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90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第二推把、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第一撑架、十字撑架,第一前轮支架与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第二前轮支架与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前部和后部,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整车车架不需用底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折叠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后轮支架的下端部的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前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前轮支架、分别连接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第一前轮与第二前轮,可折叠的第一撑架、两根杆件呈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十字撑架,所述的第一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所述的十字撑架位于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前部和后部,这种双向折叠车必须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之间设置十字底撑,以便于整车可以横向和纵向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折叠车,不需要在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之间设置底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后轮支架的下端部的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前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前轮支架、可折叠的第一撑架、两根杆件呈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十字撑架,所述的第一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所述的十字撑架位于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其前轮设置在该转动连接处的下方,整车车架只需第一撑架、十字撑架等即可保证其稳定性,因此可以不用底撑,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展开立体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半折叠立体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立体图;其中1、第一推把;2、第二推把;3、第一后轮支架;4、第二后轮支架;5、第一后轮;6、第一前轮支架;7、第二前轮支架;8、第一撑架;9、十字撑架;10、前轮;11、脚蹋板;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锁定连接件;15、第一撑杆;16、第二撑杆;17、第二后轮;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附图3所示,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1、第二推把2、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1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3、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2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的下端部与第二后轮支架4的下端部的第一后轮5和第二后轮17、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前轮支架6、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2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前轮支架7、可折叠的第一撑架8、两根杆件呈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十字撑架9,所述的第一撑架8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4之间,所述的十字撑架9位于第一后轮支架3、第二后轮支架4、第一推把1、第二推把2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2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4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端部直接枢轴连接,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端部的枢轴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10。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上方设置有脚蹋板11。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十字撑架9包括第一撑杆15、第二撑杆16,并在其相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5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推杆2以及第一后轮支架3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6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推杆1以及第二后轮支架4可转动地连接。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撑架8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以及第二后轮支架4可转动地连接。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推把1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之间通过锁定连接件14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把2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之间也通过锁定连接件14转动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后轮支架的下端部的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前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前轮支架、可折叠的第一撑架、两根杆件呈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十字撑架,所述的第一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所述的十字撑架位于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前部和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撑架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并在其相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推杆以及第一后轮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一推杆以及第二后轮支架可转动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以及第二后轮支架可转动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上方设置有脚蹋板。全文摘要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第二推把、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第一后轮和第二后轮、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第一撑架、十字撑架,第一前轮支架与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第二前轮支架与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前部和后部,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第一前轮支架的下端部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整车车架不需用底撑。文档编号B62B7/00GK1600616SQ20041006506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推把[1]、第二推把[2]、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1]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3]、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2]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的下端部与第二后轮支架[4]的下端部的第一后轮[5]和第二后轮[17]、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前轮支架[6]、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2]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前轮支架[7]、可折叠的第一撑架[8]、两根杆件呈十字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十字撑架[9],所述的第一撑架[8]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4]之间,所述的十字撑架[9]位于第一后轮支架[3]、第二后轮支架[4]、第一推把[1]、第二推把[2]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3]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2]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4]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3]的前部和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前轮[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郑还钟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