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系统,其可降低从废气排出的氮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具备燃烧炉(2)和煤烟去除装置(9),该燃烧炉(2)具有向炉内供给燃料及燃烧用氧气的燃烧器部(2a)、燃烧形成于燃烧器部(2a)的下游侧燃料的还原区域、供给燃烧用氧气(21)以完全燃烧通过还原区域的未燃的燃料的燃烧氧气供给口(2b),该煤烟去除装置(9)除去从燃烧炉(2)排出的废气中的煤烟,从燃烧炉(2)和煤烟去除装置(9)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22)被导入燃烧器部(2a),从煤烟去除装置(9)的下游侧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23)被导入燃烧氧气供给口(2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系统,特别是涉及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在火力发电厂等中,由于资源量多,所以多将煤作为燃料使用。但是,煤相比油或天然气,燃料中的碳量多,因此,在利用空气燃烧式的锅炉燃烧煤的情况下,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增多。如图5所示,为了易于高浓度回收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用氧气燃烧锅炉系统101。氧气燃烧锅炉系统101具备将煤微粉碎的煤粉机103、燃烧由煤粉机103粉碎了的煤并排出废气的氧气燃烧锅炉102、去除从氧气燃烧锅炉102排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脱氮装置104、去除废气中的尘埃等的脱尘装置105、去除废气中的硫氧化物的脱硫装置106、为了去除废气中的水分将废气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107。煤粉机103在干燥微粉碎后的煤的同时,导入将微粉碎后的煤从煤粉机103向氧气燃烧锅炉102输送的输送气体。该输送气体使用从脱硫装置106经由气体冷却器107导出的废气(下称“一次再循环气”。)。一次再循环气为了干燥煤而通过设于脱氮装置104和脱尘装置105之间的热风机108加热。热风机108在从脱氮装置104导出的高温废气和通过气体冷却器107的低温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对导入煤粉机103的一次再循环气进行加热。氧气燃烧锅炉102使用可通过两级燃烧在氧气燃烧锅炉102的炉内(未图示)脱氮的锅炉(例如专利文献I)。氧气燃烧锅炉102具备向氧气燃烧锅炉102内供给从燃烧用氧气供给系统导入的氧气及后述二次再循环气和作为燃料的煤的燃烧器部102a。另外,氧气燃烧锅炉102具备将从燃烧氧气供给系统向燃烧器部102a的下游侧导入的氧气及后述二次再循环气供给到氧气燃烧锅炉102内的附加空气口(下称“AA 口”。)102b。从燃烧器部102a及AA 口 102b向氧气燃烧锅炉102内供给的氧气作为稀释气体混合从气体冷却器107的下游侧导入的废气的一部分(下称“二次再循环气”。)。二次再循环气通过热风机108加热,然后与向燃烧器部102a及AA 口 102b导入的氧气混合。向燃烧器部102a供给以相对从煤粉机103供给的煤的理论燃烧氧气量,从燃烧用氧气供给系统导入的氧气量为I以下的方式调整的氧气。从燃烧用氧气供给系统导入的氧气量中残余的氧气被供给到AA 口 102b。因此,氧气燃烧锅炉102的燃烧器部102a和AA 口102b之间的区域为氧气不足状态。由于燃烧器部102a和AA 口 102b之间为氧气不足状态,由此,燃烧器部102a和AA口 102b之间的区域为还原环境。从燃烧器部102a向氧气燃烧锅炉102内投入的燃料由于燃烧产生废气。产生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在通过存在于燃烧器部102a和AA 口 102b之间的还原环境时被还原一部分。由此,可以在氧气燃烧锅炉102内降低氮氧化物。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将通过脱氮装置、热风机、脱尘装置及脱硫装置的废气的一部作为二次再循环气导入的氧气燃烧锅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306888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9421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昭59-19501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或图5所示的氧气燃烧锅炉系统101中,因为将从氧气燃烧锅炉102排出的氮氧化物的浓度高的废气作为二次再循环气使其再循环,并再投入氧气燃烧锅炉102,所以,存在设于氧气燃烧锅炉102的下游侧的脱氮装置104的处理 负担大的问题。另外,因为由脱氮装置104处理的氮氧化物的浓度高,所以,存在向通过脱氮装置104的废气进行喷雾的氨气的消耗量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从废气排出的氮氧化物的燃烧系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采用以下的方式。