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空间三自由度回转角及偏移量的球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492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测空间三自由度回转角及偏移量的球铰链。传统的球铰链角度测量方式复杂,难以保证高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块弧形滑块均与球头的滑槽通过滚动副连接;固定在两块弧形滑块的两根销轴分别支承在球窝底座的一个销轴孔内;球头连接杆与球头固定,输出杆的支承孔支承在球头连接杆上;滑槽底部设有电容电极阵列;销轴上设有四个第二电容电极组;球头连接杆上设有四个第三电容电极组;弧形滑块的内侧、球窝的销轴孔孔壁和输出杆的支承孔孔壁均设有电容传感电极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球铰链空间回转角度及偏移量的非接触式检测,且算法简单、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可测空间三自由度回转角及偏移量 的球铰链。
技术介绍
球铰链是一种普遍采用的三自由度机械关节,具有结构紧凑、运动灵活和承载力 强等优点,成为并联机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和汽车零部件等机械设备中的关键构件 。例如,并联机床作为新型的数控加工装备,其中每一个支链均通过铰链与动、静平台相连, 系统的准静态误差对机床精度的影响约占70%,而球铰链误差对准静态误差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球铰链的运动受制于铰链的关节间隙和结构刚性等,引起的运动误差影响系统的传 动精度,因此球铰空间回转角度的检测对系统误差预测分析、反馈和补偿十分必要,有利于 运动机构控制的优化。 传统的角度测量由以单自由度运动对象为主,通常有机械式测角、电磁式测角和 光学测角等方法。球铰链空间回转角度的测量对象是在约束球窝中绕球心进行三自由度 转动的球形转子,传统的单自由度角位移检测方法难以直接应用,许多研究者针对相关问 题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机构。当前,球形转子的运动方位测量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 非接触式。其中,接触式测量方案的主要代表有采用滑轨支架机构和三个旋转编码器实现 测量结构上解耦,转化为单自由度测量问题;非接触式测量结构主要是基于光学传感器、视 觉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原理进行设计,从数据处理上实现多自由度角位移的解耦测量。 然而上述检测方法所要构建系统比较复杂,测量数据的处理难度较大,难以保证 较高的测量精度,且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安装空间和工作环境等有较高的要求,要投入较大 的成本,研究方案有明显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测空间三自由度回转角及 偏移量的球铰链,基于柱面形电容极板间的面积变化引起输出电容变化的原理,以实现球 铰链运动角度测量为目标,在普通球铰链的基础上布置柱面电容电极,从结构上实现对球 铰链三自由度回转角度的解耦和测量。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包括球窝底座、球头、球头连接杆、输出杆、弧形滑块、销轴和空间回转 角测量装置;所述的空间回转角测量装置包括电容电极阵列、第二电容电极组、第三电容电 极组、第一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二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三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四电容传感电 极对、第五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六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七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八电容传感电 极对、第九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十电容传感电极对、第i^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十二电容传 感电极对。 所述球窝底座的球窝两侧对称开设有销轴孔;所述球头的顶部与球头连接杆固 定,侧部开设有圆弧形的滑槽;两块弧形滑块设置在滑槽的两端,且均与滑槽的两侧壁通过 滚动副连接;所述弧形滑块的外侧固定有销轴;球头嵌入球窝内,两根销轴通过轴承支承 在两个销轴孔内;所述输出杆的支承孔通过轴承支承在球头连接杆上。 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电容电极阵列;电容电极阵列包括沿滑槽的 槽宽方向等距布置的四个第一电容电极组,每个第一电容电极组包括沿滑槽的槽长方向等 距布置的10?12个第一电容电极;所述弧形滑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二 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三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四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 沿滑槽的槽宽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传感电极C θ χ??和第二电容传感电极 C Θ X12 ;第二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宽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容传感 电极C θ χ21和第四电容传感电极C θ χ22 ;第三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长方向对 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五电容传感电极C δ xll和第六电容传感电极C δ χ12 ;第四电容传 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长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七电容传感电极C δ χ21和第八 电容传感电极CSx22。 所述的销轴上设有沿销轴轴向等距布置的四个第二电容电极组,每个第二电容电 极组包括沿销轴周向均布的5?7个第二电容电极;球窝的销轴孔孔壁设有第五电容传感 电极对、第六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七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八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五电容传感 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九电容传感电极C Θ yll和第十电容传 感电极C Qyl2 ;第六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一电 容传感电极C Θ y21和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C Θ y22 ;第七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周 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三电容传感电极C δ yll和第十四电容传感电极C δ yl2 ;第 八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五电容传感电极C δ y21 和第十六电容传感电极C δ y22。 toon] 所述的球头连接杆上设有沿轴向等距布置的四个第三电容电极组;每个第三电容 电极组包括沿球头连接杆周向均布的5?7个第三电容电极;输出杆的支承孔孔壁设有 第九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十电容传感电极对、第i^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十二电容传感电 极对;第九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七电容传感电 极C Θ Zll和第十八电容传感电极C Θ Z12 ;第十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轴向对齐设 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九电容传感电极C θ z21和第二十电容传感电极C θ z22 ;第^^一电容 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二十一电容传感电极C δ zll和第 二十二电容传感电极CS ζ12 ;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 连接的第二十三电容传感电极C δ z21和第二十四电容传感电极C δ z22。 