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229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9 17:02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中设置有中空的搅拌主杆和搅拌支杆,搅拌支杆与搅拌主杆内部连通,搅拌主杆连接设置于釜体外的搅拌电机,搅拌主杆顶端与设置在釜体顶部的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供给管道,第三个口接冷却源供给管道,搅拌主杆底端与设置在釜体底部的气动三通阀二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二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排出管道,第三个口接冷却源排出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物料升温时间和降温时间,并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釜内物料见的温差较小,从而节省化工产品的生产时间,不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更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化工行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设备,大部分的化工生产都是在高于室温的温度环境下进行的,并且在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对于稳定到恒定的温度十分困难,现有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一般采用夹套、盘管等结构,传热结构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由于传热结构单一,往往传热比较慢,加热物料和冷却物料时间比较长,化工生产一般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热结构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设备利用率不高。特别对反应温度要求较高的物料,物料由室温升温至反应温度,由反应温度降温至能够出料的温度,耗费了大量时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由于生产升温时间过长,增加了大量了反应物副产品,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能够快速升温和降温并稳定反应釜内部温度,从而缩短产品加工时间,保障产品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I中设置有中空的搅拌主杆7和搅拌支杆8,搅拌支杆8与搅拌主杆7内部连通,搅拌主杆7连接设置于釜体I外的搅拌电机2,搅拌主杆7顶端与设置在釜体I顶部的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供给管道13,第三个口接冷却源供给管道15,搅拌主杆7底端与设置在釜体I底部的气动三通阀二 18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二 18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排出管道14,第三个口接冷却源排出管道16。所述釜体I有内壁4和外壁3两层,内壁4和外壁3之间为夹套5,夹套5内部分布有盘管6,盘管6的一端与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第一个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动三通阀二 18的第一个口连通。所述搅拌主杆7的顶端与气动三通阀一 12之间通过旋转接头11连接,搅拌主杆7的底端通过搅拌杆支架17设置于釜体I底部。所述釜体I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9,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0。所述搅拌电机2为变频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物料升温时间和降温时间,并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釜内物料见的温差较小,从而节省化工产品的生产时间,不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更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搅拌杆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I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9,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0。釜体I有内壁4和外壁3两层,内壁4和外壁3之间为夹套5,夹套5内部分布有盘管6,釜体I中设置有中空的搅拌主杆7和搅拌支杆8,搅拌主杆7连接设置于釜体I外的搅拌电机2,搅拌支杆8与搅拌主杆7内部连通,如图2所示,搅拌支杆8有多个,纵向设置,并通过横管与搅拌主杆7实现连接,多个搅拌支杆8增大了搅拌面积。搅拌主杆7顶端与设置在釜体I顶部的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第一个口连通,并通过旋转接头11连接,实现动静连接,可以在旋转的同时内部连通。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供给管道13,第三个口接冷却源供给管道15,搅拌主杆7底端与设置在釜体I底部的气动三通阀二 18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二 18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排出管道14,第三个口接冷却源排出管道16。同时,盘管6的一端与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第一个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动三通阀二 18的第一个口连通。搅拌主杆7的底端通过搅拌杆支架17设置于釜体I底部,实现搅拌主杆7的稳定性。通过气动三通阀一 12的管路切换,可以选择向搅拌主杆7、搅拌支杆8以及盘管6中送入加热源,例如热蒸汽,或者冷却源,例如冷却水,从而实现对釜内物料的加热或冷却。在进行化工生产时,启动搅拌电机2为变频电机,可以根据工艺或需求自动改变电机转速。从进料口 9添加生产所需物料,如果物料需要加热,打开气动三通阀一 12接通加热源供给管道13,打开气动三通阀二 18接通加热源排出管道14,加热源即热蒸汽同时进入搅拌主杆7、搅拌支杆8以及盘管6,对釜内物料进行全方位加热与搅拌。加热后的蒸汽汇集到釜体I的底部,经热蒸汽出管道14回到锅炉继续加热,实现循环。如果物料需要冷却,打开气动三通阀一 12接通冷却源供给管道15,打开气动三通阀二 18接通冷却源排出管道16,冷却源即冷却水同时进入搅拌主杆7、搅拌支杆8以及盘管6,对釜内物料进行全方位冷却与搅拌。本专利技术反应!!可以在反应Il内外对物料进行同时加热或冷却,快速使反应Il内物料加热或冷却到化学反应或出料所需的温度,不仅大大节约生产时间而且减少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产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主权项】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I),其特征在于,釜体(I)中设置有中空的搅拌主杆(7)和搅拌支杆(8),搅拌支杆(8)与搅拌主杆(7)内部连通,搅拌主杆(7)连接设置于釜体(I)外的搅拌电机(2),搅拌主杆(7)顶端与设置在釜体(I)顶部的气动三通阀一(12)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一(12)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供给管道(13),第三个口接冷却源供给管道(15),搅拌主杆(7)底端与设置在釜体(I)底部的气动三通阀二(18)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二(18)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排出管道(14),第三个口接冷却源排出管道(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⑴有内壁⑷和外壁(3)两层,内壁(4)和外壁(3)之间为夹套(5),夹套(5)内部分布有盘管(6),盘管(6)的一端与气动三通阀一(12)的第一个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动三通阀二(18)的第一个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主杆(7)的顶端与气动三通阀一(12)之间通过旋转接头(11)连接,搅拌主杆(7)的底端通过搅拌杆支架(17)设置于釜体(I)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I)顶部设置有进料口(9),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2)为变频电机。【专利摘要】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中设置有中空的搅拌主杆和搅拌支杆,搅拌支杆与搅拌主杆内部连通,搅拌主杆连接设置于釜体外的搅拌电机,搅拌主杆顶端与设置在釜体顶部的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一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供给管道,第三个口接冷却源供给管道,搅拌主杆底端与设置在釜体底部的气动三通阀二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二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排出管道,第三个口接冷却源排出管道,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大缩短物料升温时间和降温时间,并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釜内物料见的温差较小,从而节省化工产品的生产时间,不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更大程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IPC分类】B01J19-18【公开号】CN104722260【申请号】CN201510128582【专利技术人】李明辉, 胡亚南, 闫琛钰, 宋忠柱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釜体(1)中设置有中空的搅拌主杆(7)和搅拌支杆(8),搅拌支杆(8)与搅拌主杆(7)内部连通,搅拌主杆(7)连接设置于釜体(1)外的搅拌电机(2),搅拌主杆(7)顶端与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气动三通阀一(12)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一(12)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供给管道(13),第三个口接冷却源供给管道(15),搅拌主杆(7)底端与设置在釜体(1)底部的气动三通阀二(18)的第一个口连通,气动三通阀二(18)的第二个口接加热源排出管道(14),第三个口接冷却源排出管道(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辉胡亚南闫琛钰宋忠柱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