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和平专利>正文

机车防闸瓦偏磨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351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机车防闸瓦偏磨制动装置,制动罐鞴鞴杆(21)与水平杠杆(22)铰连,水平杠杆(22)与叉杆(23)铰连,叉杆(23)与移动杠杆(2)铰链,移动杠杆(2)位于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移动杠杆(2)与右调整器(11)连接,右调整器(11)与位于车轮两侧的下拉杆(18)的一端铰连,并与短制动连杆(13)连接,两下拉杆(18)的另一端固定杠杆(4)连接,固定杠杆(4)与长制动连杆(12)连接,固定杠杆(4)与固定杠杆座(24)铰连,固定杠杆座(24)固连在构架(20)上,移动杠杆(2)、固定杠杆(4)分别与一闸瓦托(6)铰连,闸瓦托(6)与闸瓦(28)连接,位于构架(20)上的下拉杆座(5)固连有磨耗板(9)或/和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上固连有止挡(7),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侧固连有挡板(3),移动杠杆(2)与挡板(3)有间隙。(*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机车双侧闸瓦制动装置有关,尤其与调小机车双侧闸瓦制动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调小机车每组轮对上设有二套分左右的双侧闸闸瓦基础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包括水平杠杆、移动杠杆、固定杠、叉杆、下拉杆、它们的各连接处采用的是孔、尼龙套、钢衬套、销连接。新造机车一般运行三个月以上,尼龙套就会磨损变形,使各连接处的间隙增大。同时,该装置的横向移动量随之增大,机车制动时极易发生闸瓦偏磨现象。机车在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力虽然垂直作用于车轮踏面,但受踏面锥度的影响,力分解产生向车轮外侧的一个分力,加之制动装置的移动杠杆、固定杠杆、调整器和下拉杆位置关系造成其重量不平衡,使制动力失去平衡,导致闸瓦偏磨,直接影响机车行车安全。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制动力平衡,使用寿命长的机车防闸瓦偏磨制动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机车防闸瓦偏磨制动装置,制动缸鞴鞴杆21与水平杠杆22铰连,水平杠杆22与叉杆23铰连,叉杆23与移动杠杆2铰链,移动杠杆2位于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移动杠杆2与右调整器11连接,右调整器11与位于车轮两侧的下拉杆18的一端铰连,并与短制动连杆13连接,两下拉杆18的另一端与固定杠杆4连接,固定杠杆4与长制动连杆12连接,固定杠杆4与固定杠杆座24铰连,固定杠杆座24固连在构架20上,移动杠杆2、固定杠杆4分别与一闸瓦托6铰连,小吊板19与移动杠杆2、闸瓦托6、移动杠杆座1铰连,闸瓦托6与闸瓦28连接,位于构架20上的下拉杆座5固连有磨耗板9或/和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上固连有止挡7,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侧固连有挡板3,移动杠杆2与挡板3有间隙。下拉杆座5内侧焊接有磨耗板座8,磨耗板座8有丝孔,磨耗板9有孔,沉头螺钉10穿过孔将磨耗板9紧固在磨耗板座8上,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上焊接止挡7,止挡7与磨耗板9之间有间隙。车轮内侧面与下拉杆18的水平间距为40mm,车轮外侧面与下拉杆18的水平间距为40mm。长制动连杆12,短制动连杆13各由两段杆体构成,两段杆体的连接端有螺纹伸入连接座14两侧的孔内与螺母16连接,有紧固螺母15,杆体端部的孔内有开口销17。水平杠杆22与制动缸鞴鞴杆21,水平杠杆22与叉杆23、叉杆23与移动杠杆2,水平杠杆、移动杠杆与闸瓦托6为销连接,销25与销孔之间有钢连接套26。止挡7与磨耗板9之间的间隙为2mm,移动杠杆挡板3与移动杠杆2的间隙为2mm-3mm。本技术在销孔连接处用钢连接套取代尼龙套,制动装置的孔套间隙及变形减小,使用寿命增加,调整下拉杆与调整器、固定杠杆的位置使制动装置平衡,缩小移动杠杆、固定杠杆及其闸瓦托向车轮外侧的偏移间隙,便于维持制动装置的平衡,用连接座调节长、短制动连杆的张紧度,使整个制动装置制动平衡。本技术立足于现有调小机车双侧闸瓦基础制动装置的系统,在不改变该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只是增加了防闸瓦偏磨装置,就有效减小了双侧闸瓦基础制动装置的横向移动,机车停车休息时,用手基本上不能将其左右晃动,同时也有效平衡了机车制动时车轮外侧的分力,从而达到并保持整个基础制动杆系的平衡,防止闸瓦偏磨。本技术工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且基本上不用维护,容易推广使用。本技术的应用,能显著降低闸瓦消耗成本,延长轮箍使用寿命,提高机车行车安全保障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向局部视图。