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0297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具体包括螺旋带,置于所述冷凝管内,在所述螺旋带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首端支撑杆和尾端支撑杆;旋转固定套,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出水端口处,所述螺旋带的尾端支撑杆插在所述旋转固定套上,以实现所述螺旋带与所述旋转固定套的旋转配合;固定套环,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进水端口处,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环上并伸出所述固定套环外,以实现所述螺旋带与所述固定套环的旋转配合;和旋转装置,置于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的外侧,实现带动所述螺旋带的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循环冷却水携带的泥沙等固体物在冷凝管内沉积导致螺旋带无法旋转时,用于强力驱动螺旋带旋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材料表面处理
,具体而言,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凝汽器是将蒸汽冷凝成液体的一种换热器,又称冷凝器。凝汽器用于汽轮机时,除将汽轮机的排汽冷凝成水供锅炉重新使用外,还能在汽轮机排汽处建立一个远低于大气压的真空,从而大大提高汽轮机的输出功率和热经济性。凝汽器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1)在汽轮机排汽口造成较高真空,使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到最低压力,增大蒸汽在汽轮机中的可用焓降,提高循环热效率;2)将汽轮机的排汽凝结成水,重新送回锅炉进行循环;3)汇集各种疏水,减少汽水损失。表面式凝汽器的工作原理是:凝汽器中装有大量的冷凝管,并通以循环冷却水。当汽轮机的排汽与凝汽器冷凝管外表面接触时,因受到冷凝管内水流的冷却,放出汽化潜热变成凝结水,所放潜热通过冷凝管管壁不断的传给循环冷却水并被带走。这样排汽就通过凝汽器不断的被凝结下来。排汽被冷却时,其比容急剧缩小,因此,在汽轮机排汽口下凝汽器内部造成较高的真空。凝汽器冷凝管内持续流过循环冷却水,如果循环冷却水内钙、镁等离子含量较高,凝汽器冷凝管的内部容易结垢,凝汽器冷凝管结垢使汽轮机端差增大,降低凝结器的真空,影响到汽轮机的热降和功率。因此这就要求经常除垢或者提高循环冷却水品质。循环冷却水流量较大,通常是凝结水量的55倍,若要除去钙、镁等离子,成本较高。因此电厂凝汽器冷凝管的除垢通常采用清洗除垢的方式。清洗除垢又有化学清洗、胶球清洗、螺旋装置清洗等方式:化学清洗是在停运情况下用化学试剂清洗除垢或在不停运情况下向循环冷却水中注入化学试剂。停运情况影响机组发电,停运清洗前的结垢影响凝汽器冷凝管换热,同时还要产生大量废液。不停运情况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化学试剂,对循环冷却水内化学试剂的控制指标要求高。胶球清洗是利用循环冷却水带动胶球定时通过冷凝管,将冷凝管内的结垢清除掉的装置。胶球清洗方式目前主要存在胶球分布不均的情况,即部分冷凝管内胶球的通过率高、部分冷凝管内胶球的通过率较低甚至没有胶球通过,这样就导致胶球通过率低的冷凝管内结构。螺旋装置清洗是在冷凝管内安装螺旋带、带螺旋齿的胶柱等在循环冷却水的带动下自动旋转的清洗装置。但是螺旋带清洗目前还存在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当在凝汽器内部加装螺旋清洗装置后,由于螺旋带的置入,一方面冷凝管内的通流空间减小,阻力增加,水流量降低,另一方面螺旋带的自旋转消耗了冷却循环水的动能,冷却循环水在冷凝管内的流速降低。冷却循环水流速降低后,水中携带的泥沙等固体物在冷凝管内沉积聚集。固体物质的聚集进一步升高了冷凝管内的阻力,通过的水流量减少,逐渐地,螺旋带会由于失去水动力而停止旋转。螺旋带一旦停止旋转,相应的冷凝管失去换热作用,直接导致整个凝汽器的换热温度端差升高、真空度降低,机组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冷凝管内形成的污垢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以及进一步地解决设置在冷凝管内的螺旋带停止旋转而导致冷凝管无法实现换热功能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包括:螺旋带,置于所述冷凝管内,在所述螺旋带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首端支撑杆和尾端支撑杆;旋转固定套,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出水端口处,所述螺旋带的尾端支撑杆插在所述旋转固定套上,以实现所述螺旋带与所述旋转固定套的旋转配合;固定套环,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进水端口处,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环上并伸出所述固定套环外,以实现所述螺旋带与所述固定套环的旋转配合;和旋转装置,置于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的外侧,当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接触时,实现带动所述螺旋带的旋转。