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方向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14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方向盘,包括有下盖(1)、盘体(2)及上盖(5),其特征在于在上盖(5)与盘体(2)之间连接有吸能元件(3);所述的吸能元件(3)上开有多个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能合理吸收人体胸部或头部与方向盘碰撞能量的安全方向盘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各种方向盘中,不配置安全气囊的方向盘,均不能合理吸收人体胸部或头部与方向盘的碰撞能量,当人体胸部或头部与方向盘发生严重碰撞事故时,由于驾驶室的纵向空间受到压缩,方向盘就会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由于安全气囊结构复杂,成本高,因而配置安全气囊的车辆不多。中国专利00113331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汽车安全方向盘”的专利,该专利是利用撞车时能产生弹性变形,从而避免驾驶员受到伤害。由于是通过使用弹性材料制造盘缘、盘幅条和盘幅盖来实现,这种方向盘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但是弹性材料只能起到暂时缓冲的作用,由于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变形后储备能量,变形结束后,储备的能量绝大部分也随着释放,对驾驶员将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能合理吸收人体胸部或头部与方向盘碰撞能量的安全方向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上盖与盘体之间连接有吸能元件;所述的吸能元件上开有多个孔;所述的盘体内的骨架在适当位置局部削弱其强度。所述的吸能元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所述的吸能元件可以分布为不封闭的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利用吸能元件上开的孔使吸能元件在发生碰撞后产生塑性变形来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保护驾驶员;利用吸能元件上的孔来调节压力值。利用骨架上局部削弱其强度,当压力达到或超过设计值时,方向盘体发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最大限度降低驾驶员胸部对方向盘体的冲击。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能合理吸收人体头部与方向盘碰撞能量。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吸能元件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吸能元件3为圆简状或圆锥筒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吸能元件3为方形、菱形或多边形的封闭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吸能元件3为对称布置的封闭或不封闭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吸能元件3为圆周布置的封闭或不封闭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方向盘盘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有下盖1、盘体2、吸能元件3、喇叭按钮4、上盖5、骨架6、方向盘发泡体7。在上盖5与盘体2之间连接有吸能元件3;所述的吸能元件3上开有多个孔。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分布为不封闭的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是一整块围成不封闭状。所述的吸能元件3是由多块带孔的板构成。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是柱状结构;也可以是锥状结构。所述的盘体2内的骨架6在适当位置局部削弱其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骨架6是在适当位置采用压扁、钻孔、起沟槽方式对骨架6的局部削弱其强度。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当人体压迫上盖5的压力达到或超过设计值时,吸能元件3就发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人体压迫盘体2的压力达到或超过设计值时,方向盘体2产生塑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起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方向盘,包括有下盖(1)、盘体(2)及上盖(5),其特征在于在上盖(5)与盘体(2)之间连接有吸能元件(3);所述的吸能元件(3)上开有多个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分布为不封闭的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是一整块围成不封闭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元件(3)是由多块带孔的板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元件(3)可以是柱状结构;也可以是锥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体(2)内的骨架(6)在适当位置局部削弱其强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6)是在适当位置采用压扁、钻孔、起沟槽方式对骨架(6)的局部削弱其强度。专利摘要一种安全方向盘,其特点是在上盖与盘体之间连接有吸能元件;所述的吸能元件上开有多个孔。所述的吸能元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所述的吸能元件可以分布为不封闭的圆形、椭圆形、方形、多边形、正方形、棱形、三角形,其周边开有多个孔。利用吸能元件上开的孔使吸能元件在发生碰撞后产生塑性变形来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保护驾驶员;利用吸能元件上的孔来调节压力值。所述的盘体内的骨架在适当位置局部削弱其强度。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能合理吸收人体胸部与头部与方向盘碰撞能量。文档编号B62D1/11GK2563053SQ0224210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钟志华, 曹立波, 韦勇, 黄元毅, 汪杰强 申请人:上汽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志华曹立波韦勇黄元毅汪杰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