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双列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885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20:41
一种双列滚动轴承(1),具有:在内周上具有两个滚道面(6、6)的外侧构件(2);配置在该外侧构件(2)的内侧且在外周上具有两个滚道面(7、7)的内侧构件(3);装入外侧构件(2)的滚道面(6、6)与内侧构件(3)的滚道面(7、7)之间的两列滚动体(4、4);以及保持滚动体(4)的保持器(5),外侧构件(2)与内侧构件(3)的任一者由一对滚道圈(3a、3b)形成,且两滚道圈(3a、3b)利用固定用螺栓(16)连结,其特征在于,在一对滚道圈(3a、3b)上设有定位孔(13a、13b),通过将定位构件(14、14’)嵌合插入该定位孔(13a、13b)来抑制一对滚道圈(3a、3b)在径向上偏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双列滚动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以工业机械为首的多个领域中使用的双列滚动轴承,尤其涉及一种在以CT扫描装置为首的医疗器械中使用的超薄壁型的双列滚动轴承。
技术介绍
图5示出作为医疗器械的一种的CT扫描装置100的一例。CT扫描装置100是照射X射线等而诊断解析病理症状的装置。CT扫描装置100具备设有开口部101A的检查部101、承载人体等被检查体110且能够在检查部101的开口部101A内移动的床部102。在检查部101中设有环状的旋转体105(龙门架),该旋转体105使X射线照射装置103与检测部104在直径方向上对置配置。旋转体105经由轴承51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呈圆筒状的固定部106。该CT扫描装置100在从X射线照射装置103照射X射线的状态下,使旋转体105在床部102的周围旋转,并通过检测部104检测透过被检查体110的X射线,由此得到被检查体110的剖面图像。在CT扫描装置100中,将检查部101的开口部101A形成为能够供被检查体110通过的程度的尺寸(约为直径1m左右),且为了实现CT扫描装置100自身的小型化,需要缩小配置轴承51的旋转支持部107的空间。因此,使用相对于滚珠的节圆直径的滚珠直径非常小的所谓超薄壁型的双列滚动轴承作为轴承51。此处,所谓超薄壁型滚动轴承是指内径为650mm以上、且滚动体的直径Db与滚动体的节圆直径PCD之比即Db/PCD的值为0.03以下的超薄壁的大型滚动轴承。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超薄壁型双列滚动轴承,其具有内侧构件由一对滚道圈构成,且对这些滚道圈在通过嵌入(inlay)保持为同心状态的状态下进行连结的结构。该双列滚动轴承在图9中示出。双列滚动轴承51以外侧构件52、内侧构件53、滚动体54以及保持器55为主要的结构。该双列滚动轴承为排列了两列作为滚动体的滚珠54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且装入外侧构件52的两列滚道面56、56与内侧构件53的两列滚道面57、57之间的滚珠54、54具有接触角地接触,成为适于支承力矩载荷的背对背排列。内侧构件53由一对滚道圈53a、53b构成,滚道圈53a具有螺纹孔58a,而滚道圈53b具有嵌合插入孔58b。滚道圈53a、53b由螺栓59连结。此时,通过形成于滚道圈53a的凸部60a、形成于滚道圈53b的凹部60b所构成的嵌入结构来防止滚道圈53a、53b之间的偏芯。拧入螺栓59而将滚道圈53b向滚道圈53a侧加压,从而向轴承内部施加预压(负间隙)。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6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得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双列滚动轴承51的嵌入结构具有如下问题。即,在形成于滚道圈53a上的凸部60a、形成于滚道圈53b上的凹部60b所构成的嵌入结构中,需要高精度地加工使凸部60a以及凹部60b达到微小的嵌合间隙。但是,由于凸部60a以及凹部60b形成于薄壁且大径的滚道圈53a、53b,因而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另外,如果想实施高精度的加工,还存在着制造成本大幅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得知若为了抑制制造成本而放宽凸部60a以及凹部60b的嵌合间隙的允许尺寸范围,则会产生如下问题。例如,在图5示出的CT扫描装置100中,如前所述,在检查部101中设有环状的旋转体105(龙门架),该旋转体105使X射线照射装置103与检测部104在直径方向上对置配置。由于该旋转体105经由轴承51而以接近悬臂的状态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呈圆筒状的固定部106,因而轴承51负载大的力矩载荷,并在这样的载荷状态下处于以120rpm以上的高速旋转这一严酷的使用环境中。而且,在医疗器械中,需要考虑不给接受检查的患者以不安感、恐惧感,尤其是在CT扫描装置的情况下,患者自身进入被称为龙门架的像隧道的入口那样的部分,因而讨厌机械运转音、电励磁音。其结果是,对轴承要求低噪音、低振动、高刚性,另外,由于CT扫描装置是昂贵的医疗器械,因而期待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从而要求轴承具有长寿命。得知由于是如上所述的轴承使用状态,因而若扩大凸部60a以及凹部60b的嵌合间隙的允许尺寸范围,则不能充分地抑制一对滚道圈53a、53b的偏芯,难以在左右两列滚道圈处均匀地设定轴承内部的适当的预压(负间隙)、或尽量小的间隙,尤其在力矩载荷作用时有可能会出现预压消失等问题,从而在低噪音、低振动、高刚性方面存在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形成外侧构件或内侧构件的一对滚道圈的偏芯,低噪音、低振动、高刚性、易于制造且低成本的双列滚动轴承。