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6320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9 18:30
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Cu2–xS(0≤x≤1)等材料作为基底,在近红外及红外光区对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的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包括金属硫化物的合成和探针分子表面修饰制备,以及以金属硫化物为新型SERS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RS检测两部分。通过新型基底的使用会得到更多材料表面和探针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SERS效应的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发展SERS效应成为材料表面的通用表征工具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与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纳米级Cu2–xS(0≤x≤1)等材料作为基底,在近红外及红外光区对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拉曼光谱(Ramanspectroscopy)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的信息,并应用于结构和成分分析的方法。拉曼散射可以反映分子的特征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和化学吸收作用的研究。但是,常规的拉曼光谱信号非常弱,一般其光强度仅约为入射光强度的10-10,因此要对表面极少量的吸附物进行拉曼光谱研究几乎都要利用某种增强效应。1974年Fleischmann等人对银电极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后,首次获得了吸附在银电极表面上单分子层吡啶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随后VanDuyne及其合作者通过系统的实验和计算发现,吸附在粗糙银电极表面上的吡啶分子的拉曼散射信号与溶液相中的吡啶分子拉曼散射信号相比,增强约6个数量级,进而指出这是一种与粗糙表面相关的表面增强效应,被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效应。106的增强信号相当于将人们所感兴趣的表面单层分子(或离子)放大成为100万层,因而SERS效应能轻而易举的获得高质量的表面分子信号。SERS效应被发现后很快在表面科学、分析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为深入表征各种表面与界面(各种固-气、固-液、固-固界面)的结构和过程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信息,如鉴别分子(离子)在表面的键合、构型、取向及材料的表面组成等。更重要的是,SERS效应能够非常有效地研究许多其它表面技术不适用的体系。因此SERS是表面科学中最有应用前途的方法之一,未来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先进材料、表面处理、催化、电化学、腐蚀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当从实验和理论上对SERS效应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后,研究者意识到SERS技术同样存在的突出的缺点:其一,仅有金、银、铜三种金属和少数不常用的碱金属(如锂和钠)具有强的SERS效应。上个世纪九十年发现,Pt、Ru、Rh、Ni、Co和Fe等过渡金属也具有SERS效应,但是十分微弱。依靠金属本身的特性和表面粗糙化,他们的增强因子可大到102到104倍。将SERS效应拓宽到其它材料体系的研究长期没有取得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进展。其二,现有研究表明,人们已经掌握了较短波长激发的SERS基底的制备和应用(紫外可见光区,波长范围0.2~0.8μm),但是在长波长激发的SERS基底上(近红外和红外光区,波长范围0.8~4.5μm),至今没有报道。原因是没有发现在近红外及红外光区具有良好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的材料,因此没有发现适合于长波长激发的SERS活性基底。到目前为止,长波长激发的SERS一直没有被发现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首次采用纳米级Cu2–xS(0≤x≤1)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我们合成的纳米级Cu2–xS(0≤x≤1)材料具有特殊光学性质,在长波长区的具有强烈的SPR效应,长波长激发下的SERS的增强能力超过106。本专利技术使用新颖的纳米级Cu2–xS(0≤x≤1)材料作为SERS基底,既拓宽了现有SERS基底材料的范围,更将SERS的激发波长从传统的紫外可见光区拓展到近红外及红外光区,超越了现有的SERS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方法,它能够将SERS基底材料从贵金属和过渡金属的范畴延伸至长波长吸收的SPR材料范围,同时开辟长波长激发适用的SERS应用领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包括金属硫化物的合成和探针分子的表面修饰制备,以及以金属硫化物为新型SERS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RS检测两部分。通过新型基底的使用会得到许多材料表面和探针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SERS效应的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发展SERS效应成为材料表面的通用表征工具奠定基础。采用巯基丙酸(MPA)、6-巯基己酸、巯基苯甲酸、吡啶、巯基吡啶、罗丹明B、罗丹明6G等作为探针分子,检测吸附到纳米级Cu2–xS(0≤x≤1)材料表面的SERS信号比本体探针分子的拉曼信号明显增强,增强因子可以达到106~108。这项工作明确验证了纳米级Cu2–xS(0≤x≤1)材料在近红外和红外光区具有良好的SPR效应,在近红外和红外光区能产生优异的SERS效应。