S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燃烧炉,其具有向炉内供给燃料及燃烧用氧气的燃烧器部、形成于该燃烧器部的下游侧的燃烧燃料的还原区域、供给燃烧用氧气以完全燃烧通过了该还原区域的未燃的燃料的燃烧氧气供给口 ;烟去除装置,其去除从该燃烧炉排出的废气中的煤烟,从所述燃烧炉和所述煤烟去除装置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被导向所述燃烧器部,从所述煤烟去除装置的下游侧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被导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将从燃烧炉和煤烟去除装置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从燃烧器部向燃烧炉的炉内再供给。另外,在燃烧炉的燃烧器部和燃烧氧气供给口之间形成有还原环境下(还原区域)。由此,可以将从燃烧炉和煤烟去除装置之间分支的废气在形成于燃烧炉的还原环境下还原、导出。因此,可以降低从燃烧炉向煤烟去除装置导入的废气的流量及煤烟的量。因此,可以将煤烟去除装置的容量小型化。另外,从煤烟去除装置的下游侧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为通过煤烟去除装置将煤烟即氮氧化物的浓度降低了的废气。将该氮氧化物的浓度降低后的废气导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用于促进通过燃烧炉的炉内的还原环境而一部分被还原的废气中的未燃的燃料的完全燃烧,因此,含有的氮氧化物以低浓度可以直接将废气向燃烧炉的炉外导出。由此,通过使氮氧化物的浓度降低了的的废气向燃烧炉和煤烟去除装置进行再循环,可以抑制燃烧炉的炉出口的氮氧化物的浓度的增加。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所述煤烟去除装置具备去除从燃烧炉排出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脱氮部、通过该脱氮部的废气和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导入的废气进行热交换的的热交换部、去除通过所述热交换部的废气中的煤尘的脱尘部、去除通过该脱尘部的废气中的硫氧化物的脱硫部、冷却通过该脱硫部的废气的冷却部,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导入从所述脱硫部和所述冷却部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将从脱硫部和冷却部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导向燃烧炉的燃烧氧气供给口。因此,可以降低导向脱氮部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流量,同时可以降低导向冷却部的废气的流量。因此,可以将脱氮部小型化,同时缩小冷却部的容量。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导入从所述脱尘部和所述脱硫部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将从脱尘部和脱硫部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导向燃烧氧气供给口。因此,可以在降低导向脱氮部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流量的同时,降低导向脱硫部及冷却部的废气的流量。因此,可以将脱氮部小型化,同时缩小脱硫部及冷却部的容量。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导入从所述脱氮部和所述脱尘部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将从脱氮部和脱尘部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导向燃烧氧气供给口。因此,可以降低导向脱氮部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流量,同时降低导向热交换部、脱尘部、脱硫部及冷却部的废气的流量。因此,可以将脱氮部小型化,同时缩小热交换部、脱尘部、脱硫部及冷却部的容量。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所述脱氮部具备向废气中供给氨气的氨气供给部和由该氨气供给部供给的废气通过的催化部。本专利技术的燃烧系统中,将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流量的废气导向脱氮部。因此,相比将未降低氮氧化物的流量的废气导至脱氮部的情况,可以减小供给的氨气的量。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从燃烧炉和煤烟去除装置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从燃烧器部向燃烧炉的炉内进行再供给。另外,在燃烧炉的燃烧器部和燃烧氧气供给口之间形成还原环境下。由此,可以将从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16 JP 2010-1372111.一种燃烧系统,其具备燃烧炉,其具有向炉内供给燃料及燃烧用氧气的燃烧器部、燃烧形成于该燃烧器部的下游侧燃料的还原区域、供给燃烧用氧气以完全燃烧通过了该还原区域的未燃的燃料的燃烧氧气供给口;煤烟去除装置,其去除从该燃烧炉排出的废气中的煤烟,从所述燃烧炉和所述煤烟去除装置之间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被导向所述燃烧器部,从所述煤烟去除装置的下游侧分支的废气的一部分被导向所述燃烧氧气供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系统,其中,所述煤烟去除装置具备去除氮氧化物的脱氮部、通过该脱氮部的废气和向所述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政彦,菅沼博,有贺健,藤村皓太郎,大丸卓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