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91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在将消音器设置在后部横梁下方的车辆后部车体结构中,所述后部横梁在车体后部的下方横向延伸,使后部横梁(7)的下端部(10)向下延伸至高度实质上与设置在后部横梁后方的后保险杠面(4a)下端部(4c)相等的位置处。因此,通过保护往往易于发生热变形的后保险杠下端免受消音器产生的热效应的影响,能够防止热变形的产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该结构能够避免设置在车体后部的排气消音器发出的热量在后保险杠上的影响。
技术介绍
在车体后部的底板下设置排气消音器,以便使其沿纵向定位。在该消音器中,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面紧贴车体后部的后端部,且使用于排放废气的尾管延伸至消音器后端面的后部。顺便说一句,在车体下侧后端部设有一根保险杠,且在许多情况下,从改善吸振性、可成形性、外观等方面考虑,适于采用合成树脂保险杠。另一方面,由于被加热的消音器主体的后端部紧贴着这种合成树脂保险杠的前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是从这样设置的加热消音器产生的热效应可能会使保险杠面产生热变形。为了解决这一危险性,通常采用图3和4所示的对策。图3为车体后部下侧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将显示了相关技术中一个例子。在附图中,参考标号51表示沿车体的横向设置在其后部的后部横梁,且使后部横梁在左右侧部件52后端部之间延伸。在后部横梁51的后方设有一根后保险杠54。后保险杠54的保险杠面54a面对后部横梁51。以沿车体纵向定位的方式在后部横梁51的下方设置一个消音器53。设置一根排气尾管53c以使其从具有较大直径的圆柱形主体53a的后端面53b向后部延伸,且消音器53的后端面53b接近从后保险杠54的保险杠面54a的下端部向前弯曲的底部件54b,因此后保险杠的这一部分易于产生热变形。所以,应向后切除后保险杠54的底部件54b的一部分以提供一个凹入部分55,以便通过这样设置的凹入部分55使紧贴设置的消音器53和后保险杠54彼此分离,从而避免后保险杠在受消音器53发出的热量影响的部分处产生热变形。利用图3所示的对策,由于为提供凹槽部分而对易于产生热变形的保险杠54的底部件54b进行了切削,因此,会产生以下问题,即该结构对于外观质量来说并不是理想的,且由于必须将每一保险杠的一部分切除,因此切削工作复杂而烦琐。图4为车体后部下侧主要部分的纵向剖面图,将显示了相关技术中另一个例子。在这种对策中,消音器53由一个隔热罩56覆盖,且隔热罩56包括一个用于至少从消音器的后部至消音器主体53a的后半部分进行覆盖的上侧板部分56a以及一个端板部分56b,所述端板部分从上侧板部分56a的后端部弯曲以从该处向下悬挂,以便覆盖消音器53的后端面53b的上半部分。隔热罩56能够在端板部分56b处阻止热效应作用于后保险杠54上特别易于产生热变形的部分。通过图4所示的对策,代替在图3所示的后保险杠中设置凹入部分所造成的不便,还会产生以下不便。即,由于需要隔热罩,因此,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对于隔热罩而言,由于分别需要支承件以及支承结构,因此车体后部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从成本以及重量的观点考虑,该结构是不利的。另外,由于是将隔热罩设置在车体后部下方的消音器之上,该处安装空间在消音器以及车体之间受到了限制,因此,会降低消音器的工作能力,从而导致出现影响消音器性能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该结构在无需显著改变后保险杠的任何原始形状以及结构(例如由于设置凹入部分而会损坏后保险杠的外观)情况下,能够确保阻止消音器的热效应作用于后保险杠上,并且利用简单的结构便能够阻止消音器的热效应,同时还能加强车体的后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其中将消音器设置在后部横梁附近或下方,所述后部横梁沿横向设置在车体后部的下部。