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的辅助轮与车脚柱两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86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的辅助轮与车脚柱两用连接装置,车脚柱上方一支撑架,该支撑架的内侧面往下枢设有一支撑脚,该支撑脚上段于与支撑架界面处枢设有一卡结体,且卡结体与支撑架间连设有一拉伸弹簧,其支撑架后侧近中央处枢设支撑脚,其特征在于:转接脚架锁设于后轮的心轴两侧,辅助轮与车脚柱锁结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而辅助轮插置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内,车脚柱楔合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外。以达到使用的方便性及安全性。(*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的辅助轮与车脚柱两用连接装置,尤其指欲拆卸下不再使用的辅助轮,而改换装上车脚架时,不会连同拆卸、松动到锁结于脚踏车后叉上的后轮,因而,可避免脚踏车车身与后轮间产生偏心的情形发生,以防止骑乘脚踏车时的不顺畅,达到使用的方便性及安全性。按目前一般的儿童于学习脚踏车初期,因一开始还不大会控制其重心及平衡感,故均要有人于一旁帮忙扶持以防止跌倒,但是,此状况倘若没有其他人在一旁帮忙时即无法学习,而为了能够使儿童在独自一人时仍能自个学习骑脚踏车,于是,即有人于脚踏车的后轮A的心轴A1两侧处各加装一辅助轮10(如附图说明图1,一般习式的童车装设辅助轮的外观示意图所示),以方便儿童单独一个人时仍能学习骑脚踏车,然而,当在儿童已学会控制其重心及平衡感,而不须再仰赖辅助轮10骑乘脚踏车后,此时的辅助轮10反而会成为骑乘者的阻碍,于是,大多均会将辅助轮10两侧心轴A1上的锁结螺丝A2旋开,而后取下辅助轮10,并且换上单边的车脚柱20或双边的车脚柱(如图2,一般习式的童车更换装设车脚柱的外观示意图所示),再将锁结螺丝A2锁固心轴A1上,将车脚柱20连同后轮A一同锁固,以方便脚踏车在无辅助轮10后仍能够立起停放。如上所述的习式结构具有下列缺点其因无论辅助轮10或车脚柱20的锁固,均借由与后轮A心轴A1锁结时的同一锁结螺丝A2,而与其一同锁结于脚踏车的后叉处,由此可知当欲将辅助轮10更换成车脚柱20时,在于旋开辅助轮10两侧心轴A1上的锁结螺丝A2后,不仅会拆下辅助轮10,且连同后轮A亦会被一同被由脚踏车的后叉上松动或拆下,该方式再锁上时,后轮A会与脚踏车的车身成偏心,或后轮A齿盘与脚踏齿盘间的链条会呈松动状,一般人无法察觉,或跟本无法确实调整使后轮A与车身成平行,而该状况于骑乘会令骑乘者易发生危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童车的辅助轮与车脚柱两用连接装置,主要在童车上具有连接助轮与车脚柱的转接脚架,当拆下辅助轮或更换车脚柱的整个过程中,均不会松退到后轮的锁结螺丝,故可避免一般人因为无知而拆卸到锁结后轮的锁结螺丝,达到防止车身与后轮间产生偏心或其上的链条有松动状况发生,使用更为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童车的辅助轮与车脚柱两用连接装置,包含有后轮的心轴、转接脚架、辅助轮、车脚柱、螺丝及螺帽,辅助轮的内侧纵向延伸脚架上端部设有锁结孔,车脚柱上方一支撑架,该支撑架的内侧面往下枢设有一支撑脚,该支撑脚上段于与支撑架界面处枢设有一卡结体,且卡结体与支撑架间连设有一拉伸弹簧,其支撑架后侧近中央处枢设支撑脚,下方斜面后段凹设有一卡结孔,支撑脚呈U形状一端枢结于一支撑架上,另一端枢结于另一支撑架上,卡结体的上段枢设于支撑脚上段,前侧斜边向内弯设有卡结肋,下段凸设有一弹簧勾片且固接拉伸弹簧一端,其特征在于转接脚架锁设于后轮的心轴两侧,辅助轮与车脚柱锁结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而辅助轮插置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内、并以螺丝配合螺帽锁结固定,车脚柱契合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外,并同样以螺丝配合螺帽锁结固定。所述转接脚架具有足够强度的长板体,内侧面的两边各凸设有限位肋,而两者间的内侧面形成一插置槽部,其上段中央贯设有定位锁孔,该定位锁孔穿置于后轮的心轴上并锁结固定,而其中、下段处贯设数调节锁孔。所述辅助轮的延伸脚架的纵向部上端段插结部的形状与转接脚架的插置槽部形状配合。所述支撑架的内侧面往下枢设有一支撑脚,支撑脚的上段与支撑架界面处枢设有一卡结体,而支撑架与卡结体间连设有一拉伸弹簧,车脚柱上方的支撑架,呈一倾斜片状体,内侧面的前侧边及上方斜边前段均向内凸设有限位肋,其间形成一卡结槽部,前侧的上方凹设有一闪避槽,中央贯设有一锁结孔,上方斜边的中段向外凸设有一具有勾孔的延伸片且固接拉伸弹簧另一端。