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转录组测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2440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2:54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录组测序方法,在RNA到cDNA的逆转录过程中所使用的引物包含随机序列和特定序列,随机序列位于特定序列的3’端,二者之间有0-5个碱基,随机序列由4-12个随机碱基组成,特定序列为5-30个碱基的同聚体,特定序列的碱基选自A、G、C、T中任意一个。通过对逆转录引物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对带有poly(A)尾的RNA进行测序,又能对不带poly(A)尾的RNA进行测序,进行细胞转录组测序时无需rRNA去除步骤,尤其适用于低起始核糖核酸量和细胞数量的转录组的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录组扩增测序检测方法,特别涉及微量样品中能够同时覆盖含 和不含多聚腺苷酸尾巴的核糖核酸种类的扩增测序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开发,对生物体的研究 越来越详尽和深入,发现生物体内同种细胞间往往存在异质性,这些个体的特征可能是影 响和引导生物体发育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单细胞水平的分析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单细胞 转录组的测序分析,可以直接反应不同细胞间的整体表达差异,反应细胞生长的调控状态。 细胞内的RNA主要包括带有poly(A)尾的mRNA(约占细胞全部RNA的5% ),不带 poly(A)尾的核糖体RNA(rRNA,占细胞全部RNA的90%以上)。对细胞转录组的测序分析 首先需要将不稳定的RNA通过体外逆转录反应变成较为稳定的DNA序列,然后进一步扩增 富集样品,达到标准商业化方法建库的起始量。为了防止含量过多的rRNA污染,目前存在 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方法在逆转录中利用与P〇ly(A)互补配对的寡聚胸腺啼陡(oligdT) 作为引物,使得引物只能与带有poly(A)尾的mRNA结合,不与不带poly(A)尾的rRNA结 合。虽然该做法可以杜绝rRNA的污染,但是同时也将研究对象限定在了带poly(A)尾的RNA 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mRNA。随着对转录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细胞中还存在许多其 他种类的不带poly(A)尾的RNA,比如长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noncodingRNA,IncRNA), 环形核糖核酸(circularRNA)等,它们可能对细胞基因表达存在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在逆 转录时以oligdT作为引物的转录组测序方法中,由于引物不与不带poly(A)尾的RNA结 合,该部分RNA的信息无法获得。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转录组测序往往针对大量细胞(总核糖核酸在微克级) 进行,为减少rRNA干扰,在进行逆转录之前先用针对细胞中大量存在的rRNA的探针将其去 除之后再进行后续的实验。而在少量细胞、甚至是单细胞的转录组测序时,由于去除rRNA 的步骤而带来的其他RNA的损失是无法承受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转录组中不带poly(A)尾的RNA进行测序,尤其是 无法对少量细胞转录组中不带poly(A)尾的RNA进行测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 逆转录出所有种类的RNA并将其扩增建库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包含随机序列的"随机引物" 进行逆转录,不依赖P〇ly(A)尾,因此可以覆盖所有核糖核酸种类。同时,由于反应温度条 件的控制,可以减少rRNA的污染。 本专利技术提供,在RNA到CDNA的逆转录过程中所使用的引物包 含随机序列和特定序列,随机序列位于特定序列的3'端,二者之间有0-5个碱基,随机序 列由4-12个随机碱基组成,优选由6-8个随机碱基组成(A、T、G、c中任意组合成六-八聚 体),特定序列为5-30个碱基的同聚体,优选为10-20个碱基的同聚体,更优选为15个碱基 的同聚体,特定序列的碱基选自A、G、C、T中任意一个。