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027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它包括控制器、电感L、电容CL、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和开关管SW5,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电感L中通过的电流以及控制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和开关管SW5的通断,所述电容C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两个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LC振荡,无损地驱动差分信号,降低了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功耗,达到高效传输有线差分电压信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字缓冲器
,尤其涉及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
技术介绍
在一些有线数据传输的场合,为了抑制共模干扰信号,会采用差分线来传输全差分电压信号,而差分线之间会存在着寄生电容,驱动此寄生电容会消耗能量,随着对功耗要求越来越高,这部分消耗的电能需要考虑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内的寄生电容消耗能量较多,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功耗的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包括电感L、电容CL、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开关管SW5以及可检测电感L中通过的电流的控制器,所述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与开关管SW4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5的第一导通端和电容CL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管SW3的第二导通端与电感L一端电连接,电感L另一端与开关管SW1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2的第一导通端和电容CL的第二端电连接,开关管SW4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1的第二导通端都与电源VDD电连接,开关管SW5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2的第二导通端都接地,开关管SW1的控制端、开关管SW2的控制端、开关管SW3的控制端、开关管SW4的控制端和开关管SW5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容C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两个输出端。在本技术方案中,输入信号Din从控制器的输入端输入。在输入信号Din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再由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的过程中,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工作分为T1、T2、T3和T4四个阶段,控制器控制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开关管SW5工作。电容CL的第一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DoutN输出口,电容CL的第二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DoutP输出口。控制器的两个检测端分别与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电连接,通过检测开关管SW3第一导通端的电压和第二导通端的电压来间接探测各个阶段电感L中的电流。当输入信号Din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时,进入T1区间,开关管SW3导通,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4、开关管SW5断开,电容CL中储存的反向电荷经由开关管SW3提供给电感L,由于电感L与电容CL组成串联共振电路,电感L中的电流从0开始往正向增大,到达峰值时,电容CL两极板间电荷为0,然后电感L中电流开始减小,电容CL两极板间正向电荷增大,当电感L中电流又回到0时,电容CL两极板间正向电荷达到最大值,电容CL第一端的电压达到最小值,电容CL第二端的电压达到最大值。接着进入T2区间,电感L中的电流回到0点是T1区间的结束点,同时使T2区间的开始点。开关管SW1、开关管SW5导通,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断开,电容CL第一端的电压经由开关管SW5加强到0,电容CL第二端的电压经由开关管SW1加强到VDD,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DoutN输出口输出低电平,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DoutP输出口输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Din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时,进入T3区间,开关管SW3导通,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4、开关管SW5断开,电容CL上的正电荷经由电感L、开关管SW3被LC自由振荡到达反向最大电荷,这一过程中,电感CL中的电流从0开始反向增大到最大点,然后又回到0,当电感L中电流又回到0时,电容CL两极板间反向电荷达到最大值,电容CL第二端的电压达到最小值,电容CL第一端的电压达到最大值。接着进入T4区间,电感L中的电流回到0点,是T3区间的结束点,同时是T4区间的开始点。开关管SW2、开关管SW4导通,开关管SW1、开关管SW3、开关管SW5断开,电容CL第二端的电压经由开关管SW2加强到0,电容CL第一端的电压经由开关管SW4加强到VDD,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DoutN输出口输出高电平,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DoutP输出口输出低电平。本技术方案利用LC振荡,无损地驱动差分信号,降低了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功耗,达到高效传输有线差分电压信号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流探测器和微处理器,开关管SW1的控制端、开关管SW2的控制端、开关管SW3的控制端、开关管SW4的控制端和开关管SW5的控制端分别与微处理器电连接,电流探测器的两个检测端分别与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电连接,电流探测器的数据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流探测器通过检测开关管SW3第一导通端的电压和第二导通端的电压来间接探测各个阶段电感L中的电流,微处理器根据读取的输入信号Din和电流探测器发送的检测数据控制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和开关管SW5的通断。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还包括电容CN和电容CP,所述电容CN一端与电容CL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N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P一端与电容CL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P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LC振荡,无损地驱动差分信号,降低了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功耗,达到高效传输有线差分电压信号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工作周期的控制信号时序图。图中:1、电流探测器,2、微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器、电感L、电容CL、电容CN、电容CP、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和开关管SW5,控制器包括电流探测器1和微处理器2,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与开关管SW4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5的第一导通端、电容CN一端和电容CL的第一端电连接,电容CN另一端接地,开关管SW3的第二导通端与电感L一端电连接,电感L另一端与开关管SW1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2的第一导通端、电容CP一端和电容CL的第二端电连接,电容CP另一端接地,开关管SW4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1的第二导通端都与电源VDD电连接,开关管SW5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2的第二导通端都接地,开关管SW1的控制端、开关管SW2的控制端、开关管SW3的控制端、开关管SW4的控制端和开关管SW5的控制端分别与微处理器2电连接,电流探测器1的两个检测端分别与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二导通端电连接,电流探测器1的数据输出端与微处理器2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微处理器2的第一输入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信号输入端,电容C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两个输出端。电流探测器1通过检测开关管SW3第一导通端的电压和第二导通端的电压来间接探测各个阶段电感L中的电流,微处理器2根据读取的输入信号Din和电流探测器发送的检测数据控制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和开关管SW5的通断。...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电容CL、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开关管SW5以及可检测电感L中通过的电流的控制器,所述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与开关管SW4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5的第一导通端和电容CL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管SW3的第二导通端与电感L一端电连接,电感L另一端与开关管SW1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2的第一导通端和电容CL的第二端电连接,开关管SW4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1的第二导通端都与电源VDD电连接,开关管SW5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2的第二导通端都接地,开关管SW1的控制端、开关管SW2的控制端、开关管SW3的控制端、开关管SW4的控制端和开关管SW5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容C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的两个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分输出数字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电容CL、开关管SW1、开关管SW2、开关管SW3、开关管SW4、开关管SW5以及可检测电感L中通过的电流的控制器,所述开关管SW3的第一导通端与开关管SW4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5的第一导通端和电容CL的第一端电连接,开关管SW3的第二导通端与电感L一端电连接,电感L另一端与开关管SW1的第一导通端、开关管SW2的第一导通端和电容CL的第二端电连接,开关管SW4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1的第二导通端都与电源VDD电连接,开关管SW5的第二导通端和开关管SW2的第二导通端都接地,开关管SW1的控制端、开关管SW2的控制端、开关管SW3的控制端、开关管SW4的控制端和开关管SW5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容C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差分输出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硅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