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燃烧气体的内部再循环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及其运转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燃烧气体的内部再循环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更详细地涉及应用了内部再循环技术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所述内部再循环技术在没有其它设备的情况下,将在燃烧室内产生的燃烧气体传递到燃烧室的内部而并非该燃烧室的外部连接通路。
技术介绍
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为烃类的化石燃料。但是,由这种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被严肃地提及。作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除了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以外,还有由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生成的一氧化碳(CO)或烟灰(soot)等。使用现有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器无法避免由于燃烧时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具有NO和NO2的化学式的氮氧化物(NOx)。发展用于抑制其产生的低NOx燃烧技术,通过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形态、空气燃料比等燃烧器的结构改善来实现上述目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其它氧气反应,产生烟雾和大气的臭氧增加等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上述燃烧过程中产生排放物(emission)的情况下会给环境和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各国以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加强控制。氮氧 ...
【技术保护点】
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燃料喷射体,向燃烧炉的内部供给主燃料;副燃料喷射体,在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周围配置有至少一个以上,并配置为其前端进入所述燃烧炉的内部;再循环诱导部,通过流体力学的力使所述燃烧炉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在所述燃烧炉中再循环;燃料供给部,向所述主燃料喷射体和副燃料喷射体供给燃料;氧化剂供给部,向所述主燃料喷射体和所述副燃料喷射体之间的空间供给氧化剂;中心氧化剂喷射部,将从所述氧化剂供给部供给的氧化剂沿着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内部输送至所述燃烧炉内;以及空气多级套管,配置为环绕所述主燃料喷射体以用于使空气形成多级,从所述氧化剂供给部供给的氧化剂经过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12 KR 10-2013-01369181.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燃料喷射体,向燃烧炉的内部供给主燃料;副燃料喷射体,在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周围配置有至少一个以上,并配置为其前端进入所述燃烧炉的内部;再循环诱导部,通过流体力学的力使所述燃烧炉中产生的燃烧气体在所述燃烧炉中再循环;燃料供给部,向所述主燃料喷射体和副燃料喷射体供给燃料;氧化剂供给部,向所述主燃料喷射体和所述副燃料喷射体之间的空间供给氧化剂;中心氧化剂喷射部,将从所述氧化剂供给部供给的氧化剂沿着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内部输送至所述燃烧炉内;以及空气多级套管,配置为环绕所述主燃料喷射体以用于使空气形成多级,从所述氧化剂供给部供给的氧化剂经过所述空气多级套管的内外部被多级地供给,当将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喷出口的直径设为B、所述空气多级套管的直径设为D、所述再循环诱导部的内部直径设为C时,表示预混合强度的第1性能指数η1由下述式确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性能指数的值在0.3至0.5之间的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还包括配置在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前端的旋流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喷出口的直径设为B、所述旋流器的直径设为A时,表示喷嘴形状系数的第2性能指数η2由下述式确定,所述第2性能指数的值在1.5至2.0之间的范围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喷出口的直径设为B、所述旋流器的直径设为A、所述再循环诱导部的内部直径设为C时,表示旋流系数的第3性能指数η3由下述式确定,所述第3性能指数的值在0.25至0.55之间的范围内,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再循环诱导部中的喷射喷嘴之间的距离设为E、燃料管的直径设为F时,表示再循环部的流速的第4性能指数η4由下述式确定,所述第4性能指数的值在40至80之间的范围内,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主燃料喷射体的喷出口的直径设为B、所述再循环诱导部的内部直径设为C时,表示燃烧器出口的流速的第5性能指数η5由下述式确定,所述第5性能指数的值在35至75之间的范围内,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还包括附设在所述空气多级套管的外面的促进再循环突起部,所述促进再循环突起部增加在所述再循环诱导部和所述空气多级套管之间流动的所述燃烧气体的流速。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氮氧化物燃烧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世元,李昌烨,權慜晙,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