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通过由与一对滚道圈的固定用螺栓分开的定位构件来抑制一对滚道圈的偏芯这一新的构思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作为用于达到所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双列滚动轴承具有:在内周具有两个滚道面的外侧构件;配置在该外侧构件的内侧且在外周具有两个滚道面的内侧构件;装入所述外侧构件的滚道面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滚道面之间的两列滚动体;以及保持所述滚动体的保持器,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任一者由一对滚道圈形成,两个滚道圈利用固定用螺栓连结,所述双列滚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滚道圈上设有2个以上的定位孔,通过将定位构件嵌合插入该定位孔来抑制所述一对滚道圈在径向上偏芯,所述定位孔之间的间隔角度设定为不成为所述滚动体之间的间隔角度的倍数的角度。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抑制一对滚道圈在径向上偏芯,从而能够实现低噪音、低振动、高刚性、易于制造且低成本的双列滚动轴承。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一对滚道圈的相互抵接的端面为平坦面。在此情况下,能够取消嵌入结构,从而能够更加易于制造且实现低成本化。具体而言,优选上述的一对滚道圈为内侧构件。在此情况下,通过使双列滚动轴承为有利于力矩载荷的背对背排列,且使一对滚道圈的端面对接,从而能够容易地设定轴承间隙。通过使上述的定位构件为铰制孔螺栓(reamerbolt)或定位销,从而能够适当地采用市售品,从品质方面、成本方面考虑优选。能够使上述的定位孔的数目为2个以上。定位孔只要具有至少两处,就能够确定上下左右方向、旋转方向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优选定位孔之间的间隔角度设定为不成为滚动体之间的间隔角度的倍数。其理由是,在打入定位构件之后,定位构件与定位孔的嵌合有时会成为过盈配合,因而有可能会在滚道面上产生与定位孔的个数相应的形变。该形变有可能会与滚动体个数相关联而引起、放大周期性振动,因此通过使定位孔之间的间隔角度设定为不成为滚动体之间的间隔角度的倍数的角度,能够消除问题。在上述的铰制孔螺栓的根数为N、负载剪切载荷为W、螺栓的允许拉伸应力为σ、螺栓的截面面积为A时,满足N≥W/〔σ×(0.6~0.7)×A〕的关系。由此,相对于剪切载荷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通过使上述的定位构件与定位孔之间的嵌合间隙比固定用螺栓与螺栓嵌合插入孔之间的嵌合间隙小,能够有效地抑制一对滚道圈的偏芯。通过上述的双列滚动轴承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背对背排列,能够在高速旋转下实现低噪音、低振动、高刚性。另外,该双列滚动轴承适合于CT扫描装置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抑制一对滚道圈的偏芯,低噪音、低振动、高刚性、易于制造且低成本的双列滚动轴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列滚动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列滚动轴承,其具有:在内周具有两个滚道面的外侧构件;配置在该外侧构件的内侧且在外周具有两个滚道面的内侧构件;装入所述外侧构件的滚道面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滚道面之间的两列滚动体;以及保持所述滚动体的保持器,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任一者由一对滚道圈形成,两个滚道圈利用固定用螺栓连结,所述双列滚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滚道圈上设有定位孔,通过将定位构件嵌合插入该定位孔来抑制所述一对滚道圈在径向上偏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1.05 JP 2012-2437131.一种双列滚动轴承,其具有:在内周具有两个滚道面的外侧构件;配置在该外侧构件的内侧且在外周具有两个滚道面的内侧构件;装入所述外侧构件的滚道面与所述内侧构件的滚道面之间的两列滚动体;以及保持所述滚动体的保持器,所述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的任一者由一对滚道圈形成,两个滚道圈利用固定用螺栓连结,所述双列滚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滚道圈上设有2个以上的定位孔,通过将定位构件嵌合插入该定位孔来抑制所述一对滚道圈在径向上偏芯,所述定位孔之间的间隔角度设定为不成为所述滚动体之间的间隔角度的倍数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滚道圈的相互抵接的端面为平坦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列滚动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本崇广井上和香奈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