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器、变速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6082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4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挡器、变速器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解决了换挡挡位失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换挡器包括底座、选换挡杆、连接板组件和换挡臂,连接板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接板和两个侧连接板,其中,两个侧连接板的下端分别与底座铰接,上端分别与上连接板铰接,且两个所述侧连接板平行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换挡方向垂直,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供选换挡杆穿过的选挡孔,选挡孔的长度方向与选挡方向相同,选换挡杆在选挡孔中可沿选挡方向摆动,选换挡杆沿换挡方向摆动时推动上连接板沿换挡方向移动;换挡臂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侧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换挡拉索连接。使用上述换挡器可避免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换挡器、变速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换挡器是应用于变速器中使汽车实现变速或倒行的装置。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通过操纵换挡器的选换挡杆来进行选挡及换挡,从而使汽车实现变速或倒行。如图1所示,现有的换挡器一般包括:底座1、选换挡杆2、换挡臂3、选挡臂5、固定轴6、选挡销8和换挡销9,其中,选换挡杆2的底部设置有球形节4,球形节4上设置有旋转轴7 ;换挡臂3的一端与选换挡杆2连接、另一端与换挡销9连接,换挡销9与变速器中的换挡拉索连接;固定轴6与底座I连接,选挡臂5通过固定轴6与底座I铰接,且选挡臂5的一端与旋转轴7连接、另一端与选挡销8连接,选挡销8与变速器中的选挡拉索连接。当使用上述换挡器进行选挡时,驾驶员操纵选换挡杆2沿图1中A1-A2方向运动,即使选换挡杆2沿选挡方向左右摆动,选换挡杆2通过球形节4带动旋转轴7以球形节4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带动选挡臂5以固定轴6为中心在图1所示C1-C2方向上下摆动,选挡臂5通过选挡销8拉伸或压缩选挡拉索,从而使得变速器中与选挡拉索相连的选挡摇臂总成完成选挡过程。然而,由于换挡臂3与选换挡杆2连接,当驾驶员操纵选换挡杆2沿选挡方向运动时,换挡臂3也会随选换挡杆2沿选挡方向运动,换挡臂3上的换挡销9会拉伸或压缩换挡拉索,可能使得换挡拉索驱动变速器中的换挡机构合件完成换挡动作,从而可能导致在选挡完成前就已经完成换挡,进而可能出现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换挡器,以避免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挡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底座,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一端从所述空腔伸出的选换挡杆,设于所述选换挡杆的底部的球形节,设于所述球形节上的旋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固定轴,通过所述固定轴与底座铰接的选挡臂,所述选挡臂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选挡拉索连接;所述换挡器还包括: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接板和两个侧连接板,其中,两个所述侧连接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座铰接,上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铰接,且两个所述侧连接板平行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换挡方向垂直,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供选换挡杆穿过的选挡孔,所述选挡孔的长度方向与选挡方向相同,所述选换挡杆在所述选挡孔中可沿选挡方向摆动,所述选换挡杆沿换挡方向摆动时推动所述上连接板沿换挡方向移动;换挡臂,所述换挡臂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换挡拉索连接。优选地,所述侧连接板为矩形板或梯形板。可选地,所述选挡孔为长度方向与选挡方向相同的矩形孔,或长轴方向与选挡方向相同椭圆形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换挡器具有以下优势:当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换挡器进行选挡时,驾驶员操纵选换挡杆在上连接板的选挡孔中沿选挡方向摆动,选换挡杆通过球形节带动旋转轴以球形节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带动选挡臂以固定轴为中心上下摆动,选挡臂上下摆动时会拉伸或压缩变速器中的选挡拉索,从而使得变速器中与选挡拉索相连的选挡摇臂总成完成选挡过程。从上述选挡过程可以看出,选挡过程中,选换挡杆在上连接板的选挡孔中摆动,不会使得设于侧连接板上的换挡臂沿选挡方向运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换挡器不会产生在选挡完成前就已经完成换挡的现象,从而避免了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此外,本技术提供的换挡器在进行选挡时不会拉伸或压缩换挡拉索,减少了换挡拉索不必要的拉伸次数和压缩次数,从而延长了换挡拉索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另一种换挡器,以避免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换挡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底座,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一端从所述空腔伸出的选换挡杆,设于所述选换挡杆的底部的球形节,设于所述球形节上的旋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固定轴,通过所述固定轴与底座铰接的选挡臂,所述选挡臂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选挡拉索连接;所述换挡器还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空腔中,所述U形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U形板的两个侧板分别从所述空腔伸出,且所述U形板的两个侧板分别与换挡方向垂直,所述球形节设置于所述U形板内的底部,所述选换挡杆在所述U形板中可沿选挡方向摆动,且所述选换挡杆能够带动U形板沿换挡方向摆动;换挡臂,所述换挡臂的一端与所述U形板的其中一个侧板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换挡拉索连接。优选地,所述换挡器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空腔内,所述U形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U形板与所述支撑件铰接。进一步地,所述U形板的两个侧板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朝向对方弯折的翻边,所述选换挡杆通过推动所述翻边带动U形板沿换挡方向摆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换挡器具有以下优势:当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换挡器进行选挡时,驾驶员操纵选换挡杆沿选挡方向摆动,选换挡杆通过球形节带动旋转轴以球形节为中心上下摆动,从而带动选挡臂以固定轴为中心上下摆动,选挡臂上下摆动时拉伸或压缩变速器中的选挡拉索,使得变速器中与选挡拉索相连的选挡摇臂总成完成选挡过程。从上述选挡过程可以看出,选挡过程中,选换挡杆在垂直于U形板的侧板的选挡方向摆动,不会接触到U形板的侧板,因此进行选挡时选换挡杆不会使得设于U形板的侧板上的换挡臂沿选挡方向运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换挡器不会产生在选挡完成前就已经完成换挡的现象,从而避免了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此外,本技术提供的换挡器在进行选挡时不会拉伸或压缩换挡拉索,减少了换挡拉索不必要的拉伸次数和压缩次数,从而延长了换挡拉索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器,以避免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速器,包括:用于换挡的换挡机构合件,与所述换挡机构合件连接的换挡拉索,用于选挡的选挡摇臂总成,与所述选挡摇臂总成连接的选挡拉索;还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换挡器,所述换挡器中的换挡臂与所述换挡拉索相连,所述换挡器中的选挡臂与所述选挡拉索相连。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变速器具有以下优势:所述变速器与上述各换挡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以避免换挡挡位失准的现象出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中设置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变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具有以下优势:所述汽车与上述变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换挡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挡器,包括:具有空腔的底座(1),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一端从所述空腔伸出的选换挡杆(2),设于所述选换挡杆(2)的底部的球形节(4),设于所述球形节(4)上的旋转轴(7),与所述底座(1)连接的固定轴(6),通过所述固定轴(6)与底座(1)铰接的选挡臂(5),所述选挡臂(5)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7)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选挡拉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器还包括:连接板组件,所述连接板组件包括一个上连接板(12)和两个侧连接板(11),其中,两个所述侧连接板(11)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铰接,上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12)铰接,且两个所述侧连接板(11)平行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换挡方向垂直,所述上连接板(12)上设置有供所述选换挡杆(2)穿过的选挡孔(13),所述选挡孔(13)的长度方向与选挡方向相同,所述选换挡杆(2)在所述选挡孔(13)中可沿选挡方向摆动,所述选换挡杆(2)沿换挡方向摆动时推动所述上连接板(12)沿换挡方向移动;换挡臂(3),所述换挡臂(3)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连接板(11)连接,另一端与变速器中的换挡拉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要要张浩源李二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