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67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吊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梁和托架,    所述侧梁具有:上方开口的剖面为U字状的、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从该弯曲部的上端朝车宽方向外延设的水平面部;以及从所述水平面部的局部到所述弯曲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而设置的缺口部,    所述托架具有:分别配设在所述缺口部、将所述水平面部覆盖的上面部;以及覆盖所述弯曲部外侧面的外侧部,    在所述上面部固定有吊架的支柱上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架的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将后支柱的上部安装在车体侧的车辆后吊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有一种后吊架的安装结构的提案,它是将由螺旋弹簧和减震器组成的支柱的下部安装在车辆的左右吊架臂上,同时在吊架臂的正上方位置,安装着支柱的上部。例如可参照实开平7-8164号公报(以下称为特许文献1)。在该特许文献1记载的后吊架安装结构中,将上方开口的剖面为U字状的侧梁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进行配设,同时将该侧梁弯曲形成于车宽方向内方,以避开支柱固定部位,从该侧梁的弯曲部部开始,作为支柱固定部位的水平的支柱安装面朝车宽方向外方延伸,将支柱的上部固定在该支柱安装面上。然而,在该特许文献1记载的后吊架安装结构中,随着车辆的走行而接受到来自支柱的输入力的支柱安装面因由较大面积的平板构成,故难以确保支柱安装面的强度和刚性。另外,为了确保其强度和刚性,需要加厚构成支柱安装面的平板整体的板厚,所以存在着造成车辆重量增加等缺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车辆重量的增加等缺陷抑制在最小限度的基础上,可充分提高支柱固定部位的强度和刚性的吊架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吊架的安装结构,包括侧梁和托架,所述侧梁具有上方开口的剖面为U字状的、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从该弯曲部的上端朝车宽方向外延设的水平面部;以及从所述水平面部的局部到所述弯曲部的车宽方向外侧面而设置的缺口部,所述托架具有分别配设在所述缺口部、将所述水平面部覆盖的上面部;以及覆盖所述弯曲部外侧面的侧面部,在所述上面部固定有吊架的支柱上部。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后吊架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后吊架安装结构的图1的II-II线剖面图。图3为后吊架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后吊架安装结构。图1~图3表示车辆右侧的后吊架的支柱固定部位A。在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分别配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1(图1~图3中只表示右侧的侧梁),这些侧梁1配设在车体地板2(参照图2)的下侧。各侧梁1由外壁1a、内壁和底壁1b(有时也可称为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构成,整体上是上方开口的剖面为U字状体,侧梁1的上方开口由车体地板2关闭着。侧梁1沿着车宽方向内方折弯形成,以避开支柱固定部位A。即,在支柱固定部位A的附近,侧梁1具有弯曲部以及从外壁1a的上端朝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水平壁部3,水平壁部3形成俯视看的大致月牙状,构成支柱安装面。以下将水平壁部3称为水平面部或支柱安装面。该水平壁部3即支柱安装面3由平板构成,通过冲压机与侧梁的弯曲部一体形成。支柱安装面3相对弯曲部的外侧面1a呈直角,该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直角状折弯,构成凸缘部4。在支柱安装面3的凸缘部4上点焊有车轮挡泥板5,在该车轮挡泥板5内配置有后轮胎(未图示)。