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章寿专利>正文

内鹤管式液体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01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槽车,包括车身和装在车身内的内鹤管,内鹤管一端通到车身最低处,另一端通出车身之外,内鹤管最高点的内管壁位于安全余量线之上。其优点是在保证密封性之下实现了下装下卸工艺,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并有效地克服了夏季高温时的“气阻”问题。特别适用于铁路油运槽车。(*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体运输的槽车。现有油槽车在装卸时必需采用上装上卸工艺,其鹤管结构复杂,需装多个旋转接头以及平衡体、针阀等配件,还需要装卸油铁路栈桥,劳动强度较大。另外采用现有槽车及鹤管设备在高温季节,我国南方油库在接卸汽油时遇到“气阻”现象较多,而“气阻”现象与鹤管位置过高、鹤管及鹤管主泵前的管线太长、弯头太多有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方便,在高温季节不发生“气阻”现象的鹤管槽车设备。本技术包括车身1,车身1内部装有鹤管2,鹤管2一端通到车身1的最底部,另一端通出车身1外面,鹤管2最高点3的管内壁位于安全余量线4之上。本技术的优点是一、结构简单,不需要旋转接头、平衡锤体、针阀等配件以及装卸油铁路栈桥等附属设施,节省了大量投资;二、操作方便,完全实现了下卸工艺,减轻了劳动强度,且车身的油密性极好;三、便于现有油槽车的改装;四、能有效地克服“气阻”问题,本技术内鹤管比现有鹤管最高点高度降低一米多,鹤管及鹤管到泵前的管线缩短,弯头数大大减少,有效地增加了管路中的油压,防止了“气阻”现象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横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剖面图。参照附图本技术包括车身1,车身1内部装有鹤管2,鹤管2一端通到车身1的最底部,另一端通出车身1外面,鹤管2的最高点3的管内壁位于安全余量线4之上。所述的安全余量线4是现有的油槽车一般的最高载油液平线,一般说来直径28米的槽车其安全余量线4距车顶0.4米,直径26米的槽车其安全余量线4距车顶0.3米。鹤管2的引出段5从车身1的下部通出,引出段5的端部装有阀门6,该阀门可以是闸阀或球阀,卸油管通过接头7接阀门6。鹤管2通到车身1最低点的一端通过斜筋8与车身1固接,车身1顶部装有呼吸阀。权利要求1.一种内鹤管式液体槽车,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车身(1)内部装有鹤管(2),鹤管(2)一端通到车身(1)的最底部,另一端通出车身(1)外面,鹤管(2)的最高点(3)的管内壁位于安全余量线(4)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式液体槽车,其特征在于鹤管(2)的引出段(5)从车身(1)的下部通出车身(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鹤管式液体槽车,其特征在于引出段(5)的端部装有阀门(6)。专利摘要一种液体槽车,包括车身和装在车身内的内鹤管,内鹤管一端通到车身最低处,另一端通出车身之外,内鹤管最高点的内管壁位于安全余量线之上。其优点是在保证密封性之下实现了下装下卸工艺,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设备投资,并有效地克服了夏季高温时的“气阻”问题。特别适用于铁路油运槽车。文档编号B61D5/00GK2100336SQ9121983公开日1992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7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章寿 申请人:陈章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鹤管式液体槽车,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车身(1)内部装有鹤管(2),鹤管(2)一端通到车身(1)的最底部,另一端通出车身(1)外面,鹤管(2)的最高点(3)的管内壁位于安全余量线(4)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寿
申请(专利权)人:陈章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