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490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车架,包括左、右纵梁(1、2)、横梁(3)和后减震支承轴(4),其中左、右纵梁(1、2)平行设置,横梁(3)位于左、右纵梁(1、2)之间,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固定在左、右纵梁(1、2)后部内侧面的相对位置,该后减震支承轴(4)的轴心线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后减震支承轴由原来的与纵梁平行改为垂直于纵梁,这样后减震支承轴的轴心线与后减震器的前后运动轨迹方向互成90度,保证了后减震器前后摆动时,上吊环处能随圆心转动,有效防止了后减震器吊环焊接处发生断裂,大大延长了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两纵梁后部之间去掉了后减震上支承梁,使得整个车架的重量减轻,并节约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尤其是客车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通用的客车车架如图1所示,由两根平行设置的左、右纵梁1、2和若干根横梁3组成,横梁3从前到后分布在两纵梁之间。在两纵梁之间的后部设有一根后减震上支承梁7,后减震上支承梁7上焊接后减震上支承轴4,后减震上支承轴4的轴心线与纵梁平行,客车后减震器8的上端安装在该上支承轴上,下端焊接在后桥桥管上。这种结构的车架,造成后减震器8下端在随后桥前后运动时,上端吊环不能随圆心转动,上支承轴的轴心线与后减震器的前后运动轨迹方向一致,容易造成后减震器吊环焊接处发生断裂,降低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车架上多设置一根后减震上支承梁,车架的重量加重,制作成本相应增加。同时,后减震器的这种固定方式限制了减震器的选型,即该车架对于不同型号的减震器不通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后减震器吊环焊接处发生断裂,有效延长后减震器使用寿命的客车车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车架,包括左、右纵梁、横梁和后减震支承轴,其中左、右纵梁平行设置,横梁位于左、右纵梁之间,其关键在于所述后减震支承轴固定在左、右纵梁后部内侧面的相对位置,该后减震支承轴的轴心线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相互垂直。本技术将后减震支承轴由原来的与纵梁平行改为垂直于纵梁,这样后减震支承轴的轴心线与后减震器的前后运动轨迹方向互成90度,保证了后减震器前后摆动时,上吊环处能随圆心转动,有效防止了后减震器吊环焊接处发生断裂,大大延长了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两纵梁后部之间去掉了后减震上支承梁,使得整个车架的重量减轻,并节约了生产成本。上述后减震支承轴通过支座与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支座近似“几”形,其开口端与纵梁内侧面铆接;在支座内设有一块连接板,所述后减震支承轴的内端依次穿过支座封闭端及连接板上的定位孔,其轴身与定位孔的孔壁焊接。本技术可以根据后减震器型号、尺寸的不同相应地在纵梁内侧面寻找安装位置,再通过支座固定后减震支承轴,与现有技术相比,适用面更广。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保证后减震支承轴的轴心线与后减震器的前后运动轨迹方向互成90度,有效延长了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面广等优点,适宜于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减震支承轴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由左纵梁1、右纵梁2、横梁3、后减震支承轴4和支座5等部件组成,其中左、右纵梁1、2平行设置,横梁3从前到后分布在左、右纵梁1、2之间,横梁3的两端分别铆接固定在左、右纵梁1、2上。支座5近似“几”形,其开口端与纵梁内侧面铆接;在支座5内设有一块连接板6,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的内端依次穿过支座5封闭端及连接板6上的定位孔,其轴身与定位孔的孔壁焊接,并且后减震支承轴4的轴心线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相互垂直。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车架,包括左、右纵梁(1、2)、横梁(3)和后减震支承轴(4),其中左、右纵梁(1、2)平行设置,横梁(3)位于左、右纵梁(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固定在左、右纵梁(1、2)后部内侧面的相对位置,该后减震支承轴(4)的轴心线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通过支座(5)与纵梁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支座(5)近似“几”形,其开口端与纵梁内侧面铆接;在支座(5)内设有一块连接板(6),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的内端依次穿过支座(5)封闭端及连接板(6)上的定位孔,其轴身与定位孔的孔壁焊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车架,包括左、右纵梁(1、2)、横梁(3)和后减震支承轴(4),其中左、右纵梁(1、2)平行设置,横梁(3)位于左、右纵梁(1、2)之间,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固定在左、右纵梁(1、2)后部内侧面的相对位置,该后减震支承轴(4)的轴心线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相互垂直。本技术将后减震支承轴由原来的与纵梁平行改为垂直于纵梁,这样后减震支承轴的轴心线与后减震器的前后运动轨迹方向互成90度,保证了后减震器前后摆动时,上吊环处能随圆心转动,有效防止了后减震器吊环焊接处发生断裂,大大延长了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两纵梁后部之间去掉了后减震上支承梁,使得整个车架的重量减轻,并节约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62D21/11GK2913123SQ200620110440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专利技术者尹明善, 王 忠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车架,包括左、右纵梁(1、2)、横梁(3)和后减震支承轴(4),其中左、右纵梁(1、2)平行设置,横梁(3)位于左、右纵梁(1、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支承轴(4)固定在左、右纵梁(1、2)后部内侧面的相对位置,该后减震支承轴(4)的轴心线与所述纵梁的内侧面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明善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