在上述支柱安装面3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在左右的侧梁1上分别形成有相同前后宽度的托架安装用的缺口部6。在支柱安装面3上,缺口部6向车轮挡泥板5一侧开口,同时在车宽方向上横跨支柱安装面3到达侧梁1的外侧面1a,再在上下方向上横跨外侧面1a而到达底面1b,在底面1b上形成有前后方向略微扩张的退让部6a。在上述缺口部6的部位,从下方配设有支柱固定用的托架7,由托架7从下方将缺口部6覆盖。该托架7的板厚设定成比侧梁1的板厚、特别是比构成支柱安装面3的平板要厚。托架7作为整体,包括与上述支柱安装面3对应的上壁7a即上面7a、与侧梁1的外侧面1a对应的侧壁即侧面7b、以及配设在这些上面7a和侧面7b的前后两侧的大致呈三角板状的一对端壁(角板)即端面7c。在托架7的上面即上壁7a的车体外侧,折弯形成有与上述支柱安装面3的凸缘部4对应的上侧凸缘部7d,在侧面即侧壁7b的下侧,折弯形成有与上述支柱安装面3的下面1b对应的下侧凸缘部7e。另外,在前后的角板7c上,分别直角状折弯形成有凸肋7f。即,凸缘部7d、7e和凸肋7f与托架7的本体7a、7b、7c连续。托架7的前后尺寸被设定成略微大于缺口部6的前后尺寸,托架7的前后缘(具体是上面7a、侧面7b、和上侧凸缘部7d的前后缘)与缺口部6的前后缘(具体是支柱安装面3、侧梁1的外侧面1a、与支柱安装面3的凸缘部4相当的部位)重合,以规定的间距进行点焊。另外,托架7的下侧凸缘部7e与侧梁1的底面1b重合,以规定的间距进行点焊,将缺口部6的退让部6a封住,由此,托架7与支柱安装面3接合。这里,缺口部6的目的是用于使相对托架7的支柱安装面3和侧梁1的外侧面1a的接触面积减小,以抑制双方的部件7、3、1a在宽大的面积上接触时因车体的挠曲引起的倾轧声。在支柱安装面3上形成有支柱的安装孔8,利用这些安装孔8固定着构成后支柱的螺旋弹簧和减震器等的上部。另外,这些螺旋弹簧和减震器的下部被安装在由车体支承的吊架臂上,随着车辆的走行,起着螺旋弹簧的缓冲作用和减震器的减衰作用,同时,来自这些部件的输入力作用于支柱安装面3。此时的输入力虽然是集中地作用于直接固定有支柱的托架7上的,但由于托架7作为了与支柱安装面3分体的独立式部件而构成,因此如下所述,可充分承受来自支柱的输入力。首先,由于与水平壁部3(即侧梁1)分体独立,可设定托架7的板厚,因此,不用加厚包含支柱安装面3的侧梁1整体的板厚,而是只需将托架7的板厚设定得厚一点即可,可提高强度和刚性。另外,对于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大致平板状的、强度和刚性方面有缺陷的支柱安装面3来讲,则可以进行任意设定托架7的形状,以使其对强度和刚性方面有利。具体地讲,因在托架7的前后形成有角板(端壁)7c,当受到了来自支柱的输入力时,可通过角板7c来防止托架7的上面7a和侧面7b朝扩开方向的变形。这些角板7c由凸肋7f而得到加强,并且,因角板7c临近配置在来自支柱的输入力部位的前后,具有高效率的防止变形作用,故能更加可靠地防止托架7的变形。这样,在将侧梁1整体的板厚加厚时那样的车辆重量增加等缺陷抑制在最小限度后,通过对托架7的板厚及形状进行适当设定,即可充分提高车辆的支柱固定部位A的强度和刚性。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将托架7的侧面7b一直延设到侧梁1的底面1b,通过下侧凸缘部7e与底面1b接合,同时,与该托架7的侧面7b相对应,将缺口部6一直延设到侧梁1的底面1b,因此可获得下列的优点。首先,由于随着托架7的侧面7b的延设,角板7c向下方扩张,因此,可最大限度地获得角板7c的防止变形的作用,利用这一因素,还能对上述的托架7的防止变形、进而提高支柱固定部位A的强度和刚性作出极大贡献。这样,在延设有托架7的侧面7b的场合,必然会增加托架7的侧面7b与侧梁1的外壁1a间的接触面积,虽然容易发生因车体的挠曲引起的倾轧声,但如上所述,由于与托架7的侧面7b相对应,缺口部6也一直延设到侧梁1的底面1b,因此可防止双方接触面积的增加,还可获得抑制倾轧声的优点。并且,缺口部6的面积增大也可有利于车辆重量的减轻。以上结束了对实施例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形态不限定于该实施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托架7整体上是由上面7a、侧面7b和角板7c构成,将托架7的前后缘从下方与缺口部6的前后缘重合进行点焊,但托架7的形状及固定构造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变更托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茂树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