增强机理是因为纳米级Cu2–xS(0≤x≤1)材料具有很高的自由载流子(空穴)浓度(~1021cm-3),所以具有接近金属的电导率,可以在近红外和红外光波段产生强烈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近红外及红外波段有很强的吸收),使得该材料在增强拉曼效应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种方式将Cu2–xS(0≤x≤1)纳米晶与探针分子结合,一种是在Cu2–xS(0≤x≤1)纳米晶的制备过程中加入探针分子,另一种是将Cu2–xS(0≤x≤1)纳米晶材料与探针分子进行自组装,将探针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Cu2–xS(0≤x≤1)纳米晶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长波长SPR纳米材料合成和探针分子表面修饰制备,以及对探针分子进行SERS检测两部分,具体如下:1、长波长SPR纳米材料合成和探针分子表面修饰,即表面修饰探针分子的纳米级Cu2-xS材料的制备。纳米级Cu2–xS(0≤x≤1)材料的表面修饰方式有两种:一是反应过程中引入探针分子,另一是反应后修饰探针分子。(1)反应过程中加入探针分子:①将1g的CuSO4·5H2O加入到90~100mL的蒸馏水中,搅拌10~20分钟;②在搅拌下加入120~140mmol的MPA、6-巯基己酸、巯基苯甲酸、吡啶、巯基吡啶、罗丹明B或罗丹明6G探针分子,5~10分钟之后,有黄色沉淀生成,表明Cu-探针分子结构已经形成;③用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分别为2~10,然后将溶液加热至90~100℃并加入5~10mL的0.2mol/L的Na2S2O3水溶液;④将溶液在90~100℃无氧条件下回流5~10小时,得到纳米粒子悬浮液(预期得到的材料分别在特定的pH值时得到;CuS纳米粒子在pH=2时生成,Cu1.8S纳米粒子在pH=5时生成,Cu2S在pH=10时生成);⑤反应完成后,对得到的纳米粒子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将得到的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和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纳米级Cu2–xS(0≤x≤1)材料粉末。进一步,将得到的纳米级Cu2–xS(0≤x≤1)材料粉末用有机溶剂溶解(甲苯、氯仿或己烷),得到Cu2–xS(0≤x≤1)纳米溶胶;进一步,将得到的Cu2–xS(0≤x≤1)纳米溶胶通过提拉、旋转涂膜的方式转移到载玻片的表面,在300~450℃无氧条件下焙烧,得到Cu2–xS(0≤x≤1)纳米粒子膜。(2)反应后修饰探针分子:①纳米级Cu2–xS(0≤x≤1)材料的制备:将1g的CuCl、4mL的油胺及5mL的油酸混合,在120~150℃无氧条件下持续加热搅拌,得到Cu前驱体溶液,然后冷却至室温;再将0.32g硫粉加入到装有40mL的十八烯的三颈瓶中,在160~200℃无氧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将上述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2/CN104730056.html" title="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其步骤如下:①将1g的CuSO4·5H2O加入到90~100mL的蒸馏水中,搅拌10~20分钟;②在搅拌下加入120~140mmol的探针分子,5~10分钟之后,有黄色沉淀生成,表明Cu‑探针分子结构已经形成;③用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分别为2~10,然后将溶液加热至90~100℃并加入5~10mL的0.2mol/L的Na2S2O3水溶液;④将溶液在90~100℃无氧条件下回流5~10小时,得到纳米粒子悬浮液;⑤反应完成后,对得到的纳米粒子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将得到的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和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纳米级Cu2–xS(0≤x≤1)材料粉末;将得到的纳米级Cu2–xS(0≤x≤1)材料粉末用甲苯、氯仿或己烷溶解,得到Cu2–xS(0≤x≤1)纳米溶胶;将得到的Cu2–xS(0≤x≤1)纳米溶胶通过提拉或旋转涂膜的方式转移到载玻片的表面,在300~450℃无氧条件下焙烧,得到Cu2–xS(0≤x≤1)纳米粒子膜;⑥将上述步骤得到的纳米级Cu2–xS(0≤x≤1)材料粉末、Cu2–xS(0≤x≤1)纳米溶胶或Cu2–xS(0≤x≤1)纳米粒子膜作为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RS测试。...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其中0≤x≤1,其步骤如下:①将1g的CuSO4·5H2O加入到90~100mL的蒸馏水中,搅拌10~20分钟;②在搅拌下加入120~140mmol的探针分子,5~10分钟之后,有黄色沉淀生成,表明Cu-探针分子结构已经形成;探针分子为巯基丙酸、6-巯基己酸、巯基苯甲酸、吡啶、巯基吡啶、罗丹明B或罗丹明6G;③用1mol/L的NaOH水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分别为2~10,然后将溶液加热至90~100℃并加入5~10mL的0.2mol/L的Na2S2O3水溶液;④将溶液在90~100℃无氧条件下回流5~10小时,得到纳米粒子悬浮液;⑤反应完成后,对得到的纳米粒子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将得到的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清洗和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纳米级Cu2–xS材料粉末;将得到的纳米级Cu2–xS材料粉末用甲苯、氯仿或己烷溶解,得到Cu2–xS纳米溶胶;将得到的Cu2–xS纳米溶胶通过提拉或旋转涂膜的方式转移到载玻片的表面,在300~450℃无氧条件下焙烧,得到Cu2–xS纳米粒子膜;⑥将上述步骤得到的纳米级Cu2–xS材料粉末、Cu2–xS纳米溶胶或Cu2–xS纳米粒子膜作为基底对探针分子进行SERS测试。2.利用纳米级Cu2–xS材料作为基底进行SERS检测的方法,其中0≤x≤1,其步骤如下:①将1g的CuCl、4mL的油胺及5mL的油酸混合,在120~150℃无氧条件下持续加热搅拌,得到Cu前驱体溶液,然后冷却至室温;②将0.32g硫粉加入到装有40mL的十八烯的三颈瓶中,在160~200℃无氧条件下加热搅拌溶解;③将上述制备好的Cu前驱体溶液迅速注射到硫粉的十八烯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伟东孙成彬钟海政赵冰周铁莉王旭李然王月于治苏虹羊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