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罐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643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6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罐体,出口的一边设置有正压喷口,进口的一边设置有负压吸口;滤网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罐体固接,第二滤网与罐体滑动连接,第二滤网设置凸刺;第二滤网上设置有气流挡片;进口、出口、正压喷口以及负压吸口均与管道连接,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阀门上设置有控制杆,多个控制杆的尾端均转动连接联动杆,联动杆上设置有调节槽,控制杆通过转动式固定装置与调节槽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通过气压和滤网结构的配合来实现在线式自动滤网清理效果的一种过滤罐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机
,具体涉及一种过滤罐体
技术介绍
过滤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过滤气体或者液体中的杂质,目前使用最广泛最简单的结构就是滤网过滤结构,但是滤网过滤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会由于滤网的网孔积满杂物而堵塞使过滤工作受到影响,而拆卸滤网去清除这些污物的工作过程十分繁琐,降低了生产效率,需要设计一种可以使滤网得到自动清理的结构去解决这个问题。又如公开号CN203174711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了自动清理过滤网,包括有变速器、漏斗、皮带、过滤网、清理刷a、从动轮a、凸轮、曲轴a、交叉皮带、从动轮b、曲轴b、清理刷b、废物盒、支撑架、水轮、主动轮;所述过滤网通过所述清理刷a清理,所述清理刷a可通过所述清理抓清理,所述清理抓通过所述清理刷b清理。但是该技术的结构复杂,且不能将污物彻底与滤网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通过气压和滤网结构的配合来实现在线式自动滤网清理效果的一种过滤罐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一端设置有进口,另一端设置有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滤网,所述罐体被所述滤网分割成进料腔与出料腔,所述的滤网由滤网线与滤网孔组成,所述的出口的一边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将附着在所述滤网上的污物与所述滤网分离正压喷口,所述进口的一边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正压喷口配合,将污物分离且排出所述罐体的负压吸口 ;所述的滤网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腔一侧的第一滤网、设置在所述出料腔一侧的第二滤网,所述的第一滤网与所述罐体固接,所述的第二滤网与所述罐体以相对所述第一滤网的设置方向滑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滤网朝向所述第一滤网一侧设置有用于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上的所述滤网孔,将附着在所示第一滤网上的污物剥离的凸刺;所述第二滤网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增大与从所述正压喷口压出的气流的接触面积来推动所述第二滤网向所述第一滤网移动的气流挡片;所述的进口、所述的出口、所述的正压喷口以及所述的负压吸口均与管道连接,所述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的阀门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阀门的开关状态的控制杆,多个所述的控制杆的尾端均转动连接在用于串联所述控制杆并对多个所述控制端进行同步控制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多个所述控制杆的位置以调节多个所述阀门之间的开关状态的调节槽,所述控制杆通过用以固定所述控制杆位置且同时保证所述控制杆能相对所述联动杆转动的转动式固定装置与所述调节槽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每个所述的气流挡片周围以九宫格结构排布有8个所述滤网孔。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一侧的中心位置,所述的出口与所述的进口的中心点在一直线上,所述的负压吸口设置在所述进口的下方位置,所述正压喷口设置在所述出口的上方位置,所述的正压喷口向所述出口的设置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负压吸口向所述进口的方向倾斜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第二滤网上,四个所述的滤网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凸刺,所述凸刺为四面锥体,所述的凸刺的侧面与所述的滤网孔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转动式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调节槽连接的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上端设置有转动栓,所述转动栓与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栓与所述固定扣螺接,所述转动栓的上端设置有可以在所述转动栓与所述固定扣螺紧状态下夹紧所述控制杆使所述控制杆无法转动的压紧帽。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控制杆与所述阀门直接设置有可以调节所述控制杆相对位置的转动齿轮。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转动齿轮与所述控制杆之间设置有可以锁紧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控制杆的锁紧螺丝,所述的转动齿轮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螺丝配合的多个锁紧螺孔。作为一种优选,每个所述转动齿轮上的所述锁紧螺孔共设置有8个,8个所述的锁紧螺孔的间距从小到大依次排布。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第一滤网与所述的第二滤网之间设置有防止被所述第二滤网滤除的污物附着在所述第一滤网与所述第二滤网之间的内壁上的连接膜,所述的连接膜上设置有可以折叠收拢的折叠部。