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正荣专利>正文

平衡式驻车、应急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733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操纵杆7内的内拉杆4套有弹簧的下端有圆形的塞形棘爪8,锁止板10呈扇形的弧边有棘齿,汽车横梁上支架17与增力臂12一端相联接,增力臂12的另一端与主钢索3相联接、中部偏一边与可调拉杆13一端连接,可调拉杆13另一端与平衡杆20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调校难度及工作量少,能多次快速重复使用,能自动调节左右轮制动效能,故障低不易失效等特点。可广泛应于国产大型客、货车。(*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汽车的驻车、应急制动装置,尤其是平衡式驻车、应急制动装置。国产大型货车,多采用位于变速器后部的中央(手)制动器来实现驻车制动。当需实施驻车或应急制动时,驾驶员拉动手柄使中央驻车制动器产生制动,车辆的运动惯性或势能通过主减速器、传动轴被强行限制,从而达到其制动目的。它的不足在于1、变速器后油封漏油时,中央手制动器易于失效。2、维修、调校繁杂,且不易保持其经常性的良好技术状况。3、车辆行进中以中央手制动器作应急制动时,传动系将承受强大的冲击载荷(特别是下坡)易造成恶性机损及事故。因此“中央手制动不宜作为车辆行进中的应急制动”已成为业内专家的共识。当然也难于满足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6.1.2条“汽车应具有应急制动功能”的基本要求。另外,近几年有少数国产大型客货车开始采用弹簧储能驻车、应急制动装置。该装置虽克服了中央手制动的缺点,且制动性能也大大改善,但结构复杂,造价高,维修保养难度及工作量加大,当全车气压不足时不能多次重复使用。且在较易“堵车”的交通环境中一旦行车制动故障或全车气压丧失而弹簧储能制动生效时,拖移不能,解除制动也并非顷刻即能完成,“堵车”更甚。在专利申请号97207477.5公开了“一种带平衡杆的驻车、应急制动装置”是为城市客车而设计,故存在着对刹车气室有较大改动和操纵回程大等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不更改原车布局和零部件的基础上,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加以进一步的克服,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调校难度及工作量小、能自动调节左右轮制效能的驻车、应急制动效能好的平衡式驻车、应急制动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有滑轮、滑轮轴、主钢索、操纵杆、操纵杆销轴、拉杆销轴、平衡杆、分拉索、制动调整臂、行车制动气室、制动凸轮轴、制动鼓、制动蹄回位簧、摩擦片、制动蹄定端销、制动蹄、其操纵杆内的内拉杆上端与解除柄相连、套有弹簧的下端有圆形的塞形棘爪,操纵杆下端通过操纵杆销轴与扇形的锁止板连接,锁止板呈扇形弧边有棘齿,汽车横梁上支架通过增力臂轴与增力臂一端相联接,增力臂的另一端与主钢索和回位拉簧相联接、中部偏一边通过中活销与带有调节螺母的可调拉杆一端连接,可调拉杆穿过汽车横梁上的衬套与平衡杆连接。使用本技术实施驻车或应急制动时,驾驶员拉动操纵杆,通过主钢索使增力臂向前偏转,并带动可调拉杆和平衡杆前移,分装于平衡杆两端的分拉索则拉动原车制动调整臂使制动凸轮转动张开制动蹄而产生制动作用。若左右轮制动蹄、鼓之间隙有异,平衡杆即根据左右受力差异而自动偏转一个角度实现自动调节,以实现左右制动的均衡性。因此,在应急制时,车轮因两边制动效能的均衡而不致产生侧滑,提高了车辆在应急状态下的安全性。当驾驶员手离操纵杆后,安装于操纵杆内的塞式棘爪在弹簧压力与锁止板锁止,保持车辆制动状态。当需解除制动时,驾驶员按下解除手柄并前推操纵杆,制动即被解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调校难度及工作量少、能多次快速重复使用、能自动调节左右轮制动效能、在应急制动时无冲击载荷、作用过程柔和,可减少应急制动时乘客碰撞事故,并具有故障率低不易失效等特点。