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865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0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例如在约140℃~约150℃的加热工序时,粘贴的透明导电膜也不显著卷曲的耐卷曲性优良的层叠体。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除了所述耐卷曲性以外还能够形成具有良好的图案可视性的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具有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的透明导电膜,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2为0.3%~0.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和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电致变色面板、电子纸元件等中,使用通过在塑料膜上设置透明电极而形成的膜基板的元件的需要正在增加。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目前包含铟和锡的氧化物(ITO:铟锡氧化物)的薄膜为主流,为了在加工工序、运送工序等中防止划痕、污渍等目的,在包含所述ITO薄膜的透明导电膜上贴合表面保护膜(承载膜)等后使用。顺便说一下,作为以防止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卷曲为目的的表面保护膜,例如,提出了一种透明导电膜用表面保护膜,其用于保护透明导电膜的与导电性薄膜相反侧的表面,其特征在于,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的热收缩率调节为MD(纵向)和TD(宽度方向)均为0.9%以下(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277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的触控面板等领域中,近年来日益要求其薄型化,与此相伴,也要求透明导电膜自身的薄膜化。作为一般的触控面板的方式,可以列举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在电阻膜方式的情况下,在基于其导通方式的基本结构方面要求书写耐久性(ペン耐久性),因此透明导电膜的薄型化处于困难的状况。与此相对,在近年来触控面板中大量采用的静电电容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利用静电电容的变化进行位置的检测,因此透明导电膜自身的薄型化是可能的,来自市场的要求也强烈。薄膜化的透明导电膜与厚的透明导电膜相比,硬挺度、脆性差,因此在触控面板的制造工序中的加工性和操作性变得困难。因此,考虑伴随透明导电膜的薄膜化,将表面保护膜的基材加厚,将该透明导电膜与表面保护膜的层叠体的总厚度调节为与采用以往的厚的透明导电膜和薄的表面保护膜时的层叠体的总厚度相同程度,从而弥补透明导电膜的加工性和操作性的方法。即,认为在将基材的厚度加厚的表面保护膜层叠至薄膜化的透明导电膜的状态下,进行ITO薄膜的结晶化、透明导电膜的裁切、阻剂印刷、蚀刻等各种处理,由此能够使其加工性和其操作性变得容易。但是,在将透明导电膜薄膜化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自身容易受到热收缩行为的影响。因此,由于上述的触控面板的制造工序中的蚀刻处理时的阻剂液或显影液中的浸渍以及干燥时的加热的影响等,即使在层叠有表面保护膜的状态下,也产生了在透明导电膜上产生凹凸状的变形的新问题。在将产生了这样的凹凸的透明导电膜用于实际的制品时,产生在显示器的开启或关闭的状态下容易观察到ITO图案的图案可视性的问题。另外,在透明导电膜与表面保护膜的厚度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在上述的ITO薄膜的结晶化工序时,由于加热导致的各膜的热收缩率的差异,产生层叠有表面保护膜的透明导电膜卷曲的问题。透明导电膜产生卷曲时,在运送具有该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时,产生被空气浮起·不能吸引,或者不能通过工序间的闸门等不良状况,难以稳定且连续地进行生产。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以透明导电膜的耐卷曲性为课题,但是未考虑与透明导电膜的薄型化相伴的上述问题以及作为被粘物的透明导电膜的加热收缩率,不能说足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例如在约140~约150℃的加热工序时,粘贴的透明导电膜也不显著卷曲的耐卷曲性优良的层叠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除了所述耐卷曲性以外还能够形成具有良好的图案可视性的透明导电膜的层叠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具有特定的面内加热收缩率的透明导电膜应用具有特定的面内加热收缩率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能够达成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具有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的透明导电膜,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2为0.3%~0.6%。所述支撑体的厚度优选为大于70μm且200μm以下。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长度方向的加热收缩率S1md优选为0.9%以下,宽度方向的加热收缩率S1td优选为0.6%以下。所述支撑体优选为聚酯类树脂膜。所述粘合剂层优选由含有基础聚合物和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在具有特定的面内加热收缩率的透明导电膜上粘贴有包含具有特定的面内加热收缩率的支撑体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因此加热后的透明导电膜的卷曲不极端地成为凹凸,而能够容易地运送。另外,在加工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上的透明导电膜时,所得到的透明导电膜能够发挥良好的图案可视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包含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具有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的透明导电膜,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所述透明导电膜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2为0.3%~0.6%。1.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下有时简称为“承载膜”)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并且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作为具有透明基材和透明导电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使用,特别是,用于具有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并且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2为0.3%~0.6%的透明导电膜。而且,在透明导电膜的与透明导电层相反侧的透明基材表面(透明基材表面上还具有功能层的情况下,为该功能层)上,贴合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后使用。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2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图1、图2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3在支撑体2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1,所述支撑体2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承载膜3如图2所示,层叠在具有透明导电层4和透明基材5,并且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2为0.3%~0.6%的透明导电膜6上,在透明基材5的与透明导电层4接触的面相反侧的表面上,贴合有所述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粘合剂层1的粘合面。(1)支撑体作为构成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的支撑体2,只要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则没有特别限制。在此,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体的面内加热收缩率是指在支撑体上层叠有粘合剂的承载膜的状态下测定时的收缩率。这是因为,粘合剂层对加热收缩率的影响小,因此承载膜的加热收缩率可以看作支撑体的加热收缩率。面内加热收缩率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面内加热收缩率>以下述方式计算支撑体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S1md和宽度方向(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S1td。具体而言,将包含粘合剂层和支撑体的承载膜切割为宽100mm、长100mm的大小(试验片),在支撑体侧沿MD方向和TD方向的各方向划长度80mm的直线而作出十字记号,并利用奥林巴斯数字式小型测定显微镜STM5(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层叠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具有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的透明导电膜,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所述透明导电膜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2为0.3%~0.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07 JP 2012-268629;2013.11.21 JP 2013-241251.一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支撑体的至少单面具有粘合剂层的透明导电膜用承载膜以及具有透明导电层和透明基材的透明导电膜,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面内加热收缩率S1为0.3%~0.9%,所述支撑体的在140℃加热90分钟时的长度方向的加热收缩率S1md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春田裕宗松本真理长竹涉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