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随车钢轨喷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4166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随车向钢轨内侧面准确喷涂高粘度减磨剂的设备,解决了既有随车设备不能喷涂钢轨所需要的高粘度润滑剂的问题。本设备由小车、贮油缸、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高压胶管、喷油嘴、支架等组成。当列车进入曲线、人工摇动手把将减磨剂喷涂在钢轨侧面,经轮缘辗压成一条可附着在钢轨侧面长达30多小时的润滑带,经试用证实减磨效果极好。又由于形成的油膜可保持很长时间,故涂油设备需要设置量较少,润滑剂消耗量也较少。(*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手动随车钢轨喷油器是一种便于携带在列车上对钢轨内侧喷涂高粘度减磨剂的涂油设备。其目的是减缓曲线地段钢轨内侧面及车轮轮缘的磨损。由于内燃或电力机车的运用,加之我国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多、坡度大的现状,因而轮轨磨损量很大,已成为铁路运输的重大研究课题。目前虽有“地面涂油器”及“简易随车涂油小车”等涂油设备相继问世,但都不很理想的、全面的解决轮轨严重磨损问题。因为1、地面涂油器虽能较好地减缓轮轨磨损,但造价较高,每台约三万多元,而且每一段曲线都需要设置两台,还需配备看管人员,防止不明用途者的损坏。因此,目前只能在重点地段采用。而在曲线密度大的众多山区铁路则难以广泛采用。2、简易随车涂油小车只能向钢轨喷涂粘度低的机械油。这种润滑油因承载能力低,故减磨效果不大,而且喷涂位置不准确,极易污染钢轨和车轮踏面,引起机车打滑,也不利行车安全。又由于这种粘度低的润滑油不能较长时间的附着在钢轨侧面,故线路上运行两三次列车之后,需要再向钢轨喷涂润滑油,这就增加了涂油设备的使用台数,也增加了人力和润滑油消耗量。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先进的、便于广泛采用的钢轨涂油设备,以达到减缓轮轨磨损的目的。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为了满足减缓轮轨磨损、需要高粘度减磨剂的特点,故本技术中,设置了一个名为“柱塞泵和变向阀联合体”的部件,得以10MPa的压力,将高粘度减磨剂均匀准确地分别喷涂在左右曲线外股钢轨的内侧面,经车轮轮缘辗压成一条可以长时间附着在钢轨侧面的润滑膜带,以达到减磨的目的。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作用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手动随车钢轨喷油器整机图。图2,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4)主视图。图3,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4)的A-A剖面图。图4,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4)的C-C剖面图。图5,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4)的B-B剖面图。图6,喷油咀支架整体结构图。图7,喷油咀支架整体结构图中的B向视图。图8,喷油咀支架整体结构图中的A向视图。(参看图5、1、4)使用前用电动加油泵将减磨剂经加油口(16)、单向阀(28)、过滤器(29)送入贮油缸(2),减磨剂将重力活塞(3)顶起,透过监视窗(27),可知减磨剂的加入量。当贮油缸(2)的油位下降时,重力活塞(3)依其自重而下落,同时刮掉附着在贮油缸(2)内壁上的减磨剂,也起到将减磨剂压向柱塞头(9)的作用。为了利于重力活塞(3)的升降,并在贮油缸(2)的上端面设有带空气滤清器(1)的空气通道,贮油缸(2)及柱塞泵和变向阀联合体(4)均安装在小车(6)上面,加上充气车轮(7)等即成为本技术的整机。人拉小车手柄(31),充气车轮(7)即可沿踏板而上至列车。支腿(8)与充气车轮(7)共同保证本技术在列车运行中的稳定性。(参看图6、1)喷油咀支承杆(22)穿插在套管〔24〕中,可做水平方向移动,并以紧定螺钉〔23〕锁紧。套管〔24〕焊接在U型卡〔26〕上面,U型卡〔26〕卡在列车车辆转向架上,以夹紧螺钉〔25〕锁紧。