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8339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驱动电路、供电电源、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滤波电路;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芯片电源输入端和驱动电路电源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输入端,所述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所述三相电机与外部用电电源之间连接滤波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增程控制器的控制芯片、驱动电路、供电电源、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滤波电路存在诸多问题,现有的驱动电路经常驱动失灵,供电电源供电不稳,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检测不准确,而且滤波电路效果欠佳的问题,所以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其关键在于,包括:控制芯片、驱动电路、供电电源、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滤波电路;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芯片电源输入端和驱动电路电源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输入端,所述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所述三相电机与外部用电电源之间连接滤波电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供电电源、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滤波电路、驱动电路电路设计合理,供电电源稳定供电,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检测位置准确,滤波电路工作温度,驱动电路驱动顺畅。所述的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优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14电阻一端连接第57电容一端,所述第14电阻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三相驱动端,第16电阻一端连接第58电容一端,所述第16电阻另一端连接控制芯片三项驱动端,第3电容和第4电容并联后的一端连接供电电源,所述所述第3电容和第4电容并联后的另一端连接驱动芯片电压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的VB端连接第I电容和第2电容并联后的一端,所述驱动芯片的VS端连接所述第I电容和第2电容并联后的另一端,所述第I电容和第2电容并联后的一端还连接第I电阻一端,所述第I电阻另一端连接第I二极管负极,所述第I 二极管正极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I电阻一端还连接第I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I晶体管基极连接第8电阻一端,所述第8电阻另一端连接驱动芯片HO端,所述驱动芯片VS端还连接第10电阻一端,所述第1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电阻一端和第6晶体管基极,所述第6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I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6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10电阻一端和第51电容一端,所述第51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18电阻一端,所述第11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晶体管发射极和第11电阻一端,所述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51电容一端和第2场效应管源极,所述第2场效应管栅极连接第2电阻一端,所述第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电阻另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所述第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3电阻一端还连接第4电阻一端,所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4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4电阻一端还连接第5电阻一端,所述第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5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3场效应管源极、第4场效应管源极和第5场效应管源极分别连接第11电阻一端,所述第2场效应管漏极、第3场效应管漏极、第4场效应管漏极和第5场效应管漏极连接电池供电,所述驱动芯片的LO端连接第30电阻一端,所述第3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晶体管基极和第31电阻一端,所述第9晶体管集电极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9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14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14晶体管基极连接第31电阻一端,所述第14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31电阻另一端,所述第14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52电容一端,所述第52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19电阻一端,所述第11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晶体管发射极和第32电阻一端,所述第32电阻一端分别连接第25电阻一端、第26电阻一端、第27电阻一端、第28电阻一端,所述第2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2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1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2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2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28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3场效应管栅极,所述第10场效应管漏极、第11场效应管漏极、第12场效应管漏极、第13场效应管漏极分别连接第11电阻一端,所述第10场效应管源极、第11场效应管源极、第12场效应管源极、第13场效应管源极分别连接第32电阻另一端,所述第11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20电阻一端,所述第12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2电阻另一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驱动电路工作稳定顺畅,电路设计合理。所述的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包括:第19电阻一端连接第24电阻一端,所述第24电阻另一端接地,第20电阻一端连接第24电阻一端,所述第2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I运算放大器正极,第I运算放大器负极分别连接第9电阻一端和第15电阻一端,所述第9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5电阻另一端连接15V电压,所述第I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第13电阻一端和第17电阻一端,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压,所述第1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晶体管基极,所述第8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29电阻一端,所述第29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8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7晶体管基极,所述第8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6电阻一端,所述第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 二极管负极和第7晶体管发射极,第21电阻、第22电阻、第23电阻并联之后的一端连接第7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21电阻、第22电阻、第23电阻并联之后的另一端连接第7电阻一端,所述第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49电容一端,所述第49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49电容一端还连接第2 二极管负极,所述第2 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16电阻一端,所述第11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15电阻一端,第117电阻和第50电容并联之后一端连接第115电阻一端,所述第117电阻和第50电容并联之后另一端接地,所述第7电阻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所述第6电容另一端连接第8电容一端,所述第8电容另一端连接继电器输入端,第18电阻和第12电阻并联之后一端连接继电器输入端,所述第18电阻和第12电阻并联之后另一端连接继电器输出端,所述第18电阻和第12电阻并联之后另一端连接第7电容一端,所述第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9电容一端,所述第9电容另一端连接5V电压。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供电电源为增程控制器提供稳定电压,提高增程控制器的工作效率。所述的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4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0电容一端,所述第1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电容一端和接地,所述第1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 二极管正极和第42电阻一端,所述第4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4电阻一端和5V电压,所述第3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电容一端和变频器停止端,所述第42电阻一端还连接变频器启动端。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控制开关为增程控制器提供开关控制,提高增程控制器的工作效率。所述的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优选的,还包括:怠速电路,所述怠速电路包括第6二极管负极连接5V电压,所述第6 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39电阻和第41电阻一端,所述第39电阻另一端连接5V电压,所述第41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6电容一端,所述第16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4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7电容一端,所述第17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7电容一端还连接第21晶体管基极,所述第21晶体管发射极接地,所述第21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5 二极管正极,所述第5 二极管正极和负极还分别连接怠速电磁阀的两端Z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增程控制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驱动电路、供电电源、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滤波电路;所述供电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芯片电源输入端和驱动电路电源输入端,所述驱动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输入端,所述三相电机位置检测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所述三相电机与外部用电电源之间连接滤波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兴沈茂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神驰新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