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液泵池及具有该泵池的加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7596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潜液泵池及具有该泵池的加气系统,潜液泵池包括池体、池盖以及至少一根液相管;池体呈筒状且上端具有一开口;池盖固定于池体上端且封闭开口,池盖上设有出液开口以及气相接口;至少一根液相管固定于池体外周且连通于池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潜液泵池通过三根液相管的结构设计,分别独立连通于加气系统中的各设备的接口,实现加气系统的各主要功能。应用上述潜液泵池的加气系统,其工艺管路的连接布置更加简单,从而可以缩短工艺管路的长度,减少工艺管路的漏热,同时减少BOG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化气储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潜液泵池以及具有该潜液泵池的加气系统。
技术介绍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作为天然气的一种独特的储存和运输形式,非常有利于天然气的远距离运输,有利于边远天然气的回收,降低天然气的储存成本,且有利于天然气应用中的调峰。同时,由于天然气在液化前进行了净化处理,所以它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更为洁净。随着LNG汽车的应用,LNG加气站也相应发展起来。在LNG加气站中,用于给LNG增压加注的潜液泵安装于潜液泵池中。现有潜液泵池通常为真空绝热泵池,泵池的池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回气口,池盖上设置有与潜液泵出液口连通的出口。池盖上还设置有安全阀、放散阀、测温口、动力接线口等。此种潜液泵池的接口较少,导致连通于泵池及LNG加气站各其他设备之间的管路布置较为复杂。从而导致LNG加气站整体工艺管路复杂,管路的漏热量增大,造成LNG加气站的BOG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潜液泵池接口较少导致管路复杂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潜液泵池,其中,包括池体、池盖以及至少一根液相管;所述池体呈筒状且上端具有一开口 ;所述池盖固定于所述池体上端且封闭所述开口,所述池盖上设有出液开口以及气相接口 ;所述至少一根液相管固定于所述池体外周且连通于所述池体内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潜液泵池还包括测温接口以及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测温接口设于所述池盖上,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穿设于所述测温接口且伸入所述池体内。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潜液泵池还包括排污接口以及排污管;所述排污接口设于所述池盖上;所述排污管设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排污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污接口,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池体底部。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液相管为三根,分别为第一液相管、第二液相管以及第三液相管。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三根液相管位于所述池体二分之一高度以上。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三根液相管的高度相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提出一种加气系统,其中,包括储罐、加气机、所述的潜液泵池以及潜液泵;所述储罐具有出液口、进液口以及气相口 ;所述加气机具有进气口 ;所述气相接口连通于所述气相口,所述液相管连分别通于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进液口 ;所述潜液泵设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潜液泵具有一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出液开口。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加气系统还包括槽车,所述槽车具有卸车出液口,所述卸车出液口连通于所述液相管。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液相管为三根,分别为第一液相管、第二液相管以及第三液相管,所述气相接口连通于所述气相口,所述第二液相管连通于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三液相管连通于所述进液口。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加气系统还包括槽车,所述槽车具有卸车出液口,所述卸车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一液相管。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出的潜液泵池通过三根液相管的结构设计,分别独立连通于加气系统中的各设备的接口,实现加气系统的各主要功能。应用上述潜液泵池的加气系统,其工艺管路的连接布置更加简单,从而可以缩短工艺管路的长度,减少工艺管路的漏热,同时减少BOG的排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潜液泵池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池体;2.第一液相管;3.气相接口 ;4.第二液相管;5.第三液相管;6.测温接口接线口 ;8.排污接口 ;9.开口;10.池盖。【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潜液泵池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潜液泵池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潜液泵池主要包括池体1、池盖10以及三根液相管,其中池盖10上还设置有多个接口,以便在池盖10上设置其他元件。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池体I呈圆筒状且下端固定于一底座上,池体I上端具有一开口 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池体I的水平截面并不限于圆形(即圆筒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池盖10通过多个螺栓螺接固定于池体I上端并封闭开口 9。另外,池盖10与池体I亦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池盖10上设有出液开口 9、气相接口 3、测温接口 6、潜液泵电缆进线口以及排污接口 8。其中,测温接口 6用于穿设一伸入池体I内的温度检测元件,且排污接口 8用于连通一设于池体I内的排污管,该排污管的一端连通于排污接口 8,另一端向下延伸至池体I底部。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描述,上述三根液相管分别为第一液相管2、第二液相管4以及第三液相管5,且这三根液相管分别固定于池体I外周且连通于池体I内部。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三根液相管的高度相同且位于池体I 二分之一高度以上。上述结构可以在潜液泵安装于该潜液泵池内时,便于使潜液泵始终处于例如LNG的介质中,以满足潜液泵的随时启动加液的功能需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液相管的高度并不以此为限,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以及相关工艺管路布置结构灵活调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相管4与另两根液相管的管径略有不同,例如但不限于第二液相管4为DN65,第一液相管2以及第三液相管5均为DN50,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加气系统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加气系统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加气系统主要包括储罐、加气机、的潜液泵池以及潜液泵。其中,储罐具有出液口、进液口以及气相口,加气机具有进气口。具体来说潜液泵池的气相接口 3连通于气相口,第一液相管2连通于出液口,第二液相管4连通于进液口。同时,潜液泵设于池体I内且具有一出液管,该出液管焊接固定于出液开口 9。需要说明的是,出液管与出液开口 9的连接方式并不唯一,但需满足两者连通的功能需要。加气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对车用瓶加气:当加气系统通过其加气机对例如车用瓶等进行加液时,储罐内的LNG由储罐经过出液口流出,并由第二液相管4流入潜液泵池。之后,潜液泵对LNG加压,并经由出液管通过出液开口 9泵送至加气机的进气口,实现加气机对车用瓶充装LNG的功能。并且,由于潜液泵池的气相接口 3与储罐的气相口连通,形成潜液泵池与储罐之间的气相连通,以便使LNG源源不断地由储罐流入潜液泵池中,实现对车用瓶的连续充装功能。槽车自增压卸车: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加气系统还包括一槽车,该槽车具有与第一液相管2连通的卸车出液口。当槽车接入后,槽车内的LNG经由卸车出液口以及第一液相管2流入潜液泵池内。之后,LNG再经由第三液相管5以及储罐的进液口(通常指储罐的上进液口以及下进液口)流入储罐,实现槽车自增压卸车功能。虽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潜液泵池及具有该泵池的加气系统,但应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于本技术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其构思或实质,因此,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液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呈筒状且上端具有一开口;池盖,固定于所述池体上端且封闭所述开口,所述池盖上设有出液开口以及气相接口;以及至少一根液相管,固定于所述池体外周且连通于所述池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秀平金晶陈福洋李怀恩王亚倩魏思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