综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拥有无需拆卸滤网即可简单清除滤网孔内污物,使用便捷可以同时调节所有阀门的状态减少故障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式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1-罐体、2-进口、3-出口、4-滤网、5-正压喷口、6-负压吸口、7-滤网线、8-滤网孔、9-连接膜、11-阀门、12-控制杆、13-联动杆、14-转动式固定装置、15-转动齿轮、16-锁紧螺丝、17-锁紧螺孔、101-进料腔、102-出料腔、103-滑轨、401-第一滤网、402-第二滤网、4021-凸刺、4022-滑动轮、4023-气流挡板、901-折叠部、1301-调节槽、1401-固定扣、1402-转动栓、1403-压紧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罐体1,罐体I的一端设置有进口 2,另一端设置有出口3,进口 2与出口 3之间设置有滤网4,其特征在于:出口 3的一边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将附着在滤网4上的污物与滤网4分离正压喷口 5,进口 2的一边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正压喷口 5配合,将污物分离且排出罐体的负压吸口 6。进口 2设置在罐体I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出口3与进口 2的中心点在一直线上。负压吸口 6设置在进口 2的下方位置,正压喷口 5设置在出口 3的上方位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正压喷口 5向出口 3的设置方向倾斜设置,负压吸口 6向进口 2的方向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45°。正压喷口 5与负压吸口 6的倾斜角度相同。具有一定的倾角是为了将被剥离的污物往罐体I的底部落下,而不会依附在罐体I的内壁上。正压喷口 5与负压吸口 6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这种设计使得正压喷口 5与负压吸口6之间形成直线的风道,使得两者的配合更加的好,保证了剥除污物的风力最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罐体被滤网4分割成位于进口 2 —侧的进料腔101以及位于出口 3 —侧的出料腔102,进料腔101的底部向负压吸口 6倾斜。进料腔101的倾斜角度和负压吸口 6的倾斜角度相同,倾斜角同样都为45°。这种角度配合是的进料腔101的底部无法积留污物,保证了污物全部排出进料腔。进料腔101的底部与负压吸口 6的边沿连接。这样的设计就能是进料腔101的底部与负压吸口 6的下管壁在一直线上,更好的解决积留污物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罐体I以及设置在罐体I内部的滤网4,罐体I被滤网4分割成进料腔101与出料腔102,滤网4由滤网线7与滤网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滤网4包括设置在进料腔一侧的第一滤网401、设置在出料腔一侧的第二滤网402,第一滤网401与罐体I固接,第二滤网402与罐体I以相对第一滤网401的设置方向滑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滤网402朝向第一滤网401 —侧设置有用于穿过设置在第一滤网401上的滤网孔8,将附着在所示第一滤网401上的污物剥离的凸刺4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二滤网402的滤网孔8的面积为第一滤网401的滤网孔8的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下。第二滤网402的滤网孔8的面积为第一滤网401的滤网4开孔的面积的四分之一。第二滤网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罐体,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口(2),另一端设置有出口(3),所述进口(2)与所述出口(3)之间设置有滤网(4),所述罐体(1)被所述滤网(4)分割成进料腔(101)与出料腔(102),所述的滤网(4)由滤网线(7)与滤网孔(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3)的一边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将附着在所述滤网(4)上的污物与所述滤网(4)分离正压喷口(5),所述进口(2)的一边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正压喷口(5)配合,将污物分离且排出所述罐体的负压吸口(6);所述的滤网(4)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腔一侧的第一滤网(401)、设置在所述出料腔一侧的第二滤网(402),所述的第一滤网(401)与所述罐体(1)固接,所述的第二滤网(402)与所述罐体(1)以相对所述第一滤网(401)的设置方向滑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滤网(402)朝向所述第一滤网(401)一侧设置有用于穿过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401)上的所述滤网孔(8),将附着在所示第一滤网(401)上的污物剥离的凸刺(4021);所述第二滤网(402)上设置有用于通过增大与从所述正压喷口(5)压出的气流的接触面积来推动所述第二滤网(402)向所述第一滤网(401)移动的气流挡片(4023);所述的进口(2)、所述的出口(3)、所述的正压喷口(5)以及所述的负压吸口(6)均与管道连接,所述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11),所述的阀门(1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阀门(11)的开关状态的控制杆(12),多个所述的控制杆(12)的尾端均转动连接在用于串联所述控制杆(12)并对多个所述控制端进行同步控制的联动杆(13),所述联动杆(1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多个所述控制杆(12)的位置以调节多个所述阀门(11)之间的开关状态的调节槽(1301),所述控制杆(12)通过用以固定所述控制杆(12)位置且同时保证所述控制杆(12)能相对所述联动杆(13)转动的转动式固定装置(14)与所述调节槽(130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核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