在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中,使后部横梁下端部向下延伸以达到高度实质上与设置在后部横梁后方的后保险杠面下端部相等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向下延伸至高度实质上与后保险杠面的下端部相等之处的后部横梁的下端部介于消音器的后端部(后端面)与后保险杠之间,以便在某种程度上起到隔热罩的作用,因此,阻止了从消音器发出的热量作用于后保险杠上易于产生热变形的部分的效应,从而能够保护后保险杠免受消音器发出的热量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车体后部的说明性后视图;图2为沿图1中线2-2所示的放大剖面图;图3为相关技术中一个例子的车体后部下侧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纵向剖面图;图4为相关技术中另一个例子的车体后部下侧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纵向剖面图。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强调的是附图是沿标定参考标号的方向所示的。图1为车体后部的说明性后视图。该图为车辆1的后门部分2的后视图,其具有一个用于关闭后部开口3的后门以及被省略的后轮,且以沿车体的横向延伸通过车辆整个宽度的方式将一根后保险杠4设置在后门部分2的下部。以沿车体纵向定位的方式,在后保险杠4的右手侧的前方设有一个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后部相连的消声器5。消声器5的主体5a的后端部5b(后端面)上半部分由后保险杠4的后保险杠面4a的右手侧部分遮盖,而其下半部分则暴露于后部。以朝向后部打开的方式,在后保险杠4的下部设有一根用于排放废气的尾管5c。图2为沿图1中线2-2所示的放大剖面图。在附图中,参考标号6表示的是左侧和右侧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且设置一根后部横梁7,以使其在侧部部件的后端部分之间延伸且使该横梁连接至侧部部件的后端部分上。后部横梁7为空心构件,其具有由彼此连接在一起的内部部分8和外部部分9构成的封闭剖面。将以竖直延伸方式设置在侧部部件6后端部分的凸缘6a,6b焊接至朝向车辆前部的内部部分8的表面的上部和下部,而将向后设置的外部部分9的上部和下部焊接至内部部分8后表面的上部和下部,从而使内部部分8和外部部分9与侧部部件6连接为一体。使后部横梁7作为车体的组成件位于车体的最后部,且以上面已描述的沿车体横向延伸的方式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后保险杠4设置在后部横梁的后部。后保险杠4包括保险杠面4a,上侧搁板件部分4b以及下侧底部件部分4c,其中,所述保险杠面4a以面对后部横梁7的方式与后部横梁7的后部分离,上侧搁板件部分4b从后保险杠面4a的上端部弯曲到前部以便向前延伸,使所述下侧底部部分4c从后保险杠面4a的下端部朝前部弯曲以便向前延伸。因此,实质上使后保险杠4形成有角度的C形结构。以利用后保险杠4的保险杠面4a覆盖消声器5上半部分的方式,使消声器5的后端部5b位于后保险杠4的底部部分4c的前方,且使后部横梁7的内侧8的下端部位于消声器5的后端部5b和后保险杠4的底部部分4c之间。在以上的后保险杠结构中,按以下方式构成后部横梁7。后部横梁7的下部悬垂并向下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内部部分8的下部8a悬垂并向下延伸,且使向下延伸的伸出部分10与内部部分8的下部8a一体形成。因此,伸出部分10成为后部横梁7的一部分,该伸出部分作为后部横梁7的整体部分向下延伸。使后部横梁7的伸出部分10的下端部10a位于高度与构成后保险杠4下端部的底部部分4c高度相同之处。根据这种结构,后部横梁7的向下伸出部分10a具有下端部10a,该下端部具有与后保险杠4的保险杠面4a下端部相同的高度,且使后部横梁7的向下伸出部分10a位于后保险杠4的底部部分4c和消声器5的后端部5b的上半部分之间,所述消声器5的后端部5b的上半部分位于后保险杠4的底部部分4c前方。因此,将后部横梁7的伸出部分10a设置在靠近消声器5的后端部5b设置的后保险杠4的底部部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其包括: 一根后部横梁,其沿车辆的横向延伸且设置在车体后部的下部; 一个后保险杠面,其设置在所述后部横梁的后方;以及 一个与所述后部横梁相邻的消音器, 其中,所述后部横梁具有一个下端部,使该下端部向下延伸以达到与所述后保险杠面的下端部大体相等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寛二高桥俊树奥山贵也水谷良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