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门架、上弯钩设置在所述门架中心下端,对应设置下弯钩安装在旋转平台终端,所述旋转平台终端通过所述铰链连接在桁架,横连接架连接所述门架和所述桁架,所述旋转平台保护架设置在所述桁架中部,所述门架底端设置有铁轮,边架设置在所述门架两侧,所述门架两边设置有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楼梯安装在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上,该种隧道施工台车可以帮助隧道开挖工人加快隧道施工速度,在施工的同时可以保护隧道开挖工人的安全,可以实现广度和高度的自由调节,能够适应各种不规则隧道环境,且该支架所设楼梯收缩方便,可以一定范围调节斜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具体为一种隧道施工台车,涉及隧道安全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型高效的开挖机械应经投入使用,但是对于处于地下的隧道而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型的机械很难对隧道进行完美的开挖和保护,大量的隧道还是靠人工风钻开挖,但是人工开挖受到作业高度和广度的限制还有安全的威胁,现有的安全支架虽然有一定的高度,但是平台之间高度差比较大,并不能满足隧道开挖工人的需求,且现有支架门洞下方工人明显不容易施工,现有支架的梯子斜度位无穷大,也不方便隧道开挖工人上下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台车,该安全支架可以提高隧道开挖工人的施工效率,并能够提供安全保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铰链、上弯钩、门架、旋转平台保护架、横连接架、千斤顶、实心钢帽、楼梯、上固定平台、上移动平台滑轮、上移动平台、下弯钩、门洞、旋转平台、铁轮、防滑套、下固定平台、下移动平台滑轮、下移动平台、桁架、边架、梯顶轨道、梯顶滑轮、梯节、梯中滑轮、梯中固定轨道和梯中滑轮,所述门架包括安装在旋转平台一端的下弯钩,所述旋转平台通过另一端设置铰链连接桁架,横连接架安装在所述桁架上,所述桁架中部设置有旋转平台保护架,上弯钩安装门洞顶部中心处,所述千斤顶安装在该隧道施工台车边角顶端,所述门架两侧均设置有上平台和下平台,且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内侧均设置有楼梯。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包括上固定平台、上移动平台滑轮和上移动平台,所述上移动平台通过安装在所述上固定平台上的所述上移动平台滑轮伸缩,所述下平台包括下固定平台、下移动平台滑轮和下移动平台,所述下移动平台通过安装在所述下固定平台上的所述下移动平台滑轮伸缩。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通过安装在桁架上的铰链进行旋转,通过所述上弯钩和下弯钩配合安全绳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楼梯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架边侧的梯顶轨道,梯顶滑轮安装在所述梯顶轨道内侧并滑动,梯中滑轮安装在梯中固定轨道内侧并滑动,防滑套安装在梯脚上,梯节安装在所述楼梯内侧。进一步的,所述门架两侧设置有边架,所述边架呈三角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顶端设置有实心钢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隧道安全支架可以帮助隧道开挖工人加快隧道施工速度,在施工的同时可以保护隧道开挖工人的安全,可以实现广度和高度的自由调节,能够适应各种不规则隧道环境,且该支架所设楼梯收缩方便,可以一定范围调节斜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铰链1、上弯钩2、门架3、旋转平台保护架4、横连接架5、千斤顶6、楼梯7、上固定平台8、上移动平台滑轮9、上移动平台10、下弯钩11、门洞12、旋转平台13、铁轮14、防滑套15、下固定平台16、下移动平台滑轮17、下移动平台18、桁架19、边架20、上平台30、下平台40、实心钢帽41、梯顶轨道721、梯顶滑轮722、梯节723、梯中滑轮724、梯中固定轨道725、梯中滑轮7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