传统利用oligdT作为引物的方法 中,由于引物结合位置都只能结合在mRNA链末端的聚腺苷酸尾巴上,导致绝大部分情况下 能够覆盖的片段都在整条核糖核酸链的末尾段,不利于研究基因转录的完整性以及揭示可 变剪切等现象。本专利技术的随机引物理论上可以结合整条核糖核酸链的各个部位,因此可以 大大提高逆转录的均匀性,反映细胞中转录本的真实状态。虽然随机引物可以随机的与任 何序列结合,但是由于引物本身设计在随机组合的4-12个核糖核苷酸之后连接5-30个胸 腺啼陡(T),更倾向于结合具有poly(A)尾的RNA序列,使得利用本方法对核糖体核糖核酸 的逆转录非常少(小于2% ),不对测序数据造成损失,同时同聚体的存在也很少引入引物 多聚体等人为的污染。 在该方法中,无需去除核糖体RNA。 在该方法中,所述的引物还包括锚定序列,锚定序列为cDNA扩增步骤中PCR引物 序列。 在该方法中,所述RNA起始量为少量,甚至为单细胞当量,RNA起始量为 0?lpg-100ng,优选10pg-500pg。相应的细胞数量为1-10000个,优选1-100个,更优选1-10 个。 在该方法中,逆转录之前加热以释放细胞中的RNA并破坏其二级结构,加热的温 度为60-80°C,加热时间为10s-3min,优选30s-120s,更优选90s。rRNA具有比mRNA更为丰 富的二级结构。传统步骤中,逆转录前对RNA65C5min的加热会使rRNA结构充分打开,使在 后续步骤中引入rRNA干扰。而本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使细胞中的RNA充分 释放,同时避免打开rRNA的二级结构,从而减少对rRNA的逆转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加热,(2)逆转录反应获得cDNA-链,(3)消化未反应 的引物,(4) 一链cDNA加polyA尾,(5)二链cDNA合成,(6)cDNA模板扩增反应,(7)扩增产 物的纯化,(8)扩增cDNA片段的筛选,(9)二轮扩增,(10)二轮扩增产物纯化及片段筛选, cDNA文库构建及测序。 在该方法中,一链cDNA加polyA尾的过程中,加入dATP和ddATP,所加入的dATP 和ddATP的摩尔比为50-200 :1,优选100 :1。传统扩增方法实现单细胞核糖核酸测序技术 在第一条互补脱氧核糖核酸链(cDNA)形成后,直接加入末端转移酶和一定浓度的脱氧腺 嘌呤核苷酸(dATP),在末端加上一段聚腺苷酸,作为第二条互补脱氧核糖核酸链合成的引 物结合区。这一步往往由于酶的效率过高,在单细胞反应体系的小体系中(5ul)很难再修 改加入反应物的浓度和体积,导致合成的聚腺苷酸尾巴过长,污染测序数据。我们在专利技术中 引入双脱氧腺嘌呤(ddATP),一端可以与dATP结合,但结合之后另一端无法再继续结合其 他碱基,这样就可以终止聚脱氧腺嘌呤链的继续延长。本专利技术中,我们以双脱氧腺嘌呤:脱 氧腺嘌呤=1 :1〇〇的比例加入反应体系,可以合理控制添加的聚脱氧腺嘌呤链的长度,从 而使得测序得到的有效数据比例更高。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单细胞测序实验技术,得到的样品直接用于核酸文库构 建操作,所以需要达到一定的文库构建起始量,需要两轮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反应, 第一轮和第二轮PCR反应的循环数分别是16-20,8-10不等,需要根据实验起始细胞量的大 小(总的核糖核酸含量多少)决定。以l〇pg核糖核酸起始量为例,第一轮和第二轮扩增分 别需要20和10个循环。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微量实验,虽然测序结果显示,随着起始核糖 核酸量的增加,会有更多的基因被覆盖,但是ng级别的核糖核酸起始量已经达到饱和,过 度的扩增会带来更大的噪声,超过lng的样品起始量得到的实验结果稳定性可能反而不如 100pg〇 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单细胞核糖核酸测序技术拥有很高的技术重复性,在研究细胞间差 异时可以排除技术误差,适于分析单细胞及微量核糖核酸样品中含聚腺苷酸尾巴和不含聚 腺苷酸尾巴的核糖核酸,从而可以更全面研究单细胞转录组,对更多未知的核糖核酸展开 研究。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既能对带有poly(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录组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RNA到cDNA的逆转录过程中所使用的引物包含随机序列和特定序列,随机序列位于特定序列的3’端,二者之间有0‑5个碱基,随机序列由4‑12个随机碱基组成,特定序列为5‑30个碱基的同聚体,特定序列的碱基选自A、G、C、T中任意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岩谊汤富酬范小英张先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