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159675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2 0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为在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外镀有铜,所述混合物中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硅分布在二氧化硅基体中。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主要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且该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体材料,以二氧化硅作为骨架可以缓解硅的体积膨胀。在锂离子负极材料中,硅和二氧化硅基体材料与其外的镀铜层构成的导电网络接触紧密,克服了二氧化硅导电性差的缺点,从而增强了整个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使用该负极材料的电池的循环性能,且铜的价格便宜,降低了负极材料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但石墨的理论嵌锂容量为372mAh/g,实际已达到370mAh/g,因此,石墨类负极材料在容量上几乎已无提升空间。近十几年,各种新型的高容量和高倍率负极材料被开发出来,其中硅基材料由于其高的质量比容量(硅的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而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这种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体积膨胀与收缩,导致电极上的电活性物质粉化脱落,最终导致容量衰减。为了克服硅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衰减,一般是将硅与其他非活性的金属(如Fe、Al、Cu等)形成合金,如中国专利CN03116070.0公开了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铝合金/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或将材料均匀分散到其他活性或非活性材料中形成复合材料(如Si-C、Si-TiN等),如中国专利CN02112180.X公开了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高比容量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更加常用的方法,是在纳米硅颗粒的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形碳,如CN200910027938.1公开一种半流态沥青包覆纳米硅和石墨的复合负极材料;CN200910037666.3公开了一种沥青包覆纳米硅的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上述方法虽然对于硅负极材料做了一定的改性,但是上述硅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在锂离子负极材料中,硅和二氧化硅基体材料与其外的镀铜层构成的导电网络接触紧密,克服了二氧化硅导电性差的缺点,从而增强了整个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结构为在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外镀有铜,所述混合物中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硅分布在二氧化硅基体中。优选的是,所述硅占所述混合物质量的5~33%,所述二氧化硅占所述混合物质量的10~67%。优选的是,所述一氧化硅的粒径为100~800目,所述硅的粒径为1~30nm。优选的是,所述铜占所述混合物与所述铜的质量和的1~20%。优选的是,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一氧化硅发生歧化反应,得到混合物;(2)在所述混合物外镀铜,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与所述步骤(2)之间还包括步骤(i):将步骤(1)所述混合物磨成粒径为0.1~10μm的颗粒。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一氧化硅歧化反应的温度为650~1100℃,所述歧化反应的时间为0.5~24小时。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所述一氧化硅歧化反应的温度为750~1000℃,所述歧化反应的时间为1~6小时。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在所述混合物外镀铜的具体方法为: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混合物加入到含有铜离子的氢氟酸的水溶液中,反应0.5~4小时,其中,氢氟酸的质量浓度为5~20%,所述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为0.5~5%。优选的是,步骤(2)中的所述铜离子与步骤(1)中的所述一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100)~(25:10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负极包括上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结构为在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外镀有铜,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主要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且该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基体材料,以二氧化硅作为骨架可以缓解硅的体积膨胀。在锂离子负极材料中,硅和二氧化硅基体材料与其外的镀铜层构成的导电网络接触紧密,克服了二氧化硅导电性差的缺点,从而增强了整个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了使用该负极材料的电池的循环性能,且铜的价格便宜,降低了负极材料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氧化硅粉体(粒径为300目)放在坩埚中,并放入气氛炉中,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升温到750℃,在该温度下加热6小时,一氧化硅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由于一氧化硅经过高温灼烧后会发生团聚,所以最终得到的混合物的粒径较大,该混合物中包括部分未反应的一氧化硅以及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在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中,硅分布在二氧化硅基体中,且所述硅的粒径为纳米级1nm,硅约占第一混合物质量的5%,二氧化硅约占第一混合物质量的11%。(2)将混合物加入球磨罐中,再加入4倍于混合物的重量的球磨珠(大、小球磨珠按照1:1比例加入)。将球磨罐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上,在300转/分钟的转速下将混合物球磨12小时,将该混合物球磨成粒径为0.1μm的颗粒。(3)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混合物加入到含有铜离子的氢氟酸的水溶液中,步骤(2)中的所述铜离子与步骤(1)中的所述一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100,反应3.5小时,此时PH值稳定在3,过滤、洗涤、干燥,在混合物外镀上铜,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中,氢氟酸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为5%,最终得到的锂离子负极材料由铜和混合物组成,混合物中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硅分布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铜占锂离子负极材料质量的5%。将所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别与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VDF按照质量比80∶10∶10混合,用NMP(1-甲基-2-吡咯烷酮)将此混合物调制成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100℃真空干燥24小时,制得实验电池用极片。以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溶液,溶剂为EC(乙基碳酸酯)+DMC(二甲基碳酸酯)(体积比1∶1),隔膜为celgard2400膜,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内装配成CR2025型扣式电池。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做成的扣式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26mAh/g,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885mAh/g。本实施例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在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外镀有铜,所述混合物中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硅分布在二氧化硅基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在一氧化硅歧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外镀有铜,所述混合物中包括硅和二氧化硅,硅分布在二氧化硅基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占所述混合物质量的25~33%,所述二氧化硅占所述混合物质量的50~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硅的粒径为100~800目,所述硅的粒径为1~5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占所述混合物与所述铜的质量和的1~20%。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一氧化硅发生歧化反应,得到混合物; 
(2)在所述混合物外镀铜,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山慧曾绍忠赵志刚王秀田陈效华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