可广泛应于国产大型客、货车。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轮 2—滑轮轴 3—主钢索 4—内拉杆 5—弹簧 6—解除柄 7—操纵杆 8—塞形棘爪9—操纵杆销轴 10—锁止板 11—边活销 12—增力臂 13—可调拉杆 14—调节螺母15—中活销 16—增力臂轴 17—支架 18—衬套 19—拉杆销轴20—平衡杆 21—分拉索 22—制动调整臂 23—行车制动气室24—制动凸轮轴 25—制动鼓 26—制动蹄回位簧 27—摩擦片28—制动蹄定端销 29—制动蹄30—回位拉簧从附图所示,锁止板10与操纵杆锁轴9和操纵杆7一端连接,操纵杆7的上部外有解除柄6、内装置有内拉杆4、弹簧5和塞形棘爪、中部与主钢索3连接,主钢索3绕过装置在滑轮轴2上的滑轮1与边活销11、回位拉簧30和增力臂12一端相连,增力臂12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汽车横梁上的支架17和增力臂轴16相连,增力臂12中偏一边与中活销15,带有调节螺母14的可调拉杆13一端相连,可调拉杆13穿过衬套18与平衡杆20中部相连接,平衡杆20两端通过分拉索21与制动调整臂22和行车制动气室23相连,制动鼓25内有制动凸轮轴24、制动蹄回位簧26、摩擦片27、制动蹄定端销28和制动蹄29。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式驻车、应急制动装置,包括有滑轮(1)、滑轮轴(2)、主钢索(3)、操纵杆(7)、操纵杆销轴(9)、拉杆销轴(11)、平衡杆(20)、分拉索(21)、制动调整臂(22)、行车制动气室(23)、制动凸轮轴(24)、制动鼓(25)、制动蹄回位簧(26)、摩擦片(27)、制动蹄定端销(28)、制动鼓(29)、其特征是操纵杆(7)内的内拉杆(4)上端与解除柄(6)相连、套有弹簧(5)的下端有圆形的塞形棘爪(8),操纵杆(7)下端通过操纵杆销轴(9)与扇形的锁止板(10)连接,锁止板(10)呈扇形的弧边有棘齿,汽车横梁上支架(17)通过增力臂轴(16)与增力臂(12)一端相联接,增力臂(12)的另一端与主钢索(3)和回位拉簧(30)相联接、中部偏一边通过中活销(15)与带有调节螺母(14)可调拉杆(13)一端连接,可调拉杆(13)穿过汽车横梁上的衬套(18)与平衡杆(20)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其操纵杆7内的内拉杆4套有弹簧的下端有圆形的塞形棘爪8,锁止板10呈扇形的弧边有棘齿,汽车横梁上支架17与增力臂12一端相联接,增力臂12的另一端与主钢索3相联接、中部偏一边与可调拉杆13一端连接,可调拉杆13另一端与平衡杆20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调校难度及工作量少,能多次快速重复使用,能自动调节左右轮制动效能,故障低不易失效等特点。可广泛应于国产大型客、货车。文档编号B60T1/00GK2403642SQ9925872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任正荣 申请人:任正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式驻车、应急制动装置,包括有滑轮(1)、滑轮轴(2)、主钢索(3)、操纵杆(7)、操纵杆销轴(9)、拉杆销轴(11)、平衡杆(20)、分拉索(21)、制动调整臂(22)、行车制动气室(23)、制动凸轮轴(24)、制动鼓(25)、制动蹄回位簧(26)、摩擦片(27)、制动蹄定端销(28)、制动鼓(29)、其特征是操纵杆(7)内的内拉杆(4)上端与解除柄(6)相连、套有弹簧(5)的下端有圆形的塞形棘爪(8),操纵杆(7)下端通过操纵杆销轴(9)与扇形的锁止板(10)连接,锁止板(10)呈扇形的弧边有棘齿,汽车横梁上支架(17)通过增力臂轴(16)与增力臂(12)一端相联接,增力臂(12)的另一端与主钢索(3)和回位拉簧(30)相联接、中部偏一边通过中活销(15)与带有调节螺母(14)可调拉杆(13)一端连接,可调拉杆(13)穿过汽车横梁上的衬套(18)与平衡杆(2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正荣
申请(专利权)人:任正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