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螺杆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620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8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螺杆压缩机。该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包括壳体与腔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筒形,所述腔体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腔体包括阳转子腔、阴转子腔与滑阀腔,分别用于放置阳转子、阴转子与滑阀;在所述阳转子腔、所述阴转子腔与所述滑阀腔的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与第三支撑筋,用于在所述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增加隔音腔。其达到提高双层壁在机体中占有比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螺杆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螺杆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是螺杆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中的阳转子与阴转子在壳体的包裹下,形成密闭的容积腔,阳转子与阴转子的齿相互啮合,并各自作旋转运动,形成周期性变化的容积腔来完成吸入、压缩与排出的过程。螺杆压缩机在压缩过程中,运动部件产生噪音和振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采用双层壁结构,不仅可以避免法兰的负荷传递到内部转子的腔体上,而且可有效阻滞内部转子转动、滑阀移动以及轴承转动等所产生的噪声和振动的传递。双层壁结构的外壁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它能使螺杆压缩机外部的噪音和振动降低。目前,大多数螺杆压缩机的机体结构都采用双层壁设计理念,但现有的机体结构并没有真正做到完全的双层壁设计,只是局部的双层壁,在滑阀腔、阴转子腔靠外侧和吸气口等处未做到双层壁设计,双层壁在螺杆压缩机的机体结构中占有的比值很小。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振降噪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螺杆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包括壳体与腔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筒形,所述腔体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腔体包括阳转子腔、阴转子腔与滑阀腔,分别用于放置阳转子、阴转子与滑阀;在所述阳转子腔、所述阴转子腔与所述滑阀腔的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与第三支撑筋,用于在所述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增加隔音腔。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与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阳转子腔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阴转子腔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三固定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滑阀腔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筋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或所述第一支撑筋上。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支撑筋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或所述第三固定柱上。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还包括吸气端及排气端;所述吸气端与所述排气端分别置于所述腔体的两端。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音腔的截面积占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总横截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2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音腔的截面积占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总横截面积的比例为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螺杆压缩机,包括吸气结构、排气结构与所述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所述吸气结构与所述排气结构分别连接到所述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吸气结构、所述排气结构分别置于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壳体的两端开口上,并分别与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吸气端、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排气端连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提高双层壁在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中占有的比值,隔音腔的截面积占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总截面积的比值达到最优,避免腔体与壳体过多地接触,壳体成为隔音壁,使腔体内零部件的运动与外界隔离,支撑筋还保证了支撑强度;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达到降噪并减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吸气端)的轴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后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排气端)的轴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双层壁占有的比值很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双层壁比值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螺杆压缩机来实现较高比值的双层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包括壳体110与腔体120。壳体110为中空筒形,腔体120置于壳体110的内部。一般情况下,通过固定装置将腔体120固定于壳体110中。壳体110成为隔音壁,使腔体120内的零部件运动与外界隔离,达到降噪并减振的目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成为双层壁结构。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吸气端)的轴视示意图,腔体120包括阳转子腔122、阴转子腔124与滑阀腔126,分别用于放置阳转子、阴转子与滑阀。在阳转子腔122、阴转子腔124与滑阀腔126的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筋132、第二支撑筋134与第三支撑筋136,三条支撑筋用于在腔体120与壳体110之间增加隔音腔,在滑阀腔126、阴转子腔124靠外侧与吸气口等处做到双层壁设计,提高双层壁在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中占有的比值。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腔体120与壳体110之间设置第一固定柱112、第二固定柱114与第三固定柱116。第一固定柱112的一端连接到阳转子腔122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第二固定柱114的一端连接到阴转子腔124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第三固定柱116的一端连接到滑阀腔126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后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排气端)的轴视示意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筋132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上。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支撑筋134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或第一支撑筋132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筋134连接到第一支撑筋132上,可以避免腔体120与壳体110过多地接触,提高双层壁在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中占有的比值。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三支撑筋136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或第三固定柱116上,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筋136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这样第一支撑筋132与第三支撑筋136均连接到壳体110,可以提高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的稳定性,避免振动时发生颤动。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隔音腔的截面积占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的总横截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25%。通过计算可知,较优地,隔音腔的截面积占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的总截面积的28%,不考虑转子腔和滑阀腔,隔音腔的截面积占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的总截面积的42%,已达到最优比值。三条支撑筋能够保证强度要求,确保转子、轴承的同心度、平行度,保证转子高速旋转的需要,受力平衡,整体结构稳定。本专利技术中,三条支撑筋尺寸在结构限制的条件下均已达到最小,让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的运动转子所在的腔体120全部被隔音腔隔开,阻滞噪音、振动的传递。请结合图2和图4所示,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100中心的腔体120已完全被外面的空腔所隔开,与壳体110一起达到了完全的双层壁结构。螺杆压缩机中运动的阳转子、阴转子所在的转子腔:阳转子腔122、阴转子腔124被附近的隔音腔包裹,在容量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滑阀腔126被附近的隔音腔包裹,使得壳体110相当于一个隔音板。较优地,第二支撑筋134与第三支撑筋136不同时连接到壳体110的内壁上,这样既可以保证支撑强度,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及螺杆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包括壳体与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筒形,所述腔体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腔体包括阳转子腔、阴转子腔与滑阀腔,分别用于放置阳转子、阴转子与滑阀;在所述阳转子腔、所述阴转子腔与所述滑阀腔的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与第三支撑筋,用于在所述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增加隔音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包括壳体与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中空筒形,所述腔体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腔体包括阳转子腔、阴转子腔与滑阀腔,分别用于放置阳转子、阴转子与滑阀;在所述阳转子腔、所述阴转子腔与所述滑阀腔的外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与第三支撑筋,用于在所述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增加隔音腔,使所述滑阀腔、所述阴转子腔处形成双层壁结构,提升双层壁结构在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中占有的比值;所述腔体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与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阳转子腔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阴转子腔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三固定柱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滑阀腔的外壁,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隔音腔的截面积占所述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的总横截面积的比例大于或等于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压缩机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到所述壳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雨时张天翼李日华许康蔺维君谭功胜龙浩彭延海杨侨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