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提供旋转力;控制机构,一端与所述旋转机构固定连接,用于提供支撑;多个夹持杆,均布安装在所述控制机构的另一端,用于夹持或者松开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当所述夹持杆夹持住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时,所述旋转机构的旋转力通过所述控制机构带动所述夹持杆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螺旋带旋转。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杆的个数为3?7个。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的外圆周面上均布设有多道凹槽,用于与所述夹持杆配合,实现所述夹持杆与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之间的夹紧。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的多道凹槽的个数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夹持杆的个数。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套环为防震动固定套环。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旋转固定套的一端面开有锥形底的安装沉孔,将所述旋转固定套的另一端设计成圆锥型结构;所述螺旋带的尾端支撑杆的端部为圆锥型结构,所述螺旋带的尾端支撑杆插在所述旋转固定套的安装沉孔处并且所述螺旋带的尾端支撑杆与所述旋转固定套的安装沉孔为间隙配合。如上述的强化清洗装置,进一步优选为,在所述旋转固定套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旋转固定套的安装孔与外界穿透,用于将循环冷却水携带的固体物排出。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增设了旋转装置,在循环冷却水携带的泥沙等固体物在冷凝管内沉积导致螺旋带无法旋转时,用于强力驱动螺旋带旋转。在实际操作中,定期通过旋转装置驱动螺旋带旋转或者根据凝汽器换热温度端差变化情况驱动螺旋带旋转。二、本技术在旋转固定套的一端面开有锥形底的安装孔,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旋转固定套和尾端支撑杆之间的旋转配合,锥形底可以为尾端支撑杆留有缓冲的余量。三、本技术的另一改进是在旋转固定套上开有内外通透的通孔,能够及时将滞留在旋转固定套和尾端支撑杆之间的泥沙等固定物排出。四、本技术将固定套环设计为防震动固定套环,可以缓冲螺旋带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震动或者晃动的情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凝汽器冷凝管的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螺旋带与冷凝管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冷凝管;11_进水端;12_出水端;2_螺旋带;21_旋转固定套;22_首端支撑杆;23_尾端支撑杆;24_连接部;3_连接架;4_支撑杆;5_固定套环;6_夹持杆;7-控制机构;8_旋转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主要包括螺旋带2、旋转固定套21、支撑杆4、固定套环5、连接架3、旋转装置;支撑杆4固定安装在冷凝管I的出水端12处;旋转固定套21固定安装在支撑杆4上;连接架3固定安装在冷凝管I的管端管壁的空隙处;固定套环5安装在连接架3上,并位于冷凝管I的进水端11的外侧;在螺旋带2的首端和尾端分别设有首端支撑杆22和尾端支撑杆23,螺旋带2置于冷凝管I内;螺旋带2的尾端支撑杆23插在旋转固定套4处,以实现螺旋带2与旋转固定套4的旋转配合,螺旋带2的首端支撑杆22套在固定套环5内并伸至固定套环5的端部外,以实现螺旋带2与固定套环5的旋转配合,旋转装置置于首端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凝汽器冷凝管的强化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带,置于所述冷凝管内,在所述螺旋带的首尾两端分别设有首端支撑杆和尾端支撑杆;旋转固定套,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出水端口处,所述螺旋带的尾端支撑杆插在所述旋转固定套上,以实现所述螺旋带与所述旋转固定套的旋转配合;固定套环,安装在所述冷凝管的进水端口处,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环上并伸出所述固定套环外,以实现所述螺旋带与所述固定套环的旋转配合;和旋转装置,置于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的外侧,当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螺旋带的首端支撑杆接触时,实现带动所述螺旋带的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兆勇赵虎军闵健腾东玉李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