所述车脚柱为单一式支撑脚的车脚柱,即当脚踏车二例转接脚架上的辅助轮拆下后,仅在转接脚架一侧装设。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在辅助轮改换装上车脚架时,可避免脚踏车车身与后轮间产生偏心的情形发生,以达到使用的方便性及安全性。兹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图1一般习式的童车装设辅助轮的外观示意图。图2一般习式的童车更换装设车脚柱的外观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本技术仅装设辅助轮状态的立体组合图。图5本技术更换装设为车脚柱状态的立体组合图。如图3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所示,其包含一转接脚架30、一辅助轮40、一车脚柱50、一螺丝60及一螺帽61,其中,转接脚架30具足够强度的长板体内侧面的两边各凸设有一限位肋31,而使内侧面中央形成一上下呈透空状的插置槽部32,上段中央贯设有一定位锁孔33,中、下段中央各贯设有一调节锁孔34,辅助轮40的延伸脚架41的纵向部上端段设呈平板状的插结部42,且插结部42上贯设有一锁结孔43,车脚柱50上方有一支撑架51,支撑架51的内侧面往下枢设有一支撑脚52,支撑脚52的上段于与支撑架51界面处枢设有一卡结体53,而支撑架51与卡结体53间连设有一拉伸弹簧54,其支撑架51呈一倾斜片状体内侧面的前侧边及上方斜边前段均向内凸设有限位肋511,使内侧面前侧形成一卡结槽部512,且前侧的上方凹设有一闪避槽513,中央贯设有一锁结孔514,而上方斜边的中段则向外凸设有一延伸片515,延伸片515上并贯设有勾孔516,另支撑架51后侧近中央处枢设支撑脚52,而下方斜面后段凹设有一卡结孔517支撑脚52呈U形状一端枢结于一支撑51上,另一端枢结于另一支撑架51上,卡结体53的上段枢设于支撑脚52上段,前侧斜边向内弯设有卡结肋531,下段凸设有一弹簧勾片532。其当儿童于初学脚踏车而装设使用辅助轮40时,(如图4本技术仅装设辅助轮状态的立体组合图所示),转接脚架30一开始即以定位锁孔33穿置于后轮A的心轴A1,再与后轮A一同以锁结螺丝A2锁设于脚踏车的后叉上,而因转接脚架30两侧均凸设有限位肋31,故内侧面中央会有一透空的插置槽部32,辅助轮40即将延伸脚架4以插结部42插置入插置槽部32内,并令锁结孔43对正适当高度处的调节锁孔34,再以螺丝60及螺帽61锁结固定,此时辅助轮40除有以螺丝60及螺帽61锁固外,还以平板状的插结部42两侧卡抵于转接脚架30的二限位肋31间,使其不晃动;而当儿童已学会控制重心及平衡感,不需要再借由辅助轮40帮忙学习骑脚踏车后,可直接旋开锁结辅助轮40的螺丝60及螺帽61并取下辅助轮40,再将车脚柱50以支撑架51的卡结槽部512契合于转接脚架30的外侧中下段适当高度上,以两侧的限位助511夹持于转接脚架30两侧,并令锁结孔514对正转接脚架30的其中一调节锁孔34(此时闪避槽513会供后轮A的心轴A1及锁结螺丝A2闪避过),而后同样以螺丝60配合螺帽61锁结固定,即完成将辅助轮40拆下换上车脚柱50(如图5,本技术更换装设为车脚柱状态的立体组合图所示)。其上述的车脚柱50可为单边或为双边,当为单边时车脚柱50上的U形状支撑脚52则更换为单一式支撑脚,于将脚踏车二侧转接脚架30上的辅助轮40拆下后,而仅一侧的转接脚架30装上单一式支撑脚的车脚柱50,另一侧则只拆下辅助轮40,但不装设车脚柱50。借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的辅助轮与车脚柱两用连接装置,包含有后轮的心轴、转接脚架、辅助轮、车脚柱、螺丝及螺帽,辅助轮的内侧纵向延伸脚架上端部设有锁结孔,车脚柱上方一支撑架,该支撑架的内侧面往下枢设有一支撑脚,该支撑脚上段于与支撑架界面处枢设有一卡结体,且卡结体与支撑架间连设有一拉伸弹簧,其支撑架后侧近中央处枢设支撑脚,下方斜面后段凹设有一卡结孔,支撑脚呈U形状一端枢结于一支撑架上,另一端枢结于另一支撑架上,卡结体的上段枢设于支撑脚上段,前侧斜边向内弯设有卡结肋,下段凸设有一弹簧勾片且固接拉伸弹簧一端,其特征在于:转接脚架锁设于后轮的心轴两侧,辅助轮与车脚柱锁结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而辅助轮插置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内、并以螺丝配合螺帽锁结固定,车脚柱契合于转接脚架的中下段外,并同样以螺丝配合螺帽锁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冈幸彦
申请(专利权)人:长冈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