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级进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2768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的中部设有托料板,所述托料板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下模、第一零件落料下模、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第一零件翻边下模、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过渡板下模、第一零件整形下模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下模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下模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下模、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第二零件翻边下模、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第二零件整形下模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在普通级进模不同工步中间穿插不同零件的工步,利用模具结构的间隙及余料实现不同零件的同时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级进模
技术介绍
在冲压生产中,单序模具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且复杂零件需要多副单序模具实现生产。目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级进模正在越来越多的替代单序模具的生产功用,所谓级进模,也称连续模,是在压机一次行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冲压模具。级进模生产效率高,可全自动操作,人工成本低,非常适合结构不是非常复杂的零件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可以在同一副级进模中实现两对不同零件同时生产的复合级进模。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复合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上方设有上模,下模的中部设有托料板,所述托料板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下模、第一零件落料下模、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第一零件翻边下模、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过渡板下模、第一零件整形下模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下模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下模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下模、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第二零件翻边下模、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第二零件整形下模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所述上模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上模、第一零件落料上模、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上模、第一零件翻边上模、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上模、过渡板上模、第一零件整形上模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上模,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上模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上模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上模,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上模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上模、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上模、第二零件翻边上模、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上模、第二零件整形上模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上模。所述上模的四角分别设有导柱导套,所述下模的四角分别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与导柱导套对应。所述第二零件成型下模、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第二零件翻边下模、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第二零件整形下模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分别设在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第一零件翻边下模、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过渡板下模、第一零件整形下模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零件成型上模、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上模、第二零件翻边上模、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上模、第二零件整形上模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上模分别设在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上模、第一零件翻边上模、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上模、过渡板上模、第一零件整形上模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上模的上下两侧。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可广泛应用于级进冲压生产中,节省模具工装费用,减少冲压机床的使用,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零件成本;由于在普通级进模不同工步中间穿插不同零件的工步,利用模具结构的间隙,及余料实现不同零件的同时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模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下模的俯视图。参见图1?图2,其中,I是上模,2是第二零件落料上模,3是第一零件落料上模,4是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上模,5是第一零件翻边上模,6是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上模,7是过渡板上模,8是第一零件整形上模,9是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上模,10是导柱导套,11是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上模,12是第二零件成型上模,13是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上模,14是第二零件翻边上模,15是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上模,16是第二零件整形上模,17是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上模,18是下模,19是托料板,20是导柱,21是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2是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3是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4是第一零件翻边下模,25是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26是过渡板下模,27是第一零件整形下模,28是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29是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30是第二零件成型下模,31是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32是第二零件翻边下模,33是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34是第二零件整形下模,35是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下模18上方设有上模1,下模18的中部设有托料板19,所述托料板19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1、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2、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3、第一零件翻边下模24、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25、过渡板下模26、第一零件整形下模27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28,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1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9,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9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下模30、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31、第二零件翻边下模32、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33、第二零件整形下模34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35。所述上模I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上模2、第一零件落料上模3、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上模4、第一零件翻边上模5、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上模6、过渡板上模7、第一零件整形上模8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上模9,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上模2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上模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上模11,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上模11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上模12、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上模13、第二零件翻边上模14、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上模15、第二零件整形上模16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上模17。所述上模I的四角分别设有导柱导套10,所述下模18的四角分别设有导柱20,所述导柱20与导柱导套10——对应。所述第二零件成型下模30、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31、第二零件翻边下模32、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33、第二零件整形下模34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35分别设在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3、第一零件翻边下模24、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25、过渡板下模26、第一零件整形下模27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28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零件成型上模4、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上模5、第二零件翻边上模6、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上模7、第二零件整形上模8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上模9分别设在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上模12、第一零件翻边上模13、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上模14、过渡板上模15、第一零件整形上模16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上模17的上下两侧。本技术在冲压生产过程中,级进模压机上滑块带动上模1,上模I带动第一零件的上模和第二零件的上模向下运动。当级进模压机上滑块运行到下死点时,上模与下模的不同部位同时与中间料带接触完成该零件的级进各工序,在一个冲次内完成了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的成型工艺,得到所需零件。【主权项】1.一种复合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18)上方设有上模(I ),下模(18)的中部设有托料板(19),所述托料板(19)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1)、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2)、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3)、第一零件翻边下模(24)、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25)、过渡板下模(26)、第一零件整形下模(27)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28),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1)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9),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9)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下模(30)、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31)、第二零件翻边下模(32)、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33 )、第二零件整形下模(34 )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级进模,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级进模,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18)上方设有上模(1),下模(18)的中部设有托料板(19),所述托料板(19)的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1)、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2)、第一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3)、第一零件翻边下模(24)、第一零件另一翻边下模(25)、过渡板下模(26)、第一零件整形下模(27)和第一零件分离切断下模(28),位于第二零件落料下模(21)右侧的第一零件落料下模(2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9),所述第二零件另一落料下模(29)的右侧依次设有第二零件成型下模(30)、第二零件翻边冲孔下模(31)、第二零件翻边下模(32)、第二零件另一翻边下模(33)、第二零件整形下模(34)和第二零件分离切断下模(3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伯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