铰链1、上弯钩2、门架3、旋转平台保护架4、横连接架5、千斤顶6、楼梯7、上固定平台8、上移动平台滑轮9、上移动平台10、下弯钩11、门洞12、旋转平台13、铁轮14、防滑套15、下固定平台16、下移动平台滑轮17、下移动平台18、桁架19、边架20、上平台30、下平台40、实心钢帽41、梯顶轨道721、梯顶滑轮722、梯节723、梯中滑轮724、梯中固定轨道725、梯中滑轮726,所诉门架3设置在所述门洞12外圈,所述上弯钩2设置在所述门架3中心下端,对应设置所述下弯钩11安装在所述旋转平台13终端,所述旋转平台13终端通过所述铰链I连接在所述桁架19,所述横连接架5连接所述门架3和所述桁架19,所述旋转平台保护架4设置在所述桁架19中部,所述门架3底端设置有所述铁轮19,所述千斤顶6安装在所述门架3顶端,所述千斤顶6上设置有所述实心钢帽41,所述边架20设置在所述门架3两侧,所述门架3两边设置有上平台30和下平台40,所述楼梯7安装在所述上平台30和下平台上40。具体使用方式:通过安装在所述门架3底部铁轮14,可以使支架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将所述铁轮14锁死防止滑动,所述门洞12内设置有铰链1、上弯钩2、门架3、旋转平台保护架4、横连接架5、下弯钩11、旋转平台13和桁架19,所述旋转平台13通过铰链I连接在桁架19下端,所述桁架19和所述门架3上边和侧边构成三角形,使该支架具有刚性并节省材料,所述横连接架5设置在所述桁架19中部,近一步增加刚性,所述旋转平台13不工作时,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旋转平台保护架4固定在所述桁架19上,所述旋转平台13处于工作状态时打开所述旋转平台保护架4,使所述所述旋转平台13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使用安全绳连接所述上弯钩2和下弯钩11,增加所述旋转平台13的稳定性。所述门架3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平台30和下平台40,上平台30包括上固定平台8、上移动平台滑轮9和上移动平台10,所述上移动平台10通过安装在所述上固定平台8上的所述上移动平台滑轮9伸缩,可以满足隧道上部空间的工作需求,给隧道施工工人带来方便,下平台40包括下固定平台16、下移动平台滑轮17和下移动平台18,所述下移动平台18通过安装在所述下固定平台上16的所述下移动平台滑轮17伸缩,可以满足中部空间广度的需求,给施工带来方便。安装在所述上平台30和所述下平台40的楼梯7包括梯顶轨道721、梯顶滑轮722、梯节723、梯中滑轮724、梯中固定轨道725、梯中滑轮726、防滑套15,在使用过程中,所述梯顶滑轮722可以在所述梯顶轨道721内侧上下滑动,与此同时所述梯中滑轮724在所述梯中固定轨道725内侧左右移动,上述运动的结合可以完成所述楼梯7的斜度调整,所述梯节723用于攀登平台时的脚着力点,所述防滑套15用于防止所述楼梯7滑动。所述千斤顶6设置在所述门架3边角顶端,所述实心钢帽41设置在所述千斤顶6顶端,在遇到危险隧道时可用于支撑,例如在存在坍塌隐患的隧道中,使用千斤顶对存在危险处支撑,在单独使用所诉千斤顶6和所述实心钢帽41难以保证隧道安全时,可以配合支撑板架或其他支撑杆使用,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该种隧道安全支架可以帮助隧道开挖工人加快隧道施工速度,在施工的同时可以保护隧道开挖工人的安全,可以实现广度和高度的自由调节,能够适应各种不规则隧道环境,且该支架所设楼梯收缩方便,可以一定范围调节斜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施工台车,包括铰链、上弯钩、门架、旋转平台保护架、横连接架、千斤顶、实心钢帽、楼梯、上固定平台、上移动平台滑轮、上移动平台、下弯钩、门洞、旋转平台、铁轮、防滑套、下固定平台、下移动平台滑轮、下移动平台、桁架、边架、梯顶轨道、梯顶滑轮、梯节、梯中滑轮、梯中固定轨道和梯中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架包括安装在旋转平台一端的下弯钩,所述旋转平台通过另一端设置铰链连接桁架,横连接架安装在所述桁架上,所述桁架中部设置有旋转平台保护架,上弯钩安装门洞顶部中心处,所述千斤顶安装在该隧道施工台车边角顶端,所述门架两侧均设置有上平台和下平台,且所述上平台和所述下平台内侧均设置有楼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勇,靳晓光,郭金成,龚崇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