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173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压缩机构和导流片。电机设在壳体内,电机包括定子和可转动地设在定子内的转子,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缠绕在定子铁芯上的线圈。压缩机构设在壳体内,压缩机构包括曲轴、气缸组件和消音器,曲轴贯穿气缸组件且转子外套在曲轴上,消音器设在气缸组件的上端面上以与气缸组件限定出消音腔,消音器上设有排气孔。导流片从排气孔的远离曲轴的一侧朝向气缸组件倾斜延伸,导流片在消音器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排气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大大增强了油气分离效果,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而且减小了排气阻力,提升了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另外,压缩机结构简单、紧凑,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旋转压缩机包括设置在密闭壳体内的压缩要素和电机,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具有多个周向布置且连通电机两侧空腔的通道槽,压缩要素包括气缸、曲轴、主轴承和副轴承等,其中主轴承上具有与气缸连通的阀门通道,在主轴承远离气缸的一侧还安装有带排气孔的消音器。压缩要素在转子的带动下工作,其中,冷媒吸入气缸后进行压缩,当冷媒压缩到一定压力后,冷媒通过主轴承上的阀门通道排出,并经过消音器的排气孔进入密闭壳体内,然后通过定子的通道槽到达电机的另一侧,最终通过排气管排出压缩机并进入装置的换热器内。由于性能及可靠性的需要,压缩机内存有一定量的润滑油,以对各摩擦部件进行润滑及对小间隙处进行密封。润滑油存储于壳体的下部,并且与压缩要素直接接触。在压差和运动部件的带动下,润滑油会进入气缸,并与冷媒混合,当高压气体从气缸排出时,会携带较多的润滑油颗粒,该油气混合物而后经由消音器排气孔排出,然后通过电机通道槽从下部向上流动,最后通过安装在壳体上部的排气管流出压缩机,形成吐油现象。随着压缩机小型化的逐步发展,压缩机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电机与压缩要素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减小,电机与压缩要素之间的空间也随之缩小,该因素不利于油气混合物的分离,将使得压缩机吐油量增大。另一方面,压缩机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使消音器侧向的最大外径减小,且消音器上表面与转子下端面距离减小,如此,消音器的排气过程受到转子的较大干扰,引起更大的能量损失,增大了排气阻力,降低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高速撞击旋转固体壁面,原有的大油滴颗粒进一步破碎成小油滴颗粒,使得油气分离更加困难,压缩机吐油量进一步加大。上述结构变化还容易引起润滑油聚集在电机上部,使得下部油池的润滑油量降低,将威胁压缩机的可靠运行。在相关技术公开的材料中,为解决压缩机吐油量的问题,一些厂家在消音器的上方设置了导流片,或者在消音器上设置了上、下导流片,这种设置方式影响了其他构件的排布,不符合压缩机小型化的发展要求。还有一些厂家在消音器内设置了流道,但是这种设置方向结构复杂,排气阻力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结构简单、紧凑,吐油量小,且排气阻力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包括:壳体;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曲轴、气缸组件和消音器,所述曲轴贯穿所述气缸组件且所述转子外套在所述曲轴上,所述消音器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上端面上以与所述气缸组件限定出消音腔,所述消音器上设有排气孔;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从所述排气孔的远离所述曲轴的一侧朝向所述气缸组件倾斜延伸,所述导流片在所述消音器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所述排气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在气缸组件的上端面上设置具有排气孔的消音器,同时设置从排气孔的远离曲轴的一侧朝向气缸组件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导流片,从而使气缸内排出的油气混合物沿导流片向上向外倾斜排出,大大增强了油气分离效果,且使分离后的润滑油更顺畅地流回到下部油池,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并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而且减小了排气阻力,提升了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另外,压缩机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实用性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由此,可保证经消音器的排气孔流出的气流速度切向上与转子的转动方向保持一致,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排气阻力,提升了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可选地,所述导流片与所述消音器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导流片与消音器之间无需连接,结构简单、轻便,导流片不易从消音器上脱离,导流片的导流效果持久。有利地,所述导流片的连接端到所述曲轴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1,所述转子的外周壁的半径为R,所述线圈的外周壁到所述曲轴的中心线的距离的最小值为L2,所述L1、R和L2满足如下关系:R≤L1<L2。由此,可保证消音器的排气孔附近的高速气流尽量少地撞击旋转壁面,进一步降低排气阻力,提高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并避免油滴由大颗粒状态破碎成小颗粒状态,利于提升油气分离效率,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可选地,所述导流片形成为与所述消音器的内表面具有夹角的板状。由此,可使得导流片与消音器连接过度更加顺畅,气流阻力更小,且加工简单、成本更低。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具有在轴向上贯穿所述转子的转子通气孔。由此,增加了气流通过电机的流通通道,进一步降低了排气阻力,提升压缩机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转子挡片,所述转子挡片设有装配孔,所述转子挡片通过所述装配孔设在所述转子通气孔的上方,所述转子挡片与所述转子的上表面间隔开以限定出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壳体内的空间连通。由此,通过设置转子通气孔以增加经过从下部到达上部的气流流量的同时,使气流在电机的上部空间进行更充分的油气分离,从而降低压缩机的吐油量,进一步避免了压缩机缺油的现象,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及整体性能,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所述消音器的外周壁与所述曲轴的中心线的最大距离为L3,所述线圈的下端面到所述曲轴的中心线的最小距离为L4,其中L3<L4。由此,可尽量拉近消音器与转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结构紧凑化设计。可选地,所述消音器形成为平板状。可选地,所述消音器形成为中空且底部敞开的壳体。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消音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消音器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消音器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压缩机的未设置导流片时的气流从定子切边、定转子间隙及转子通气孔处通过的气体流量占比示意图,图中,A为定子切边的气体流量占比,B为定转子间隙的气体流量占比,C为转子通气孔的气体流量占比;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压缩机的设置了导流片时的气流从定子切边、定转子间隙及转子通气孔处通过的气体流量占比示意图,图中,A为定子切边的气体流量占比,B为定转子间隙的气体流量占比,C为转子通气孔的气体流量占比。附图标记:压缩机100、壳体1、容纳腔V、油池C、电机2、定子21、定子铁芯211、线圈212、线圈的下端面s1、线圈的内表面s2、圆角s3、定子切边213、转子22、定转子间隙23、转子通气孔221、转子挡片24、装配孔241、空腔242、配重块25、压缩机构3、曲轴31、气缸组件32、气缸321、连接板322、副轴承33、主轴承34、主轴承的轴颈341、主轴承的法兰342、活塞35、消音器37、主消音器37m、副消音器37f、消音腔Q、排气孔371、气体通道372、主板373、侧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曲轴、气缸组件和消音器,所述曲轴贯穿所述气缸组件且所述转子外套在所述曲轴上,所述消音器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上端面上以与所述气缸组件限定出消音腔,所述消音器上设有排气孔;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从所述排气孔的远离所述曲轴的一侧朝向所述气缸组件倾斜延伸,所述导流片在所述消音器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所述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机,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和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线圈;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曲轴、气缸组件和消音器,所述曲轴贯穿所述气缸组件且所述转子外套在所述曲轴上,所述消音器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上端面上以与所述气缸组件限定出消音腔,所述消音器上设有排气孔;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从所述排气孔的远离所述曲轴的一侧朝向所述气缸组件倾斜延伸,所述导流片在所述消音器上的投影覆盖部分所述排气孔,所述导流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与所述消音器为一体成型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的连接端到所述曲轴的中心线的距离为L1,所述转子的外周壁的半径为R,所述线圈的外周壁到所述曲轴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