所述第一电容电极沿滑槽的槽宽方向上的弧长、沿滑槽的槽长方向上的弧长以 及相邻两个第一电容电极的间距均为P1;第二电容传感电极C Θ Xl2和第四电容传感电 极C θ χ22沿滑槽的槽长方向对齐设置,且第二电容传感电极C θ χ12与第一电容传感电极 C Θ xll、第四电容传感电极C θ χ22与第三电容传感电极C θ χ21的间距均为2P1;第一电容 传感电极C Θ xll与第三电容传感电极C θ χ21的间距为I. 5P1;第六电容传感电极C δ χ12 和第八电容传感电极C δ Χ22沿滑槽的槽宽方向对齐设置,且第六电容传感电极C δ Χ12与 第五电容传感电极C δ xll、第八电容传感电极C δ Χ22与第七电容传感电极C δ X21的间距 均为2P1;第五电容传感电极C δ xll与第七电容传感电极C δ X21的间距为I. 5P lt) 所述第二电容电极沿销轴周向的弧长、沿销轴轴向的长度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电容 电极的间距均为P 2;第十电容传感电极C Θ y12和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C Θ y22沿销轴孔周 向对齐设置,且第十电容传感电极C Θ y12与第九电容传感电极C Θ yll、第十二电容传感电 极C Θ y22与第十一电容传感电极C Θ y21的间距均为2P2;第九电容传感电极C Θ yll与第 i^一电容传感电极C Θ y21的间距为I. 5P2;第十四电容传感电极C δ yl2和第十六电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测空间三自由度回转角及偏移量的球铰链,包括球窝底座、球头、球头连接杆、输出杆、弧形滑块、销轴和空间回转角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间回转角测量装置包括电容电极阵列、第二电容电极组、第三电容电极组、第一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二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三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四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五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六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七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八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九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十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十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对;所述球窝底座的球窝两侧对称开设有销轴孔;所述球头的顶部与球头连接杆固定,侧部开设有圆弧形的滑槽;两块弧形滑块设置在滑槽的两端,且均与滑槽的两侧壁通过滚动副连接;所述弧形滑块的外侧固定有销轴;球头嵌入球窝内,两根销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两个销轴孔内;所述输出杆的支承孔通过轴承支承在球头连接杆上;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电容电极阵列;电容电极阵列包括沿滑槽的槽宽方向等距布置的四个第一电容电极组,每个第一电容电极组包括沿滑槽的槽长方向等距布置的10~12个第一电容电极;所述弧形滑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二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三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四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宽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传感电极Cθx11和第二电容传感电极Cθx12;第二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宽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容传感电极Cθx21和第四电容传感电极Cθx22;第三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长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五电容传感电极Cδx11和第六电容传感电极Cδx12;第四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滑槽的槽长方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七电容传感电极Cδx21和第八电容传感电极Cδx22;所述的销轴上设有沿销轴轴向等距布置的四个第二电容电极组,每个第二电容电极组包括沿销轴周向均布的5~7个第二电容电极;球窝的销轴孔孔壁设有第五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六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七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八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五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九电容传感电极Cθy11和第十电容传感电极Cθy12;第六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一电容传感电极Cθy21和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Cθy22;第七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三电容传感电极Cδy11和第十四电容传感电极Cδy12;第八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销轴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五电容传感电极Cδy21和第十六电容传感电极Cδy22;所述的球头连接杆上设有沿轴向等距布置的四个第三电容电极组;每个第三电容电极组包括沿球头连接杆周向均布的5~7个第三电容电极;输出杆的支承孔孔壁设有第九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十电容传感电极对、第十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和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对;第九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七电容传感电极Cθz11和第十八电容传感电极Cθz12;第十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轴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十九电容传感电极Cθz21和第二十电容传感电极Cθz22;第十一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二十一电容传感电极Cδz11和第二十二电容传感电极Cδz12;第十二电容传感电极对包括沿支承孔周向对齐设置且并联连接的第二十三电容传感电极Cδz21和第二十四电容传感电极Cδz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王文赵鼎成程林袁科杰诸丽燕卢科青范宗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