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850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包括有安装板、管梁、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安装板固定于管梁的一端;第二固定板穿入管梁并同管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穿入管梁并同管梁固定连接;管梁为Z字形,依次包括有第一管梁、第一弯折部、第二管梁、第二弯折部及第三管梁;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周边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圆弧。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结构设置,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通过不同组合,解决现储气筒支架重量较重、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动系统,具体是指用于布置储气筒的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
技术介绍
在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车辆上,储气筒是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一般情况下,一辆汽车使用的储气筒数量为2个到4个。一般在布置这些储气筒时都是根据储气筒的数量设计专门的组合支架,不同的储气筒数量,安装的组合支架可能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这种组合支架由多个分支架通过紧固件组合而成,结构及安装相对复杂,零部件数量多、重量大。现技术布置这些储气筒时都是根据储气筒的数量设计专门的组合支架,不同的储气筒数量,安装的组合支架可能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这种组合支架由多个分支架通过紧固件组合而成。现储气筒支架基本是一种储气筒数量对应一种专门的安装支架,不同的安装支架之间不具备通用性,单个安装支架包含的分支架(由钢板通过拼焊或折弯加工而成)数量较多,组装复杂,重量较大,成本较高,不利于检修和维护,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不符合轻量化、节能低碳的时代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使用的储气筒支架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储气筒支架重量较重、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包括有安装板、管梁、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心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管梁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穿入所述管梁并同所述管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穿入所述管梁并同所述管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管梁为Z字形,依次包括有第一管梁、第一弯折部、第二管梁、第二弯折部及第三管梁;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圆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圆弧。所述管梁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管梁与所述第二管梁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管梁与所述第三管梁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同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管梁、所述第一弯折部及所述第二管梁固定焊接。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的直径为所述加强筋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四个第一圆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四个第二圆弧。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圆弧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圆弧沿所述第三管梁的轴线方向相对的圆弧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的设置,减少了零部件的种类,通过不同组合,解决现储气筒支架重量较重、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可以实现不同的使用功能,较大的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及模块化程度,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模块化的零部件总成更方便后期的检修和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储气筒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板,11安装孔,2加强筋,21减重孔,3管梁,31第一管梁,32第一弯折部,33第二管梁,34第二弯折部,35第三管梁,41第一固定板,411第一圆弧,42第二固定板,421第二圆弧,5第一储气筒,6第二储气筒,7第三储气筒,8第四储气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包括有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安装孔11;用于将储气筒支架同车身连接。管梁3,所述管梁3为Z字形中空结构,其外径及壁厚可根据需要选取。在本实施例中,管梁3为一体结构,经过弯折后成为Z字形,依次包括有第一管梁31、第一弯折部32、第二管梁33、第二弯折部34及第三管梁35;所述安装板1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梁31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41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35与所述第二弯折部34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42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35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管梁31与所述第二管梁33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管梁33与所述第三管梁35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第一固定板41及第二固定板42均为板式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4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2的结构和形状相同,可以互换,且所述第一固定板4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2的中心处均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与管梁的直径相配合,保证通过能够穿入管梁。所述安装板1固定于所述管梁3的一端,安装板1焊接在与管梁3端部平齐面上;所述第二固定板42穿入所述管梁3并同所述管梁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1穿入所述管梁3并同所述管梁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41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圆弧411;所述第二固定板42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圆弧421。圆弧的数量根据需要设计,数量不限,圆弧的直径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每块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四个圆弧,且每个圆弧的直径相同,分别固定第一储气筒5、第二储气筒6、第三储气筒7及第四储气筒8。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每块固定板上的圆弧的直径可以不相同,所述第一固定板41上的第一圆弧4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2上的第二圆弧421沿所述第三管梁35的轴线方向相对的圆弧相同,这样安装在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上的每个储气筒的外径、长短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加强筋2,以加强管梁3的支撑强度;所述加强筋2同所述安装板1、所述第一管梁31、所述第一弯折部32及所述第二管梁33固定焊接。为了减轻重量,在所述加强筋2上设置有减重孔21。所述减重孔21的直径为所述加强筋2宽度的一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板、管梁、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结构和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心处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管梁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穿入所述管梁并同所述管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穿入所述管梁并同所述管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管梁为Z字形,依次包括有第一管梁、第一弯折部、第二管梁、第二弯折部及第三管梁;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圆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圆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板、管梁、第
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结构和形状相同,
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心处均设置有通孔;
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管梁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穿入所述管梁并同所
述管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穿入所述管梁并同所述管梁固定连
接;
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管梁为Z字形,依次包括有第一管梁、第一弯折部、第二管梁、第二
弯折部及第三管梁;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端部;所述第一固定板
固定于所述第三管梁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
所述第三管梁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圆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
周边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圆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梁结构的储气筒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
梁为中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健国张荣瑾王印吴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