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3586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8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配气机构、发动机和车辆,所述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包括:座体和凸轮轴轴承盖,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凸轮轴支承凹部和调节轴支承凹部,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与所述调节轴支承凹部彼此间隔开,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连接臂固定销安装孔,所述凸轮轴轴承盖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凸轮轴轴承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配合的轴承盖支承凹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更利于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有效改善支承座的装配工艺性,节省布置空间,有效改善了加工工艺性,减少了建工步骤,有效提升配气机构的控制精度,使发动机各缸的一致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具有该支承座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具有该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需要额外设置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便于搭载升程调节机构,使升程调节机构与缸盖分离。相关技术中的支承结构可以在传统的缸盖基础上添加以做成整体式机构,将可变气门的机构安装其上面,使发动机的整体高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发动机与整车搭载的难度。额外增加的支承结构增加发动机的整体质量,既不能满足发动机的轻量化要求,又不能充分利用发动机缸盖内的空间。此外相关技术中的支承结构对各接触面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同时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存在支承结构与缸盖及气缸盖罩的结合处渗油的风险。支承结构由于加工的尺寸达不到要求,而导致升程调节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气门升程的各缸一致性差问题。鉴于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的支承结构以及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包括:座体和凸轮轴轴承盖,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凸轮轴支承凹部和调节轴支承凹部,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与所述调节轴支承凹部彼此间隔开,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连接臂固定销安装孔,所述凸轮轴轴承盖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凸轮轴轴承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配合的轴承盖支承凹部。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轴承盖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凸轮轴轴承盖与缸盖的顶面的夹角为5° -25°。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轴承盖与缸盖的顶面的夹角为10° -20°。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包括:座体本体,所述座体本体的纵向一端设置有前端凸块且纵向另一端设置有后端凸块,所述座体本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凸块且底部设置有底部凸块,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形成在所述顶部凸块的顶面上,所述调节轴支承凹部形成在所述座体本体的底面上,所述连接臂固定销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底部凸块上,所述前端凸块设置有前端凸块固定孔,所述后端凸块的位于所述座体本体两侧的部分分别设置有一个后端凸块固定孔,所述前端凸块固定孔与所述两个后端凸块固定孔分布在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设置有轴承盖螺纹固定孔和凸轮轴润滑油道,所述轴承盖螺纹固定孔与缸盖内部油道连通,所述凸轮轴润滑油道与所述轴承盖螺纹固定孔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对凸轮轴机构、调节轴以及连接臂固定销起到支撑作用,且将凸轮轴机构、调节轴以及连接臂固定销的固定点都集中在座体上,从而更利于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支承座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安装,有效改善支承座的装配工艺性,节省布置空间。此外,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采用集成式的机构,有效改善了加工工艺性,减少了建工步骤,有效提升配气机构的控制精度,使发动机各缸的一致性提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且零部件少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为上述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气门机构;中间摆臂,所述中间摆臂设置在所述气门机构的顶部,所述中间摆臂的底部构造有驱动型面,所述驱动型面适于驱动所述气门机构的气门沿平行于气门中心线的方向运动;升程调节机构,所述升程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轴,所述调节轴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中间摆臂绕升程调节轴线转动;凸轮轴机构,所述凸轮轴机构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中间摆臂绕摆动轴线摆动;其中,所述凸轮轴机构支承在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与所述轴承盖支承凹部之间,所述调节轴支承在所述调节轴支承凹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升程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臂、调节销、连接臂和连接臂固定销,所述中间摆臂、所述调节臂的第一端和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调节销相连,所述调节臂的第二端套设在所述调节轴上,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臂固定销连接至所述支承座的所述连接臂固定销安装孔,其中所述中间摆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调节臂和一个所述连接臂,并且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调节臂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摆臂两侧的所述支承座的距离为H,所述中间摆臂的宽度为C,所述调节臂的宽度为B,所述连接臂的宽度为A,其中H = 2A+2B+C。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通过设置支承座支撑凸轮轴机构以及升程调节机构,从而更利于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省布置空间,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整体高度,可靠性高,零部件少,可达到发动机轻量化的目的,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上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所述发动机与上述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所述车辆与上述发动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一个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另一个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的座体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1-气门机构、L1-气门中心线、2-中间摆臂、21-驱动型面、22-中心通孔、3-升程调节机构、31-调节轴、L2-调节轴的中心轴线、313-偏心轮、314-调节轴支承轴颈、315-蜗轮、32-调节臂、33-调节销、34-连接臂、35-连接臂固定销、36-复位弹簧、37-驱动电机、371-蜗杆、38-传动销、4-凸轮轴机构、41-凸轮轴支撑轴颈、42-凸轮、5-滚子摇臂、6-用于配气机构的支承座、61-座体、611-座体本体、6111-调节轴支承凹部、612-前端凸块、6121-前端凸块固定孔、613-后端凸块、6131-后端凸块固定孔、614-顶部凸块、6141-凸轮轴支承凹部、615-底部凸块、6151-连接臂固定销安装孔、616-轴承盖螺纹固定孔、617-凸轮轴润滑油道、62-凸轮轴轴承盖、621-轴承盖支承凹部、200-缸至ΠΠ O【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可以理解的是,发动机的机体组是发动机的支架,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以及各系统装配的基体。在本领域内,一般地,机体组主要由缸体、缸盖、缸盖衬垫以及油底壳等组成,油底壳一般设在气缸体的底部,缸盖设在缸体的顶部,缸盖衬垫设在缸体的顶面与缸盖的底面之间,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配气机构(100)的支承座(6),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61)和凸轮轴轴承盖(62),所述座体(61)上设置有凸轮轴支承凹部(6141)和调节轴支承凹部(6111),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6141)与所述调节轴支承凹部(6111)彼此间隔开,所述座体(61)上还设置有连接臂固定销安装孔(6151),所述凸轮轴轴承盖(62)设置在所述座体(61)上,所述凸轮轴轴承盖(62)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轮轴支承凹部(6141)配合的轴承盖支承凹部(6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浩然刘涛刘胜强赵国东张文龙尹吉胡佳佳陈超冯柏超高原李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