图3为图1的B-B向旋转局部视图。图4为图2的D向旋转局部视图。图5为图1的I向放大局部视图。图6为图5的A向旋转局部视图。图7为图5的C-C向旋转局部视图。图8为图1的三维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从调小机车构架上解体部分双侧闸瓦基础制动装置,如移动杠杆2、固定杠杆4、小吊板19、叉杆23、水平杠杆22、闸瓦托6、下拉杆18、调整器11、长、短制动连杆12、13等后,在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长短制动连杆12、13、构架的下拉杆座5、移动杠杆座1的部件上安装防闸瓦偏磨装置。即移动杠杆挡板3、止挡7、磨耗板座8、磨耗板9、沉头螺钉10、制动连接杆座14、螺母15、16、开口销17。组装双侧闸瓦基础制动装置时,在左(未示)右固定杠杆4、左(未示)、右调整器11对换,这也是本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实施方式及功能是在下拉杆座5内侧焊接磨耗板座8,板座8上有丝孔,磨耗板9上有孔。用沉头螺钉10将磨耗座8、磨耗板9连接后拧紧。在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上焊接止档7、止档7与磨耗板9之间在装配后应保证有2mm的间隙,安装止档7、磨耗板9以及磨耗板座8时,必须平行于车轮,使闸瓦能前后自由移动。机车制动时,止档7、磨耗板9及磨耗板座8能非常有效的阻档制动分力将移动杠杆2闸瓦托6沿车轮外侧移动,这是本技术的关键所在。在移动杠杆座1内侧焊接移动杠杆档板3。机车制动时,移动杠杆档板3能很好阻止移动杠杆2的横向移动。移动杠杆档板3与移动杠杆2应保证有2mm~3mm的间隙。左(未示)、右调整器11对换后,与移动杠杆2连接,左(未示)、右固定杠杆4对换后与闸瓦托6连接。使车轮内侧面与下拉杆18的水平间距为40mm(对换前的水平距离为50mm)车轮外侧面与下拉杆18的水平间距为40mm,(对换前的水平距离为30mm),这样有利于重量的平衡,使闸瓦不产生外“八”字现象,机车制动时,能有效平衡车轮外侧的分力;这是本技术的又一次关键所在。将长制动连杆12、短制动连杆13锯断后分别攻丝,将两节攻好丝扣的长连杆12分别穿入制动连杆座14两侧的孔内,然后用扳手在制动连杆座14内用螺母16连接,并用螺母15拧紧,穿上开口销17。短制动连杆13与制动座14的连接方法按上述操作。通过上述方法连接的长、短制动连杆12、13,就变成了能够调节横动量的可调式制动连杆了,这种可调节的制动连杆,能减小闸瓦在制动时的分力,并避免闸瓦向车轮外侧移动。权利要求1.机车防闸瓦偏磨制动装置,制动缸鞴鞴杆(21)与水平杠杆(22)铰连,水平杠杆(22)与叉杆(23)铰连,叉杆(23)与移动杠杆(2)铰链,移动杠杆(2)位于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移动杠杆(2)与右调整器(11)连接,右调整器(11)与位于车轮两侧的下拉杆(18)的一端铰连,并与短制动连杆(13)连接,两下拉杆(18)的另一端与固定杠杆(4)连接,固定杠杆(4)与长制动连杆(12)连接,固定杠杆(4)与固定杠杆座(24)铰连,固定杠杆座(24)固连在构架(20)上,移动杠杆(2)、固定杠杆(4)分别与一闸瓦托(6)铰连,小吊板(19)与移动杠杆(2)、闸瓦托(6)、移动杠杆座(1)铰连,闸瓦托(6)与闸瓦(28)连接,其特征在于位于构架(20)上的下拉杆座(5)固连有磨耗板(9)或/和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上固连有止挡(7),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侧固连有挡板(3),移动杠杆(2)与挡板(3)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拉杆座(5)内侧焊接有磨耗板座(8),磨耗板座(8)有丝孔,磨耗板(9)有孔,沉头螺钉(10)穿过孔将磨耗板(9)紧固在磨耗板座(8)上,移动杠杆(2)的闸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车防闸瓦偏磨制动装置,制动缸鞴鞴杆(21)与水平杠杆(22)铰连,水平杠杆(22)与叉杆(23)铰连,叉杆(23)与移动杠杆(2)铰链,移动杠杆(2)位于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移动杠杆(2)与右调整器(11)连接,右调整器(11)与位于车轮两侧的下拉杆(18)的一端铰连,并与短制动连杆(13)连接,两下拉杆(18)的另一端与固定杠杆(4)连接,固定杠杆(4)与长制动连杆(12)连接,固定杠杆(4)与固定杠杆座(24)铰连,固定杠杆座(24)固连在构架(20)上,移动杠杆(2)、固定杠杆(4)分别与一闸瓦托(6)铰连,小吊板(19)与移动杠杆(2)、闸瓦托(6)、移动杠杆座(1)铰连,闸瓦托(6)与闸瓦(28)连接,其特征在于位于构架(20)上的下拉杆座(5)固连有磨耗板(9)或/和移动杠杆(2)的闸瓦托(6)上固连有止挡(7),与构架(20)固连的移动杠杆座(1)的槽内侧固连有挡板(3),移动杠杆(2)与挡板(3)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和平伍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蒋和平伍建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