4、第二纵向滑道5的长度分别为180米,及第一塔楼2、第二塔楼3之间横向间距38米,纵向间距136米,采用以上标准数据所制得的半潜驳船,能满足大型海洋模块的下水需求,以较小的经济投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还包括位于甲板上且对称设置的四台压载泵12,四台压载泵调载能力为2250m3/h x4台,即可运输最大重量约为2250x4x47/60=7050t的大型海洋模块。实施例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一方面本半潜驳船1宽47m,主浮箱四端设塔楼,塔楼间横向净间距38m,纵向净间距136m,受主尺度的限制,当采用纵向下水模式时,其下水产品宽度限制在38以内(该尺寸无法满足大型海洋模块的下水要求),然而采取横向下水模式,中部136米的净间距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下水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纵向设两道滑道,总长为180x2=360米,现在横向增加四道滑道,总长为47x4=188米(考虑结构加强,增加的钢材总量约为220t相比于8000t的空船重量,该增加原材料投入约占2.75%),同时可对其他设备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半潜驳船(1),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两端的第一塔楼(2)、第二塔楼(3),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甲板上的纵向下水组件、横向下水组件和搬运组件组成;所述纵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一侧的第一纵向滑道(4),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与第一纵向滑道(4)平行的第二纵向滑道(5);所述横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一侧且位于第一塔楼(2)一侧的第一横向滑道(6),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位于第二塔楼(3)一侧的第四横向滑道(9);所述搬运组件,包括运输小车(10),及设置在运输小车(10)上的隔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半潜驳船(1),及设
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两端的第一塔楼(2)、第二塔楼(3),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甲板上的纵向下水组件、横向下水组件和搬运组件组成;所述纵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一侧的第一纵向滑道(4),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与第一纵向滑道(4)平行的第二纵向滑道(5);所述横向下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一侧且位于第一塔楼(2)一侧的第一横向滑道(6),及设置在半潜驳船(1)举升甲板上另一侧且位于第二塔楼(3)一侧的第四横向滑道(9);所述搬运组件,包括运输小车(10),及设置在运输小车(10)上的隔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大型海洋模块的高效运输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滑道(6)一侧的第二横向滑道(7),及平行设置在第四横向滑道(9)一侧的第三横向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成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