喷油咀〔33〕固定在喷油咀固定板〔19〕上,通过肖钉〔18〕定向、做上下移动,并以锁紧螺钉〔20〕锁紧。高压胶管支架〔21〕的另一作用是将喷油咀固定板〔19〕与喷油咀支承杆〔22〕联接为一整体。高压胶管〔34〕上端与出油口〔5〕联接,下端与喷油咀〔33〕联接。调节喷油咀支承杆〔22〕、喷油咀固定板〔19〕,可将喷油咀〔33〕对准需要涂油的位置,达到准确涂油。(参看图3、4、1、2、5、6)当列车进入曲线时,以人工往复摇动手把(15)驱动齿轮(12)往复旋转一定角度,使齿条(11)和柱塞(10)作往复直线运动,柱塞头(9)将贮油缸(2)中的减磨剂吸入并压进高压腔(32)。减磨剂的流向分为两路,一路经减震器(30)至压力表(17)显示即时压力;另一路经单向阀(28)至换向阀(13),人工操纵换向手柄(14)使减磨剂分别进入左或右出油口(5),经一级高压过滤网(35)进入高压胶管(34),又经二级高压过滤网(36)至喷油咀(33)射出,将减磨剂准确的涂于钢轨侧面,达到减磨的目的。本技术在保密状态中进行了长达三年时间的试验,证实了下述优点和性能,并取得了下述的经济效益(试验地段及线路长度天水至兰州384公里)。1、可准确地向钢轨侧面喷涂高粘度减磨剂,从而使钢轨磨损量降低了50%,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多。在上述实验区段内,每年可节省钢轨更换费用80多万元。尚未计入降低车轮磨损的经济效益。2、随车一次喷涂的减磨剂,虽经来往列车车轮的多次磨压,仍可在钢轨侧面附着30多小时,从而在上述试验区段内,只需配备3台本技术即可达到减磨理想,也大大地减少了人力和润滑油销耗量。若使用其它涂油设备,则需配备100台以上。3、重量轻、结构不复杂,维修量很小,操作简便,运转可靠,没有发生故障,而且每台造价仅一万元左右,利于广泛采用。权利要求1.一种随车向钢轨内侧面喷涂高粘度减磨剂的手动随车钢轨喷油器。由小车、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贮油缸、高压胶管、喷油咀等组成,其特征是a、柱塞泵和换向阀是一个一体化的部件,b、贮油缸的内部有重力活塞顶部有空气滤清器,c、高压胶管的两端均有高压过滤网、,d、通过喷油咀支承杆和喷油咀固定板的联合调整,可调整喷油咀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随车钢轨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4〕中的柱塞泵为一齿轮〔12〕、齿条〔11〕传动机构,而且齿条〔11〕与柱塞〔10〕为一整体。专利摘要一种可随车向钢轨内侧面准确喷涂高粘度减磨剂的设备,解决了既有随车设备不能喷涂钢轨所需要的高粘度润滑剂的问题。本设备由小车、贮油缸、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高压胶管、喷油嘴、支架等组成。当列车进入曲线、人工摇动手把将减磨剂喷涂在钢轨侧面,经轮缘辗压成一条可附着在钢轨侧面长达30多小时的润滑带,经试用证实减磨效果极好。又由于形成的油膜可保持很长时间,故涂油设备需要设置量较少,润滑剂消耗量也较少。文档编号B61K3/00GK2145140SQ9220819公开日1993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秉融, 赵勇刚, 嵇庆生, 罗声笃, 易学言, 王春行, 张弼, 徐渌 申请人:兰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甘肃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车向钢轨内侧面喷涂高粘度减磨剂的手动随车钢轨喷油器。由小车[6]、柱塞泵和换向阀联合体[4]、贮油缸[2]、高压胶管[34]、喷油咀[33]等组成,其特征是:a、柱塞泵和换向阀是一个一体化的部件,b、贮油缸[2]的内部有重力活塞[3]顶部有空气滤清器[1],c、高压胶管[34]的两端均有高压过滤网[35]、[36],d、通过喷油咀支承杆[22]和喷油咀固定板[19]的联合调整,可调整喷油咀[33]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秉融赵勇刚嵇庆生罗声笃易学言王春行张弼徐渌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甘肃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